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专利侵权中的等同原则

时间:2022-07-15 04:46:30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32条规定:“等同原则,是指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中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技术特征经与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相比,从字面上看不相同,但经过分析可以认定两者是相等同的技术特征。这种情况下,应当认定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落入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在司法审判实践中,等同原则是专利侵权认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在我国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纠纷的处理中,不论是由人民法院所审理的专利侵权诉讼案,还是由各地专利管理机关所处理的专利侵权纠纷调处案,其中涉及等同性范畴侵权的案件占有相当的比重。

运用等同原则判定专利侵权一般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同特征的替换:即在专利的权利要求中记载有某个技术特征,在被控侵权的产品或者方法中也存在一个对应的技术特征。

(2)产品部件的简单移位或者方法步骤顺序的简单变换。

(3)分解或者合并技术特征。分解一般是指被控侵权的产品或者方法的两个技术特征代替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某一项技术特征;合并一般是指被控侵权的产品或者方法的一个技术特征代替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某两项技术特征。

案情简介

某法院某一专利侵权案件中的一审原告拥有实用新型专利“改进的旋转式补偿器”(下称专利1),其专利号为02258709.8,被告拥有实用新型专利“免维护旋转补偿器”(下称专利2),其专利号为20052D074933.1。

其中,专利1的授权公告的独立权利要求1的内容如下:“1 改进的旋转式补偿器,包括内管,异型管接头,内管外置有以压紧螺栓连接的密封座和压盖法兰,与异型管接头相结合处的内管上置有一凸台,凸台与密封座之间形成的凹槽内设有滚珠,其特征在于压盖法兰内设有开口对着内管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内放有滚珠。”

专利2的授权公告的独立权利要求1的内容如下:“1一种免维护旋转补偿器,主要由内管,外管和密封填料构成,外管伸出段为变径管,内、外管之间靠近变径管处有钢球,密封填料的端面有压料法兰,其特征是压料法兰的外侧设有压簧法兰,压簧法兰与压料法兰之间沿内管外壁周向均布6~12只压缩弹簧,压簧法兰与内管之间设有位于法兰环形槽内的钢球。”

案例解析

法院将专利1的权利要求1与专利2的权利要求1进行比对,认为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两点。

(1)专利2在压料法兰(相当于专利1中的压盖法兰)的外侧增设了压簧法兰以及压缩弹簧,即采用压料法兰与压簧法兰形成的法兰组进行压料。

(2)专利2的钢球设置在压簧法兰与内管之间:专利1的滚珠(相当于专利2中的钢球)设置在压盖法兰与内管之间。

剖析上述两个区别可知,判断是否侵权的争议点在于:区别(1)中的专利2将专利1的压盖法兰分解为压料法兰+弹簧+压簧法兰后是否与压盖法兰等同(前述运用等同原则判定侵权的第三种情形):区别(2)是否只是简单地将钢球的位置从压盖法兰内移位到压簧法兰内(前述运用等同原则判定侵权的第二种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等同特征是指与所记载的技术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

将区别(1)和区别(2)分立开来单独审视。

对于区别(1),专利1和专利2均是采用机械物理手段来解决特定的技术问题,均有法兰,螺栓、滚珠等部件,虽然专利2采用了加设压缩弹簧的法兰组的技术手段,但是,在机械产品中采用单个法兰或法兰组来对填料实施密封都是所属领域常用的技术手段。

对于区别(2),“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认为两者的结构关系或者工艺没有本质区别,而且产生与专利技术基本相同的效果,则应当认定等同侵权。” (参见《知识产权司法解释实例释解》,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52页)专利1以在与密封座以压紧螺栓相连接的压盖法兰内设有开口对着内管的凹槽及凹槽内放有滚珠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对热力输送管道的密封及消解热力输送过程中的应力作用的功能和效果;专利2虽然未在与密封座以压紧螺栓紧密相连接的压料法兰内设有开口对着内管的凹槽及凹槽内放有滚珠,而是在压紧螺栓另一头压簧法兰内设有开口对着内管的凹槽及凹槽内放有滚珠,但其同样达到了对热力输送管道的密封及消解热力输送过程中的应力作用的功能和效果,即其只是将产品部件的简单移位。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专利1和专利2保护范围等同。

但是,虽然专利等同是指与权利要求中某一具体特征的等同,而不是整体等同,但“不是整体等同决不意味着在适用等同原则时不考虑整体方案。从整体方案上考虑效果必须结合专利的发明目的,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可能直接影响到判定的结果。”(参见王双厚《专利侵权判定原则》,载于http://www.省略/news/2004_4/10/1025082600.htm(法律教育网))当然,这一基本相同的效果也应当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所能够联想到的。

就上述案例而言,专利2的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记载的现有技术恰好是专利1,即专利2是对专利1所作出的改进,其认为专利1的不足之处在于:①使用一定时间后,密封填料会产生磨损泄漏,需要拆卸维护:②内外管间的两处钢球支承间隔距离较小,难以保证内外管轴线的同轴度;③内管后端面与锥形管之间仍有较大间隙,仍然产生涡流,影响运行效率。而专利2加设压簧法兰形成法兰组的目的是“当使用一定时间,填料有损耗,压科法兰在压簧作用下,自动压紧,始终保持密封性能,无须停机拆卸,补充填料”(参见200520074933号专利说明书第2页),并由于将钢球设置于加设的压簧法兰内而使得两个钢球之间的位置设置起到“加大了内外管支承间的距离,即使支承处出现间隙,也能减小内外管轴线的倾斜,保持同轴度”的效果,即专利2以上述区别(1)和区别(2)作为对现有技术的改进。

综上所述,虽然单独看待区别(1)和区别(2)时,认为专利2的保护范围落入了专利1的保护范围之内,形成了对专利1的侵权,但是区别(1)和区别(2)毕竟是彼此关联的技术特征,将二者作为一个整体与专利1进行结合,即可以解决专利2所记载的技术问题,因此,即便是认为专利1和专利2的结构基本相同,我们也无法认为专利1和专利2的技术效果基本相同,即专利2的保护范围并不等同于专利1的保护范围。

结语点评

在司法审判实践中,自我国于1985年建立专利制度以来,我国法院从未停止过对等同原则的适用。虽然只有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等同原则及其适用作出过规定和解释,但是这已经能够在适当考虑第三者利益的同时,将权利要求的记载一定程度地进行扩张解释,从而切实保护专利权利人的专利技术,达到鼓励发明创造的目的。当然,也是由于上述原因,在审判实践中。等同原则的适用与案件所涉及的具体技术方案等实际情况直接相关,难以划定统一的标准,使得等同原则的适用在我国一直充满了争议和不确定性,专利等同侵权行为还,必须由受诉人民法院的法官依照程序精心判断。

上一篇:凯宫商业秘密刑案(下) 下一篇: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