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矿中碘的测定―碘兰比色法

时间:2022-07-15 03:50:45

摘 要:磷矿石分析,过去一般未要求碘的测定。但在某些磷矿中,象氟一样,也常有很少量的碘存在。这些微量的碘,从矿石的综合利用来考虑,能作为副产品回收,也是一种有价值的原料。

关键词:磷矿石分析;矿石测定;碘兰比色法

1 样品分析

1.1 方法提要

样品与碳酸钠、氧化锌混合熔剂半熔后,以水浸取,分取澄清液,调节酸度后,以溴水氧化碘离子为碘酸盐。过剩的溴加入蚁酸钠破坏去除,过量的蚁酸钠煮沸去除。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碘化钾,即释出六倍于样品中所含碘量的游离碘。加入淀粉,游离碘与淀粉分子生成带色团,在过量碘化物存在下,颜色的深度与碘的含量成直线关系。

1.2 试剂及仪器

(1)淀粉溶液(0.5%)。称取可溶性淀粉0.5克,加水数滴调成糊状,在搅拌下加沸水100毫升,煮沸数分钟,冷却待用。

(2)混合熔剂。将已分别研磨很细的碳酸钠及氧化锌按7:3重量比混合均匀后,储存备用。

(3)碘化钾标准溶液。(1)准确称取在105℃烘过的碘化钾保证试剂0.1308克以水溶解,配制成 1毫升含2微克碘。

(4)硫酸亚锡。在搅拌下溶解3.22克硫酸亚锡于50毫升水中,置冰水中冷却。在搅拌下加入40毫升硫酸(1:1),用中速滤纸过滤,并以冷水洗至体积为100毫升,加苔状锡粒2克。

(5)721型光电分光光度计。

1.3 标准系列及标准曲线的制备

移取1毫升含2微克碘的标准溶液0、1、2、3、4、5毫升分别置于50毫升烧杯中,以水稀释体积至8毫升。各加入饱和氯化钠2毫升,磷酸(1:2)0.3毫升。饱和溴水10滴,置电热板上加热至刚开始沸腾,取下,乘热加入10滴20%蚁酸钠,此时溶液中溴的颜色应完全褪去,再将溶液煮沸,以破坏过量的蚁酸钠。取下,以冷水完全冷却后,将溶液移入25毫升带刻度的磨口塞比色管中,用水稀释至15毫升,加入1毫升1%碘化钾溶液和1毫升0.5%淀粉溶液,每加入一种试剂,必须充分摇匀。放置5分钟后,在721型光电分光光度计上,用570毫微米波长,2厘米比色杯测出其消光值,并绘制成曲线。

1.4 分析手续

称取1.0克样品于磁坩埚中,以4克混合熔剂混合均匀后,再以1克混合熔剂复盖表面,置马伏炉中,由低温逐渐升温至700℃,保温30分钟,取出冷却。倾入100毫升烧杯中,以水洗净坩埚,洗液倒入半熔物的烧杯内,用玻棒充分压碎半熔物的粗颗粒后,用水稀释至40毫升左右,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硫酸亚锡至锰的紫色(或绿色)或铬的黄色褪尽后,再过量2~3滴(如浸取液无锰、铬颜色,亦应加人2~3滴),连同沉淀移入50毫升容量瓶中,用水冲至刻度。再将容量瓶中的溶液及沉淀倒回原烧杯中,每隔半小时充分搅拌一次,至少应搅拌两次。静置过液。移取清亮溶液5毫升于50毫升烧杯中,用10%的硫酸仔细中和至刚果红试纸恰好变兰,以蒸馏水补足体积至8毫升,加入饱和氯化钠2毫升,磷酸(l:2)0.3毫升,饱和溴水10滴,以下分析手续,按制备标准系列的步骤进行。

计算:

式中 V――测得样品中碘的含量(微克)

G――分取溶液相应的样品重量(克)

1.5 分析结果及标准回收情况

在纯混合熔剂及已知含量的样品与混合熔剂混合均匀后的磁坩埚中,加入不同量的标准碘液,置烘箱中在100℃下烘干后,按分析手续进行处理,回收结果见表l,表2。矿样分析结果见表3。

* 测到的总碘量(微克),是按分析手续分取溶液5毫升显色后,与空白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测出消光,在标准曲线上查得相应微克数乘以2所得结果。

* 系用碳酸纳―碳酸钾―氧化镁混合熔剂分解样品测得的结果。

* * 四氧化碳萃取比色法是在碳酸盐的碱性溶液中,以高锰酸钾将碘氧化为碘酸盐,用硫酸酸化,加硫酸亚锡还原过剩的高锰酸根,并还原IO3-为I-,再以亚硝酸钠氧化I-至I2。用尿素除去剩余的亚硝酸钠,以四氧化碳萃取碘,比较其红紫色。

2 干扰试验

样品经半熔后,可能进入溶液的干扰离于主要有MnO4-、CrO4=、VO3-。而某地磷矿中常含有铬,有时也发现锰的存在,为此对锰、铬、钒的干扰情况及消除干扰的方法进行了试验。

在纯混合熔剂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MnO4-、CrO4=、VO3-后,以水浸取。其中一部分测定液加入硫酸亚锡至锰的紫红色或铬的黄色褪尽后,再过量2~3滴,用水冲至50毫升;一部分不加硫酸亚锡,直接用水冲至50毫升,分取清液5毫升,测得结果见表4。

注:1、表中注明“深兰”的号数,因兰色很深无法测定消光。2、表中注明“―”的号数,其消光最大亦未超出0.020。

从表4可以看出锰、铬、钒的存在对本法测碘均有干扰。其中最严重的是MnO4-,其次是CrO4=,再其次是VO3-。

根据试验证明:测定液中样品量不大于0.1000克时,即使MnO4-、CrO4=、VO3-共存,只要他们的含量分别都不大于1%时,可以采用加入硫酸亚锡的方法来消除其干扰。

3 讨论

(1)分解样品的温度很重要,最好控制在700℃(±10℃)左右。低于650℃,样品中碘的转化不完全,引起结果偏低;高于750℃,较多的杂质进入溶液对分析不利。

(2)硫酸亚锡不能过量太多,否则在微酸性溶液中,由于锡的水解发生浑浊,影响测定。

(3)加入蚁酸钠除溴时,溶液出现浑浊现象,可趁热逐滴加入10%硫酸(预先经溴水及蚁酸钠处理过的)至刚好溶解。但切勿过量,以防提高酸度;也不能用未经处理的硫酸,以免引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4)本法对PH很敏感。酸度稍大,常会得出偏高的结果。因此硫酸、磷酸及蚁酸钠的用量必须严格控制。

(5)溴与碘的氧化反应是在加热的情况下进行的;过剩的蚁酸钠是通过煮沸破坏的。但加热过久或温度过高已氧化的碘酸盐会部分分解;加热不够碘离子的氧化不完全。因此,温度及加热时间必须掌握适当。

(6)本法适用于磷矿中0.001%以上碘的测定。

上一篇:2D12―100/8型空气压缩机异响的分析与处理 下一篇:稀奇古怪是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