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综合警务改革环境下公安单警装备建设方向

时间:2022-07-15 01:06:25

刍议综合警务改革环境下公安单警装备建设方向

摘要:当前,公安单警装备建设中存在着装备闲置、装备不足、装备不实用和装备资源浪费等问题。在综合警务改革的背景下,应当以服务综合警务改革、服务公安执法实战和服务基层执法实践为导向,着力加强公安单警装备建设。

关键词:综合警务改革;公安;单警装备

中图分类号:D63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53(2013)03-0012-04

公安单警装备,是为保障公安民警在执勤、执法中尽量避免或减少伤害,并有效提高其个人防护能力和战斗力,依照公安部《公安单警装备配备标准》配发的对讲机、警棍、手铐、强光手电、防割手套、防刺服等系列警用装备。公安单警装备建设是公安装备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警察维护社会治安、发挥职能作用、圆满完成各项警务工作的物质前提和可靠保证。特别在我省综合警务改革创新的新时期,随着治安形势的不断变化,公安机关面临的任务日趋繁重,执法的难度、强度、精度要求日益提高,公安单警装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适应执法规范化、深化综合警务改革的新形势,加强和改进公安机关单警装备建设,切实做到保障有力、服务到位,为民警执法创造更加安全的环境和技术优势,为民众创造更加及时有效的保护环境,既是公安机关重要的强基工程,又是重要的民安工程。

一、公安单警装备建设特点

公安部于2006年7月颁布了《公安单警装备配备标准》,开始实施公安单警装备建设,单警装备的配备极大地增强了公安民警个人防护能力,保护了民警生命安全。从单警装备建设的发展历程来看,日益呈现多元化特点。

(一)装备品种走向实战化

单警装备品种多、样式新、配置全,且以其威武的设计外观、良好的防护性能,具有很高的实际使用价值,使用前景广阔,深受基层一线公安机关及民警的青睐,并在实战工作中发挥了广泛而重要的作用。

(二)装备配备走向保障化

单警装备的配发,一方面为警务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打击犯罪过程中发挥了应有作用。如警用制式刀具的多功能、多用途,催泪喷射器的快速制服作用,防割手套对付来袭刀具的特殊保护作用等,都增强了民警应对犯罪的本领。另一方面为民警执法人身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成为人民警察打击犯罪的“杀手锏”、保护人民的“护身符”。

(三)装备管理使用走向制度化

制定出台了《公安单警装备管理使用规定》,对单警装备实行制度化管理,严格按照公安单警装备的规定范围在执法执勤工作中依法使用,同时实行统一保存与个人保管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了日常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单警装备室,为民警设立单警装备柜,做好单警装备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规范佩戴制度,针对单警装备的特点,民警在执勤执法工作中依规范携带、佩戴单警装备,严禁违规操作。严格依法使用制度,单警装备的使用严格按照《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要求,并遵守各项使用纪律,严禁违规使用。民警在执法时依法佩戴和使用单警装备,依法捍卫法律的尊严和警察的尊严,充分展示了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执法威严,明显地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安全感,使违法犯罪分子陡增了恐惧和胆怯,起到了强大的打击震慑作用。

(四)装备监督走向规范化

在单警装备的管理与使用方面,从法规上进行约束,从监督上进行制约,确保了单警装备应用到具体执法办案及安保等各项警务活动中去。对日常单警装备的使用与管理,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的形式,加强常态使用保管单警装备的监督检查,保持了单警装备的严肃性。

二、公安单警装备建设存在的问题

公安单警装备的配备是非常必要的,佩戴和正确使用单警装备不仅能够在执法执勤中充分保障民警和群众的人身安全,而且能有效震慑和打击违法犯罪。在民警执法、执勤、巡逻、接处警、大型活动安保、处置突发性事件时,配备单警装备为保护民警、打击犯罪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保障。但是,由于有的民警对单警装备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有些公安机关警务装备管理机制相对滞后,对配发的单警装备使用管理不善,而使单警装备成为摆设,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出现了单警装备配备使用与实战需求之间的差距。

(一)装备闲置,不能物尽其用

单警装备是民警在执法执勤中必须佩戴使用的,但在基层有不少民警不会、不愿使用单警装备,从而出现在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时防不了、打不过及群众受侵害保护不了的现象,甚至造成民警自身受到侵害。这里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民警佩戴使用单警装备的刚性制约不力,基层公安机关领导重视不够,监督部门管理不力,使用培训工作不到位。同时,对民警的佩戴使用没有完善的经常性、广泛性和普及性的教育培训机制,导致了单警装备无法发挥其最大效能。在基层公安机关,特别是所队民警在执法执勤时,往往以装备重、麻烦、不适应等为借口,将其放在值班室或处警车上,不及时佩戴,失去了装备配备的价值和意义。如遇突况就会猝不及防,更谈不上防护自身,保护他人了。工作中,也有些民警,在遇有袭警或袭击群众等突况时不知所措,对警用装备的配备和使用是法律赋予警察的捍卫手段认识不清,不知道运用哪种警用装备来保护自己和群众。

(二)装备不足,不适用

比如部分伸缩警棍甩出后,收回不顺畅;且单警装备佩齐负荷较重,如果遇上徒步追捕违法犯罪分子时,会影响追击速度;还有约束工具不足及出现使用缺陷的情况,如当抓到犯罪嫌疑人或遇有醉酒闹事的人时,一般情况下不提倡用手铐进行控制,以防对被控制人造成伤害,可现有约束工具又非常有限,不能保证在不伤害被控制人前提下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尤其是当被控制人数量较多的情况下,民警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难度更大。

(三)装备资源浪费,不敢用

虽然民警在执法执勤中按规定佩戴了单警装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敢使用的现象屡屡存在,对何时何地应该使用单警装备有顾虑,特别是对枪支、喷射器、伸缩警棍等有伤害性的装备更不敢使用,害怕自己把握不了尺度造成对当事人伤害而被追究责任,这使得民警执法执勤中使用单警装备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直接导致了有的单警装备搁置不用的现象,极大地浪费了装备资源。

三、公安单警装备建设方向

公安单警装备的配备是为了提高战斗力,打击和制止犯罪,更好地保护受侵害的群众和民警。各级公安机关虽做了大量相应的工作,但发展不一,单警装备建设已凸显出不能完全适应综合警务改革的需要的状况。为此,单警装备建设的发展方向,要突出装备的针对性和灵便性、民警携带应手性和使用适用性、对民警的安全性和对犯罪分子的可控性及装备的抗磨损性,使之既安全又耐用,适合日常警务工作需求。

(一)适应需要,加强公安单警装备建设

公安单警装备要适应综合警务改革一警多用、一专多能的警务需要,要根据综合警务改革创新对单警装备进行准确定位。要强化对手铐、防割手套、急救包、强光手电、催泪喷射器、伸缩警棍、手枪、对讲机、防刺服、防弹背心、警务通、执法记录仪、照相机、警笛、警绳、防弹头盔、盾牌、防暴头盔、警用车辆等进行改进、配备、培训、维护、管理和使用,确保在数量上充足,质量上优质,使用上适手。

1.注重多方参与研制以保质量。要围绕“科技化、实战化、法制化、多样化、人性化”目标,从科研经费、配备经费上给予保证,开发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符合地域特点、适应公安实战需要的新型单警装备。在研制初期要吸收科研单位、生产单位、管理单位和使用单位的代表参与装备的方案论证和实战试验,强化技术咨询、跟踪指导和协调工作。使装备建设管理职能部门既管装备的生产列装,又对装备的规划论证负责;科研单位定型列装后要强化对装备的生产、验收以及性能改进和售后服务监督;生产厂家应参与装备的方案论证和实战试验,了解需求,进行质量跟踪,重视装备使用中的维修、改进和更新换代;装备使用单位及时反馈装备使用状况信息,适时提出实战需求。按照实战适用的标准,注重装备的通用化、标准化和智能化,提高实战适应性。

2.注重量体裁衣分型分类制作以保适用。要改变单警装备不分型号问题,要像配置民警警服那样,对号入座、量体裁衣,既保证民警在执勤巡逻时的整体形象,又适应民警在执行依法追捕等警务时的需要。

3.注重多元化维护以保能用。要加强自身维修力量建设,要储备数量充足的装备零配件,以备换件修理;要注意培养县级公安机关相应的技术维修人员,成立维修服务队,做到小修不出县。要强化装备使用单位、厂家、维修机构之间的服务协作机制建设。厂家实行产品质量的跟踪、售后服务保障,产品出了质量问题立即上门修理,减少装备事故的发生几率,确保装备的完好率、使用率。

(二)适应实战,加强公安单警装备建设

公安单警装备,应服从服务于公安工作实际,衡量、判断其优劣应经过公安实战的检验。因此,无论是单警装备管理的内容、对象,还是其形式,一切都应以实战要求为基础,按照实战需要来运行。所谓实战要求,就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治安形势的要求,就是使用装备的公安民警的要求。工作在维护社会治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安全第一线的基层公安民警,是公安实战的主体,也是公安单警装备使用、管理的主要服务对象。实战的需要,就是单警装备建设的需要,民警的需求就是单警装备加强和改进的需求。因此,单警装备建设要以实战和民警需求为中心,围绕科技强警、一专多能、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等需要来建设、发展、创新。如催泪喷射器的扩散面太大,目标不集中,容易伤及无辜,应设计一种射程远、目标集中的警用喷射器。

(三)适应基层,加强公安单警装备建设

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形势和日趋严峻的治安状况下,在综合警务改革创新的大环境下,单警装备建设也面临重大难题:经费短缺,投入不足,使得单警装备欠账较多,缺口大;而随着基层公安机关承担任务的加重,工作压力的增大,对装备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不断更新的趋势,要求则是越来越高。尤其是基层派出所、刑警队、交管队现有的单警装备配备不足,民警对装备补充、更新的要求相对迫切。因此,未来加强公安单警装备建设应以适应基层一线为目标。

1.要健全应配尽配机制。公安单警装备的配备关键在经费落实上,要实行单警装备建设财政保障机制,建立单警装备专项保障资金,把单警装备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项目,以确保应配尽配。

2.要健全必用机制。要以强化培训为突破口,健全县级培训模式,以所队为单位组织考核考评,坚持“配前必训,训必合格”,严格先训后用,培训合格才能领用的制度。要按照公安部装财局提出的“三熟四会”(“三熟”,即熟悉装备数量和质量、熟悉装备基本性能、熟悉日常管理维护制度;“四会”,即会操作使用、会检查、会维护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隐患)要求,认真组织民警进行装备应用培训,学习装备的管理、使用、维护,做到配必用、用必会,充分发挥装备使用效能。

3.要健全敢用机制。要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民警正确果断使用单警装备。对民警依法正确使用单警装备对当事人造成伤害的要及时予以情况;民警使用单警装备后引起投诉或纠纷的,警务督察部门应及时取证,妥善处置,打消民警顾虑,充分调动民警使用单警装备的积极性。

4.坚持多样化建设公安单警装备。单警装备的建设应具有打击犯罪、服务群众、保护民警功能。多样化的发展既是种类的多样化又是功能和用途的多样化。目前配发的单警装备都是通用的,要根据不同警种需要增配相应的单警装备,立足侧重各部门、各警种的职能和业务特点,来研发多样化的单警装备,实现对从事不同岗位民警的量身配发。单警装备建设要融入人性化理念,要突出人性化设计理念,以提高民警防护能力。如警用水壶、急救包的配备等,既可服务群众又可救助自己,体现了单警装备从优待警、关心民警细节,这样既避免了资源浪费,又能充分发挥不同装备特有的作用。

上一篇: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下一篇:共青团校地合作模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