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新期待

时间:2022-07-15 10:09:47

美好生活新期待

“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中令人瞩目的这句话,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庄严承诺。随着“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一系列改善民生措施的实施,必将给中国百姓生活带来新的变化。

“两个同步”顺应“收入再高一点”的期盼

民有所呼,党有所应。“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同步’的提出说明未来5年我国将从追求‘国富’转向更加追求‘民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在提高居民收入、继续做大国民财富蛋糕的同时,要注意更加合理地切分蛋糕。按照“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要求,未来5年,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都将有所提高。相信随着这些调整措施的逐步到位,老百姓的“荷包”一定会更加鼓胀,收入分配关系也会更加和谐。

“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让梦想照进现实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满足人民群众“居者有其屋”的殷殷期盼,党和政府将向着这一目标努力奋进。“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强化各级政府职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

住房城乡建设部已经的《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明确,争取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747万户现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2010年6月,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出台了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着力解决像何女士这样“夹心层”群体的住房困难。

此外,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集中成片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在厘清政府与市场责任边界的前提下,老百姓“住有所居”的梦想将不再遥远。这也将从一个侧面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让老百姓吃上“定心丸”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扩大就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长远来看,13亿人口的就业始终是我国长期面临的问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韩凤芹说。

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十二五”规划建议把这三类人群的就业问题定为工作重点。提出“要加强职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没有了就业,经济发展将失去方向和目标。相信随着扩大就业政策的逐步落实,充分就业和体面劳动将离劳动者越来越近。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群众卸下“后顾之忧”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但是,仍有部分群体游离在社保制度之外。与此同时,保障水平低、异地接续难、标准待遇不公平等新的挑战又摆在了党和政府面前。“编织一张严密的社保‘安全网’,不但可以切实提高百姓生活质量,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还可以刺激消费,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广东省政府参事孔令人说。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进一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跨省可接续。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这是未来5年,党中央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列出的一张路径图和时间表。可喜的是,日前通过的社会保险法,已经将这些社保政策上升到法律的层面,确保了实施的力度。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回应“好上学、上好学”的民意

近年来,我国通过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等措施,已经基本实现了让每个孩子“上得起学”的目标,但距离群众“上好学”的愿望还有差距。今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为解决困扰教育改革的“顽疾”,各地已经行动起来。北京市提出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到2020年公办幼儿园数量要达到幼儿园总数一半以上。“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尊师重教”历来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实现由“好上学”到“上好学”的转变,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将保障每个孩子的“机会公平”。

上一篇:由顺口溜看农村养老之忧 下一篇:精神赡养,莫让诉讼来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