苏中地区现代水稻栽培技术

时间:2022-07-15 05:39:10

苏中地区现代水稻栽培技术

摘要 科技的发展大力促进了水稻品质和产量的提高。总结了苏中地区现代水稻栽培技术,包括精选稻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调控水肥、病虫草害防治、及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广大农户和种植单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现代;栽培技术;苏中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053-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稻生产也在向以优质为主兼顾高产的方向前进[1]。现代水稻栽培技术较传统栽培技术有了本质区别。现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对苏中地区现代水稻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将其总结如下。

1 精选稻种

水稻的品种和质量是高产优质的关键因素。选用水稻品种需要满足优质、高产、多(高)抗的原则,兼顾抗性与优质、高产的关系。应选取正常成熟、籽粒饱满且发芽率大于95%的稻种,再结合苏中地区稻麦轮种种植模式和气候条件,一般选用丰优香占、扬粳9 538、盐粳5号、宁粳1号等抗耐病较好的品种。为了减少生育期病害的发生,在播前可使用浓度为0.06%多菌灵粉剂对稻种进行消毒。

2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适时播种有助于提高稻米的产量和品质。根据苏中地区土壤和气候的特点,直播稻力求在6月10日之前完成播种,而插秧稻适宜在6月中旬进行插秧,要求秧龄控制在35 d左右,秧苗高度在14~l5 cm范围内,而且每株秧苗需带蘖2~3个。

除稻种品质和播种期外,水稻的种植密度也大大影响大米的品质。在播种前首先必须精细整地,提高土壤的通透性,达到“早、平、实、通、净”等要求。直播田用种量为150~180 kg/hm2,播种必须均匀,基本苗控制在240万~270万根/hm2,收获穗数达到600万~630万穗/hm2;插秧田用种量为90~120 kg/hm2,基本苗控制在120万~150 万根/hm2,收获穗数可达510万~540 万穗/hm2。

3 科学调控水肥

3.1 合理管水

由于水稻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应结合水稻生长各个时期的需水规律,科学调节水分的供给量。对于直播稻,在播种后7 d内需灌溉深水8~10 cm;然后在播种后8~10 d中某个晴天开始晾苗2 d;晾苗后复水保持3~5 cm的浅水层;在拔节前7~10 d,为了控制无效分蘖和促进根系的生长,要根据稻苗长势采取适宜的晒田措施;在抽穗开花和灌浆阶段,要浅湿间歇灌溉、以浅为主,水深不超过10 cm[2]。而插秧稻要求寸水缓秧,浅水分蘖,浅湿结合,其他时期的水分需求量与直播稻一致。

3.2 科学施肥

以“前促、中控、后追”为原则,进行科学施肥。底肥要保证充足,尤其是磷钾类要充足,施标氮375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插秧后5~7 d补施氮肥150 kg/hm2。蘖肥在返青后(四叶期)追施,针对黄苗和弱苗,分2次追施,第1次追施氮肥150 kg/hm2、磷酸二铵75.0~112.5 kg/hm2、氯化钾112.5 kg/hm2;第2次追施标氮225 kg/hm2。幼穗分化期追施穗肥,追施标氮75.0~112.5 kg/hm2,施肥过程中要注意先放水壮根,后复水施肥。出穗后5~6 d,稻穗出现长势瘦弱、抽穗后叶色落黄严重的现象,追施粒肥,施尿素90~150 kg/hm2。施肥时田中需灌溉浅水,施肥后禁止灌水,待其自然落干。

4 病虫草害防治

4.1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直接危害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需要防治生长期的各种病虫害。纹枯病可能发生于秧苗期到穗期之间,以抽穗前后最易发生,易造成谷粒不饱满,甚至空壳,可用75%道曲纹枯灵可湿性粉剂600 g/hm2对水675 kg喷洒。稻曲病可能发生于秧苗期到穗期之间,以抽穗前后最易发生,易造成谷粒不饱满,甚至空壳,可用30%洁苗乳油375 mL/hm2对水675 kg。穗颈瘟为常发性、气流性病害,危害水稻穗颈节,形成白穗或瘪粒,可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 g/hm2。稻飞虱在稻丛中上部叶片上,吸食稻株汁液,易引发和传播条纹叶枯病等多种水稻病毒,可用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450 g/hm2对水675 kg喷施。稻纵卷叶螟在孕、抽穗时期最易发生,极易造成植株枯心或白穗,可用98%巴丹原粉450 g/hm2,拌细土375 kg撒施。

4.2 草害防治

随着轻简栽培技术(特别是直播方式)大规模推广,稻田杂草的发生日益严重,导致实际草害面积加大以及草相变化复杂等。杂草不仅与水稻争抢养分,而且还容易滋生病虫害。对于直播稻而言,可以通过结合人工拔除杂草,采用“一封,二杀,三补”方式进行化学除草。“一封”是指在播种后4 d内,喷洒浓度为0.2%扫氟特和0.04%苄磺隆的混合溶液750 kg/hm2,以控制杂草的生长;“二杀”是指在播种后15~20 d,当秧苗长到四叶期时,在分蘖肥中拌入爱农加苄磺隆,再次扼杀杂草的生长[3];“三补”即针对稗草和莎草等具体的杂草,施加对应的除草剂,例如针对稗草,可施用杀稗王450 g/hm2。对于插秧稻而言,可采用2种有效的方式去除杂草:一是移栽前除草法。即在水稻移栽前40~50 d灌溉“跑马水”,使土壤保持湿润诱发杂草,再在移栽前10~15 d内,喷洒24%百草枯除草剂450~900 mL/hm2。二是移栽后除草法。对于移栽前未除草的田地,可在移栽后5~7 d内,拌土撒

施50%丁草胺乳油2.25~3.00 kg/hm2,为了彻底根除杂草需保持水层7~10 d。

5 及时收获

及时收获成熟的水稻不仅能够减少田间的损失,还可以防止稻米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水稻的最佳收获期是在抽穗后40 d左右,根据水稻的成熟状况及时收获,水稻成熟的标准为90%谷粒黄化呈成熟状,穗轴有1/3变黄,部分穗基部有2~3粒青谷[4]。

6 参考文献

[1] 罗明,霍中洋,张洪程,等.稻米品质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2005,30(1):18-20.

[2] 蔡军,刘慧萍.稻米品质的主要内容及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6):59.

[3] 肖昌彬,张城.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4,10(5):35.

[4] 盖颜欣,高立起,崔立红,等.节水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要点[J].北方水稻,2010,40(3):52-53.

上一篇:马龙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大棚西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