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生矿辐射安全管理及防护策略探析

时间:2022-07-15 05:19:09

伴生矿辐射安全管理及防护策略探析

摘 要:作为典型的矿产资源大国,我国伴生矿资源十分丰富,且类型较多,钼矿、煤矿、磷矿及部分稀土矿都存在发射性核素伴生现象。在伴生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部分伴生放射性废物,若未能进行有效处理,这些伴生放射性废物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并对人员安全产生潜在性危害。这种天然性辐射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长期性、潜在性特征,容易被开发者疏忽,形成管理盲区。基于此,本文对伴生矿辐射安全管理及防护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辐射;伴生矿;环境;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L752 文献标识码:A

1.我国伴生矿环境安全现状及管理概述

一直以来我国对伴生矿资源开发都十分重视,并且将伴生矿辐射安全管理的重心置于尾矿及废矿处理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随着伴生放射矿开采规模的加大,给相关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在现行的辐射安全标准体系当中,《放射环境管理办法》、《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是主要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伴生矿环评制度、监测监督以及检查制度等均提出了规范性要求,为伴生矿辐射安全管理提供了有效参考。但不同的法规之间也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也就造成了监管主体的差异性,可能会让实际监管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矛盾,会对监管工作的成效产生一定影响。总体上来看,在伴生矿安全管理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体系,但体系当中部分环节还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2.伴生矿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在伴生矿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持续性的采矿作业会对地表植被产生破坏作用,使得伴生矿暴露出来。部分矿物可能在风力或雨水作用下出现迁移,导致大气环境及周围水源受到放射性污染。

(2)伴生矿开采期间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这些废水当中某些物质的放射性水平要远高于正常水体,甚至超出标准规定。同时,这部分废水当中存在大量悬浮物。若未进行针对性处理,将其排放到正常水环境当中,将会导致放射性核素富集,对水质产生严重影响,并威胁到生物健康。

(3)在伴生矿产品加工过程中,某些放射性物质会被浓缩,最终获得的加工成品放射性含量较原材料更高,会对环境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4)伴生发射性矿矿井及加工车间环境辐射水平较高。如果没有按照相关规定配备防护性设施或防护性设施无法达到标准要求,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3.影响伴生矿辐射安全管理的相关因素分析

(1)发射性污染控制标准有待完善。在伴生矿废弃物管理方面,我国对放射性废水排放具有明确标准及规定,但对废气、废渣等却没有明确的分类标准及处理规定。伴生矿废渣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由于相关标准的缺失,造成伴生矿废渣管理不够规范,对伴生矿辐射安全管理整体成效产生了一定制约。

(2)资金保证制度存在缺失。要充分落实伴生矿辐射安全管理,必然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无论是工作人员保护、废渣处理,还是周围环境的保护都需要一定成本投入。这无疑会增加矿产企业的整体运营成本。由于资金保证制度的缺失,部分矿产企业迫于经济压力,并不会在辐射安全管理上投入太多资金,使得相关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充分发挥效能。

(3)分类管理工作不够到位。不同类型的放射性核素在活度浓度限定值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某些矿产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并不高,并不需要进行针对性控制;还有一些伴生矿的品位较高,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能够对铀、钍等资源进行再利用。因此,需要对伴生矿进行明确分类,通过分类管理来提升管理效率,并降低管理成本。但从目前来看,分类管理并未得到普及,相关工作还未能落实到位。

4.加强伴生矿辐射安全管理及防护的有效策略

4.1 充分发挥监管机构导向作用

在加强伴生矿辐射安全管理及防护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监管机构的导向作用,督促矿产企业规范化管理,尽最大可能控制伴生矿辐射源。我国矿产企业数量较多,且规模差异较大。在伴生矿开发环境统一监管的基础上,可以地方辐射环境监管机构如辐射环境监督站为责任单位。责任单位要结合地区矿业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技术指导文件,并逐步完善监管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引导矿产企业对伴生矿开采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将发射核素控制在限定范围内。具体监管过程中,可采取分层监管模式,对于不同类型的污染源,实施具有差异性的管理方案,避免因为管理同质化而降低管理工作效率。由中央监管部门实施统一化监督,对龙头型矿产企业进行重点管理;地方监管部门则对地区矿产企业进行监督、引导。

4.2 完善采矿公司内部管理

采矿公司本身应该积极响应相关监管部门的工作,做到自觉自律,并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工作。一方面,公司内部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管机制。公司可指派专人来负责采矿辐射安全管理。辐射安全管理的主要目标为保证员工、周围环境及居民不受到辐射侵害。通过一定措施,将辐射控制在限定范围内。同时,公司内部需要制定出标准化生产流程,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采矿作业时,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给予通告及惩罚,以示惩戒。公司内部监管部门还要开展定期辐射安全检查或不定期抽查,督促相关工作按规定执行。公司还可邀请上级环保部门进行视察、指导,及时发现管理漏洞并修复。另一方面,公司要对采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方式进行合理规划、指导。为控制工作人员辐射吸入量,可适当缩减原料库及暂存库人员的工作时间,尽可能避免加班工作。在进行原V及废渣处理时,尽可能通过机械操作,并要求机械操作人员与原矿及废渣保持一定距离。在磨矿作业时,要求实施隔离操作或密闭操作,降低工人与放射性物质的接触频率。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作业区通风换气速率,以此来降低作业区放射物浓度。

4.3 加强采矿废水及尾矿处理

采矿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废水及尾矿必须进行回收及净化处理,其中发射性核素如镭、铀等经回收后,能够再次利用。主要处理方法包括离子交换法、中和交换法等。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采取微生物法进行处理

结语

伴生矿辐射安全管理完善过程中,需要监管机构及采矿公司共同参与进来,形成合力,共同创建出良好的采矿环境。除了要做好管理工作外,也要重视环保技术、隔离技术、新型采矿技术的应用,借助技术手段进一步控制伴生矿辐射源,避免放射性污染对环境及人体造成危害。

参考文献

[1]魏方欣.伴生矿开发利用辐射环境管理机制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2012(5):26-30.

[2]刘晓超,杜娟.伴生放射性矿山辐射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J].铀矿冶,2013(2):104-108.

[3]李全省.新疆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辐射安全和污染问题探讨[J].新疆环境保护,2013(3):25-28.

[4]苏永杰,封有才.我国伴生放射性矿环境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讨论[J].辐射防护通信,2007(1):23-27.

[5]闫双华,马艳芳,喻亦林.云南伴生矿中的放射性与辐射环境监管[J].中国矿业,2015(2):141-145.

上一篇:论加强企业营运过程中会计系统控制 下一篇:动视暴雪的品牌信条:创新永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