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卫星上消失的城市”重现

时间:2022-07-15 04:19:34

让“卫星上消失的城市”重现

37岁的郑春霞现在还记得小时候从景德镇光明瓷厂大烟囱里飘出来的黑色“雪花”。好奇的小孩子用手一接,涂在小朋友脸上,像抹了一层炭粉。大人们看见了赶忙制止,“别碰,可能是有毒的呢!”

上世纪八十年代,这座世界闻名的中国瓷都步入生产高峰期。市区内众多陶瓷生产企业与民居混杂,600多个大烟囱探入城市上空,相伴而生的是烧煤制瓷产生的大量黑烟和降尘,整座城市笼罩在一片灰霾中,从天上已看不见,人造地球卫星都拍不到,因此景德镇也被戏称为“卫星上消失的城市”。

这样的城市在中国还有不少。坐飞机飞临中国一些大城市上空,会看到灰黄色的云团,很难看到城市轮廓。

糟糕的环境不仅让市民深受其害,也让投资者望而却步。如何让“卫星上消失的城市”重现,既事关人民利益和中国形象,也影响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观察家认为,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将是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上的一个重要议题。

7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景德镇是中共下决心作出改变的一个样板。景德镇古称“昌南”,据称是“中国China”的英文发源。“China”小写则是“瓷器”的意思。景德镇已有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

千年窑火铸就了景德镇的辉煌,但也让当地环境难以承载。尤其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柴窑被煤窑取代,每年耗煤200万吨。污染最严重时,每月自然降尘量每平方公里高达54吨。如果一年不清扫,烟尘将会有三、四十厘米厚。

许多有意在景德镇落户的企业,在考察过后打消投资的念头。于是连续几届市人大会议上,都有代表递交治理大气污染的提案。

“1995年,景德镇决定通过改造窑炉、拆除烟囱、集中供热等措施遏止煤烟型污染。”景德镇环保局副局长朱钢流说。

朱钢流说,近些年,景德镇空气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2006年景德镇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景德镇这座“卫星上消失的城市”得以重现。

被景德镇历史文化深深吸引的台湾工艺陶瓷著名品牌法蓝瓷创立人陈立恒,在2001年第一次考察后差点因为景德镇的空气质量放弃投资建厂。可在短短三年时间内,景德镇烟囱的逐渐消失和空气质量的明显好转让他下定决心前来投资。

景德镇环境的变化也给郑春霞带来了福音。她现在是景德镇诚德轩瓷业有限公司的质检部长,工作环境比她19岁开始从事质检工作时好了很多。2009年,诚德轩还将天然气作为新能源引入生产车间。

景德镇只是中国众多资源型城市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中寻求平衡的一个缩影。以采煤、冶炼出名的辽宁本溪市,一年中曾有一半时间大气能见度仅为五十米左右。后来被确定为中国第一个治理环境污染的试点示范城市后,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以及发展环保产业等,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良)以上天数明显增多。

这表明,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富裕后才开始真正重视环境问题不同,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不及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却已经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尽管中国在可持续发展上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后发赶超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依然很大,在这方面每取得一点进展都十分艰难。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部公布的数据,2012年上半年中国七大水系中仅长江和珠江水质良好,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松花江和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在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仍有33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一些地方的民众也因生态环境问题而以多种方式表示不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仍将是下一届中共领导集体的重任。

——摘编自新华网10月29日电

上一篇:基于绿色农业的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对策探讨 下一篇:龙陵县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