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散闲淡 凄清孤寂

时间:2022-07-15 01:43:14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中期离开济州贬所,暂隐嵩山时写下的山水诗作。诗中虽有“空”“寂”“闲”的禅趣,但也流露出孤寂避世的失意痛苦。全诗于山水风物的描绘与个人行踪凄清的勾画之中,使诗意透过景物自然流露而出。

首联极目远眺,图景鲜明。“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状如“一衣带”的清溪,沿着巍巍嵩山山麓长林潺潺出谷;辘辘归去的车马悠闲从容地驶向山间丛林。一个“带”字类物极致,再现出溪水依傍林麓蜿蜒而下,欢快奔流、神采飞扬之势。一个“去”字,写出车马似乎通晓人意,“哒哒”的马蹄声传达出悠闲自得之情。诗人将山水景物与人的行动交织于画面之中,表现了大自然风光的迤逦迷人。颔联身临其境,其乐无穷。“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这里借“流水”“禽鸟”,抒发诗人与自然融合之感。那从山谷中汩汩而出的流水发出的“丁冬”声响,犹如少女银铃般的歌喉,正好与天色向晚的投林暮鸟和鸣,正是“人向山里走,水从谷中流”。“流水”和“禽鸟”似乎与诗人同乐,又好像和诗人同归,此中禅意妙不可言,诗人悠闲恬适之情跃然纸上。读之,不禁使人想起诗人的《竹里馆》里“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诗句,给人以“清幽绝俗”之感。

颈联物是人非,充满哲思。“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中的“荒城、古渡”与“落日、秋山”,完全可以看成两组哲学符号。前者为“人文景观”,后者为“自然景观”,如今,斗转星移,这二者一个沧桑巨变,一个亘古如新。可不是吗?城已荒,而渡口依旧,人世变幻,不可逆转;而自然永恒,年年如此,就像目前落山的余晖映照着这秋日的山林。其言外之意――“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人世间的一切终会随着时光流逝;既然如此,不如归隐山林,尽情享受自然之趣。这两句诗的光色明暗对比十分鲜明,借此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凄清。

尾联归隐嵩山精神家园。“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一个“闭”字语意双关,表面上写诗人趁着晚照进山,关隘之门将闭;而实质则表达诗人与世俗断绝交往之意,虽有追求禅宗的“空灵”境界,然而从隐约之中透露出诗人的孤寂落寞之感。有人认为此时的诗人还没有完全摆脱宦途之绊,去寻求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当我们再看王维晚年所作《辋川集》中的另一首名作《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便会发现:同样是描写一个空明寂静的意境,《鹿柴》诗中所表现的清静虚空的心境,才是禅宗所提倡的。

总之,“王维是以诗人的灵感、画家的眼光、乐师的听觉创作山水田园诗的,所以他这些诗就不仅是‘诗中有画’,而且是绘声绘色的有声画。”(《唐诗宋词鉴赏大典》)而诗情画意、音乐美感与禅宗之趣的高度结合,诗人的自我形象和山水景物的契合交融,构成了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独特艺术成就。

上一篇:桃前述怀 第48期 下一篇:与韩荆州书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