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时间:2022-07-15 05:04:02

乌鲁木齐市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摘要 介绍了乌鲁木齐市开展新型农牧民科技宣传培训的成效,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新形势下提升新型农牧民标准化生产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标准化生产;成效;制约因素;对策;新疆乌鲁木齐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335-02

Restrict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ew Type Farmers and Herdsmen Technology Training in Urumqi

LI Yan-lin

(Urumqi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Safety Testing Center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Urumqi Xinjiang 830000)

Abstract Results of new type farmers and herdsmen technology training in Urumqi were introduced,the existing main restricting factors were pointed out,countermeasures of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promoting new type of farmers and herdsmen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capacity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new type farmers and herdsmen;technology training;standardized production;result;restricting factors;countermeasures;Xinjiang Urumqi

1 乌鲁木齐市开展新型农牧民科技宣传培训的成效

开展新型农牧民培训,提升其标准化生产能力和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促进“三农”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多年以来,乌鲁木齐市高度重视“三农”及农牧民科技培训工作,每年安排“科技兴农”等宣传培训的专项资金,充分发挥乌鲁木齐市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村、乡镇、区县及市级四级农产品检(监)测、管理和农技推广及信息等管理网络体系,开展一系列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培训活动。借助乡镇及村队的广播、晚报、电台、网站等媒介平台,开展有奖知识问答、系列专题宣传、信息公示、技术咨询服务等活动;在农村悬挂宣传横幅、刷墙体标语及宣传画、设立宣传牌、质量公示栏、禁限用药物警示牌等;结合实际,利用农闲,开展了“科技之冬”、“科技之春”等“农安为民”为主题的“村村过”法律法规、标准化生产及相关知识的集中培训;深入农牧民家、种养基地、棚圈、池塘等,开展“手把手、面对面”地宣讲,指导标准化种养知识培训,印发各类宣传资料、通俗化种养标准生产手册、投入品使用等记录档案;派驻农技特派员,发放相关专家便民联系卡等,构建专家与农牧民间的长效联系机制等,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农牧民等生产者的综合素质及标准化种养生产能力和水平的逐步提高,为推进乌鲁木齐市农业标准化建设,保障乌鲁木齐市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基础。

2 当前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2.1 落实不够,投入不足

目前部分领导干部对农牧民科技培训的认识不到位,培训管理落实不到位;培训条件简陋,在科技宣传培训的政策扶持、项目资金、培训师资等方面,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投入不足。

2.2 农牧民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农牧民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较保守,传统小农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接受教育培训的观念薄弱,参与科技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市场竞争及信息意识不强,凡事“随大流”,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差,对标准化生产认识不足,重产量、不重质量,对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疏于管理等。

2.3 农牧民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低

乌鲁木齐市现有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共203家,入社农户1.5万余户,虽然合作社发展速度较快,但其组织化管理层次低,规模及覆盖面小,参社人员少,部分合作社急功近利,只为产品促销等目的,使得标准化种养培训等技术服务及产地管理等工作未落实或落实不到位。

2.4 组织培训亟需加强

由于农业种养生产种类较多,季节性强,农闲时间不一,劳动力流动性强,培训时间有限,农牧民居住相对分散,参加培训的不确定性因素多,使集中统一培训实施难、组织难;有的培训流于形式,只要求培训人数、次数和完成任务,存在“走过场现象”,不重视农牧民培训效果和能力提升;有的培训方法简单、形式单调,缺乏针对性、系统性、持续性培训;培训内容与农牧民生产实际结合不紧密,缺乏培训跟踪回访调研服务,培训的有效性不高;培训机构和机制不健全,培训体系多,农科教配合不紧密,培训缺乏横向统筹合力,造成多次重复培训、多头培训。

3 新形势下提升新型农牧民标准化生产能力的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

目前新形势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将新型农牧民培训工作综合目标考核,层层签责,落实到人。加大政策、资金、师资、标准建设等的投入,改善教育培训条件和方法,强化师资队伍,加大通俗版种养标准制定,以便实施推广。

3.2 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宣传培训

继续开展一系列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全方位的各类宣传培训活动。从思想上加强教育,改变农牧民传统种养生产的观念,增强质量责任意识,以适应当前深化农村改革和产业机构调整的需要;深入开展农牧民培训前期的摸底普查,建立农牧民培训记录档案,开展按不同种养产品、不同知识层次、不同标准化、不同品牌化种养需求、不同培训时间、不同人等的归类,即按“类、层、需、时、人”施教培训,由浅入深,采取培训时间、形式、内容等的灵活多样,选择有利时机开展相应的培训。应建立健全培训回访调研长效机制,开展培训后的入户、田间地头等实地问卷调查,或电话回访等形式的跟踪调研服务,加强与农牧民的培训交流互动,了解民意实情,了解培训实效,及时调整,有的放矢地强化和完善系统培训,以增强培训实效性。建立多元化的培训融资渠道和途径,建立健全科教与农牧渔业等相结合的实验学习基地,开展以农业新技术成果、示范、培训为重点的培训。应坚持让农牧民实实在在参与,明明白白体会到培训的益处[1-2]。

3.3 强化农业品牌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采取多项措施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农业品牌效益和辐射带动作用,充分挖掘和聘请农业及农产品的品牌科技带头人,开展典型示范、实际传授经验等培训,弘扬宣传品牌生产者在守法学法用法、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维护、市场营销、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正面典型,以农牧民“身边人说身边事”的方式,言传身教,教育、引导、培训农牧民,增强培训、教育的说服力及标准化种养推广培训的实效[3-4]。

3.4 加强种养方式转型,强化组织化培训

加大扶持和引导,促进散而小的种养生产方式向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转型,加强对合作社、生产企业、种养能手大户等新型农业生产单位和组织的规范化管理,鼓励依托其标准化种养生产的技术优势,强化对农牧民标准化种养生产的内部培训。

3.5 健全培训体系,强化培训效能

建立和完善当前农牧民宣传培训体系,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宣传培训,培训师资等体系,加强横向联合,建立健全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促进相关培训资源联合共享,统筹协调,以增强综合系统培训效果,防止多头培训、重复培训等。

3.6 加强标准化管理,强化督导培训

新形势下,加强标准化种养生产的投入品使用监管、产地检疫、检测等工作,严格落实产地准出报检(检疫、检测),完善凭证准出、收储运及畜禽屠宰和凭证准入等制度,强化农产品包装和标识,加强乌鲁木齐市全程日常检测的实时预警和风险监测评估及可追溯等管理,以强化对农牧民等种养生产者开展标准化生产的全程督导管理,以督导和促进农牧民标准化生产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同时加大问题产品追溯,加强查处及反面教育题材的宣传报道力度,以强化警示教育,防微杜渐,促进和规范农牧民标准化生产。

4 结语

通过一系列措施,正向宣传培训、规范引导,逆向警示督导,以增强农牧民学法守法、质量安全责任、标准化种养生产的意识,提高其标准化生产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从“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的良性循环转变,全面提升新形势下新型农牧民种养标准化生产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现代化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牧民增收,农业、农村经济增效,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5 参考文献

[1] 张丽君.新型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4):5,20.

[2] 马惠玲.浅议农民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4):8-10.

[3] 刘娜,胡春晓.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4):398,400.

[4] 王佩汤,陈林年,石成福,等.临泽县现代农业科技培训现状及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23):7-8.

上一篇:企业纪检监察机关提高办案工作质量的研究 下一篇:关于企业风险投资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