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内贸易视角下武汉市服务外包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7-15 04:52:19

产品内贸易视角下武汉市服务外包的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正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热点,这为我国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贸易发展方式提供了历史契机。随着服务外包的不断推进,武汉市的服务外包产业得到了稳步的发展。然而,通过武汉经济执行报告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武汉在全国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上仍然有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对武汉市的服务外包产业的探析,发现武汉的服务外包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知名品牌的缺乏等问题。这就需要在重视服务外包的发展质量前提下,努力在服务外包业的企业人才培养、融资环境、核心技术研发、品牌建设等领域有新的突破。

【关键词】武汉市;服务外包;产业结构调整;品牌创新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3-0151-03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科规划课题“基于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江西经济转型升级对策研究”(批准号:12YG47)

【作者简介】张华伦,九江学院教务处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农业经济;

张振华,武汉大学商学院博士生,九江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江西九江332005)

一、武汉市产品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武汉市现有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700余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初步形成了以光谷软件园为核心,光谷金融港、光谷创意产业基地为依托的服务外包产业园区。位于服务外包业产业链的高端——研发中心2011年密集落户武汉。IBM全球服务外包中心在汉启动,惠普、IBM、法国电信、联想利泰、印度硬件技术研究院、华为、方正等知名企业在武汉设立研发中心,使武汉占据信息技术外包服务(ITO)的制高点。目前,在武汉设立的服务外包研发中心超过40个,位列中部之首。2011年武汉软件与服务外包业总收入达到407亿元,比上年增长42%,产业规模与增幅稳居中部首位。武汉市市长唐良智表示,武汉市未来将积极培育服务外包产业,争取到2015年全市服务外包的营业收入达到1200亿元,成为我国最大的服务外包城市。

二、武汉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劣势分析

(一)武汉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分析

1.交通与通讯信息优势

武汉是我国三大黄金水道十字路口之一。武汉是京广大动脉铁路与长江的黄金水道交汇处,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各种物资在此集聚、分发。在电讯通信上,武汉建成了华中地区最大的光纤通讯会接中心,是中国电讯数据业务节点和中国移动通讯会接中心之一。目前,武汉可与世界2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视讯联络和互联网通信交流。

2.发展环境优势

(1)政府政策的支持。为了培育武汉市外包服务产业的发展,市政府已在2006年通过了《促进服务外包发展基础浅层化的若干意见》,将投资1亿元进行服务外包发展的专项扶持,还将继续在政策上加大投入,科学规划高新科技园区的建设,力争形成一个系统的、独立的服务外包聚集区。在人才培养的政策方面,武汉将继续对积极参与服务外包发展的企业进行人才培训方面的补贴,积极扶持承办企业的产研一体化发展模式。同时,在外包的经营许可方面,武汉将酌情放宽限制,在国际认证、外包行业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2)相关行业的聚集。相关行业的聚集趋于加强,为服务外包产业带来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年武汉一大批重大项目陆续得到顺利的审批,或已动工建设,或已开工投产,如神龙二厂、武汉三冷轧和三硅钢、东风本田等重大项目已经投产并交付使用;另外,武广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武汉“1小时城区经济圈”得以实现,各产业间的聚集效应不断加强,产业间的裙带关系为服务外包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3.人力资源优势

武汉拥有8所教育部授权的特色重点大学,涉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201 1年武汉市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为100万左右,武汉市高校庞大的学生群体,为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储备。

4.科技竞争优势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和展开,武汉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武汉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城市崛起发展思路的提出,武汉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以软件研发为龙头,通过信息与计算机软件的服务,形成武汉市独具特色的高新科技园区。现在在IT业界传开了一句通俗的话:北有中关村,南有武汉光谷。已经上升为部级别的自主创新区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赞誉为“中国光谷”。近几年武汉在软件研发、技术创新、新发明的专利申请上在逐渐地走上成熟,走向系统规范化,这也为服务外包在武汉的发展提供着科技支持。

(二)武汉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劣势分析

1.专业人才短缺

(1)人员流失严重。服务外包领域,由于其发展程度的局限性,对高校的就业人才吸引力有限。相比而言,国外企业发展的成熟度及其规范化操作管理,则受到越来越多国内青年的青睐,故而将就业目标转向国内外包服务行业的人才则相对减少。大量的专业人才流失,是武汉外包发展所遇的瓶颈之一。

(2)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低。由于相关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实训机会少等原因,待就业的学生与外包高素质的人才需求仍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有根本性的改变,导致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及形成的专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形成很大的差距。

2.服务外包企业规模小且聚集度低

在服务外包发展初见端倪的武汉市,其衍生的专业从事软件研发的企业基本规模都是百人以下的数量。有数据显示:大部分企业的人数规模仅仅维持在100人以内。相比国外的企业,如美国著名的软件外包企业海隆软件,其员工数达到了几万人之多。

大多数的外包企业都是分布在武汉三大区的独立工业科技园区内,甚至只是存在于某些写字楼里。如此分散的企业格局,不仅阻断了企业裙带发展的联系,更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产业设施,同时也使整个行业规模发展始终停滞在低层次化的环节。

3.品牌建设滞后

服务外包需要一个相对成熟的综合商务环境,如政务环境、工作环境、教育环境、城市生活质量、生活成本等。武汉市在这方面与国内服务外包发展较快省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武汉市服务行业垄断现象较普遍,存在比较多的市场准入限制,尤其在银行、电信、保险等服务领域,对外资的市场准入限制和非国有资本的要求尤其严格。

三、提升武汉市服务外包竞争力的策略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建立政府协调产业发展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湖北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职能,配备最先进的官网系统,为服务外包提供良好的服务;对来武汉创新创业的产业人物,最高给予500万元的资金资助;把政府的公共服务项目和工程,能够对外外包的,尽可能地外包给服务外包企业;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外包产业的支持,支持担保公司为服务外包提供贷款担保;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规模扩大到5000万元,今后将根据需要逐年递增。

(二)积极做好武汉发展大服务外包规划

立足武汉各经济开发区,辐射武汉城市圈,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业。应当在进一步发展东湖高新开发区示范园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园区”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武汉(沌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吴家山台商投资区发展服务外包业的建设,立足武汉各开发区的制造和物流业,积极围绕这些产业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做好相关软、硬件环境建设。如对于武汉(沌口)经济开发区而言,应当以汽车制造业——现代物流业——服务外包业这样的顺序,在制造业、物流业已经齐备的基础上,选择一批实力较强、有一定服务外包经验的企业来落户,完善产业链衔接。同时,应当将服务外包能力辐射8+1城市圈,在城市圈内大力实施对外开放先导战略,积极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并围绕这些产业发展服务外包业。

(三)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融资及通关便利服务

加快构建区域性的金融后台服务区。加大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力度,拓宽服务外包企业融资渠道,增强融资能力。加大对服务外包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信贷支持模式,鼓励省内各类贷款担保公司积极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贷款担保。推动社会投资机构加强与服务外包企业的对接交流,鼓励创业投资向服务外包企业倾斜。支持服务外包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和境内外上市加速扩张。

完善对服务外包企业的外汇管理制度和通关监管模式。积极研究网络传输产品的出口监管方式,为网络传输产品的出口退税创造条件,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发展。采取多种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给予账户开立、资金汇兑等方面的政策便利。建立和完善与服务外包产业特点相适应的通关模式,提供相应的通关便利。

(四)加强自主品牌创新

武汉市可以将低工序的研发,以及装备制造等数控软件的研发外包出去,从而发展更高端、尖端技术的软件研发。加紧打造全国离岸服务外包交付中心,树立“中国外包——武汉交付”的品牌形象,利用其科技和人力资源丰富、营运成本低廉等优势,把发展重点放在承接业务等后端运营方面,争取绝大多数服务外包业务在武汉交付,努力提升武汉服务外包产业的品牌效应与品牌知名度。

(五)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以高校作为基地,加强高校培养服务外包型人才的教育机制改革的力度。以软件教育和专业操作作为高校培育人才的重点,调整高校学科课程,加强实践环节、改善教育方式,与武汉市优秀的服务外包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的关系,展开高校实训基地建设等等。建立科学的人才指标评价系统,对吸纳的新人才进行分类整合管理。做好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继续积极吸取北京市“千百十工程”人才培训计划,设立服务外包发展的公共培训专项资金,主要用以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服务外包的专项扶持资金,将尚未就业和相关外包专业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吸纳对象,力争在5年内培训出25~30万服务外包所需的实用型人才。

上一篇:中部地区外贸依存度比较研究 下一篇:小型IT外包服务企业的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