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光礁打捞宋代沉船

时间:2022-07-15 03:49:25

随着到捕捞频繁和设备改进,西沙北边海产减少,用氧气瓶潜水,龙虾几乎一扫而光,只在中沙、南沙龙虾还多,故海越做越深,鱼越打越远,到西沙重点是往南到华光礁、盘石屿和中建岛。

永乐群岛东约十海里处,三足鼎立着华光礁、玉琢礁和盘石屿,是西沙又一个浪潮水灵的地方,西南面的华光礁较大,意为中华之光。它东西长约16海里,南北宽约5海里,华光礁、玉琢礁形如箩筐,依次叫作大筐、二筐。它们和盘石屿又由于海产丰富,还被叫作钱筐。

船到达华光礁,麦沙亢从北水道驶入泻湖。泻湖水深一二十米,四周礁盘挡住大风,泻湖里几乎生长南海所有的鱼虾。大筐富有且不吝啬。

船泊在礁盘旁,吊下小艇,先是放拉大网,捉金枪鱼、红鲷鱼、鲳鱼、鲻鱼等肥大、值钱的鱼类。麦沙亢看到前方银光闪耀,海鸟急促飞来,知道那里来了鱼群,把船开过去放网。网在鱼群游往的方面抛,截住鱼,艇仔又从左右及后面三个方向放网围罩住鱼群,约捕捞到两千斤鱼时,麦沙亢累了,鱼一捞完就靠在湿漉漉的渔网上睡过去,那排山倒海般的呼噜声搅得狗福和黑猫也睡不着。先生说:“亢哥这个大呼噜不知道又要打出什么大题材来,搞不好他是梦见汉代商人开往阿拉伯巴达尼亚港贸易的古船。”

午饭后小憩,单箭独自潜水捉龙虾。在一个大礁石旁,他撩开海草看见一条大花龙逶迤地游行,急向花龙追去。花龙钻进珊瑚洞穴里,他用鱼箭朝洞里扎,没扎到,又伸手进去,摸到一个圆状东西,拔出是一个碗,碗口很大。单箭捡上来,把贝壳及珊瑚清撬掉,用水洗去泥沙,看到是画有花纹的青瓷刻花碗。他又继续掏出了一个碗,谁知掏出一个后,又掏出一个,先后从那里变戏法般掏出了几十个碗,他仔细一看,周围还埋有盘、瓶、罐,都较完整,他托出水面游回,麦沙亢知道是碰到沉船了。

他们就看到一些地方,泥沙被海流冲走后,露出船的残骸及散落其间的陶瓷。大家潜下水去后再沿着洞口抠挖,源源不断地抠挖出了一大堆完整的碗、罐、瓶、盆、盘、粉盒以及大缸等。这些东西似抠挖不完般,他们先后抠挖出上千件,有的碗叠着,挖上来后取出,光泽和图案都没有损坏。先生咽捡到一个大缸,撬开缸盖,里面装着几十个胭脂盒。

珊瑚礁底下被挖出一个大洞。他们感到奇怪,这个像一间正屋般高大的珊瑚石,似长在水中,没长在泥沙上,它的下面尽是碗、盆、瓶等瓷器。

海面上停着越来越多的渔船,在原来位置打捞太拥挤,郑邦泊、黄黑又在另一头挖出个洞,从中抠挖出青白瓷、青花瓷以及钵、杯、盘、碟、托、盒、盆、罐、翕、壶等。

单箭将陶瓷掏出来后,在混浊的海水中,隐约看洞里有一座长满圆圈的小山,他推不动,叫来麦沙亢。麦沙亢钻进去,看到那山是珊瑚石,嵌结满铜钱,旁边长满水锈。他们用凿刀捅割,几次潜水浮水,入洞进洞,把部份挖割出几块,他们惊诧,这座山竟又是金钱山,有的还嵌有铜锭。他们把金钱山搬上船,船超载了,便把一些鱼倒在海里。

沉船遗址聚集了上百个渔民,洞越抠挖越大,越挖越深,挖进去了六七米,有一次,有七个人进洞抠挖,突然珊瑚石“咔嚓”的一声似压断了什么后倒下来,六个靠外的人急退出,还在洞里的一个蛹尾村的青年渔民,被压入泥淖。

珊瑚石怎么会倒塌呢?麦沙亢潜到那里看,发现珊瑚山塌压下来的底下有一些朽木。原来那块珊瑚山是一块船撞礁时震飞起,掉在船蓬上的珊瑚石,经过上千年长成大山。支撑珊瑚山的船木也被抠挖出来,珊瑚石不断向抠成大洞的一边倾斜,没有支撑物倒塌下来。

先生咽抚摸着一个影青龟碗,他想,当欧洲人还捧着木碗吃饭时,我们的祖先已用上了精美的瓷器。那些瓷器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沿着海上通道启蒙全世界,泥和火的艺术,见证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明。珊瑚山压死人后,他再次看着这些打捞上来,几乎堆积成山的瓷器,似亲近那如膏的泥土,触摸大海之灵气,闻到陶瓷的芬芳。而他也看到这些打捞出来的古物,溅沾着多少渔民兄弟的鲜血。渔民的无知,又使它们蒙受巨大的损失。

捡回的古物摆在船上,堆在码头,每件瓷器五元,每斤金钱山三元。卖得的钱大家分,“海货”也任挑几件。大多数人捡了一块金钱山。短尾猪捡回一个茶壶和四个茶杯,洗擦掉污物,外部及壁内都露出男女各种交欢姿态的图案,知道这是春宫图。

宝二捡回一个儿拉爹的瓷塑:孩子不知道正在的父亲为什么压在母亲身上,去拉父亲的辫子。麦沙亢叫她丢掉,她说有意思,留了下来。

这艘船是宋朝沉船,遗物是外销品。瓷器产地除了龙泉窑,多为景德镇及广州西村窑、福建窑等民窑的产品,以青釉和青白釉为主,其中有一批完整的影青龟碗、青瓷吉字碗。影青龟碗粉青釉,外壁口边饰回纹,底周圈是小鸡心。吉字碗青黄釉圆唇撤口,斜腹器心印吉字,外壁有斜纹。

这是潭门渔民在西沙打捞到年代最古远,遗物最多的一艘古船,捡了几万件瓷器。省文物局和边防派出所前来搜查。文物局的人对门路公说,埋在水里的古物也是国家的,又说你们打捞也很辛苦。门路公求情给点辛苦钱。文物局给了五万五千元,将近万件古物运回海口。

还有更多文物在渔民手里,广东一位文物工作者买走数百件,有位老板买一车装运回浙江老家。

麦沙亢用一个瓷盅装烟灰,客人发现是南北朝官窑之物。他说西沙多的是,你要用就拿走。这近似天方夜潭般的故事已成为收藏界美谈。

嘉积公经认真鉴定这批沉船遗物后,和麦沙亢说这是一艘宋代商船,并讲起有关情况。

宋代军事耗费巨额,便继承“兴渔盐之利”的传统,搞海外贸易。指南针的应用,使海上丝绸之路大发展,通商贸易的国家与地区达50多个。陶瓷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特征,定、汝、官、哥、龙泉、钧五大名窑,除供宫廷使用外,多供出口,在海外市场的推动下,广州西村窑、潮州笔架山窑、连州窑、海康窑、佛山奇石窑出口量也很大。

为什么明朝的沉船多在北礁找到,宋代沉船却在华光礁呢?嘉积公又告诉大家,这是那几个朝代航海路线不一样所致。宋代以前,船只沿着海岸线航行过南海,宋元时期,船只从泉州、广州直线行驶跨过南少母鸡达苏答腊岛的巨港,再横跨印度洋。明朝郑和下西洋为扬当朝王威,船只也多沿周边国家海岸航行。宋船直达巨港,多经过华光礁,故附近大海里便有大量因触礁或被风浪刮翻的船只沉没于此。

有很多人经常到潭门买“海货”。有一个金融工作者为研究南海“海货”,涉足那里一百多次。有一个艺术家买了一块嵌有二块铜锭的金钱山,参考其造型,制作出金钱山工艺品。有一新闻工作者收购上千件西沙古玩,他收藏的一个瓷盅,口上缺损,磨平后仍卖7千元。有一次他获悉一个双鱼洗拍卖了60多万元,更加珍惜他的收藏。

后来,国家考古人员打捞了该沉船,该沉船为木制结构,船板已散落殆尽,依出水石锚推断,船的排水量接近千吨。

门路公捡的文物虽然被没收,但得了一笔钱,渔民认为这也比打渔强,从此更加看到了西沙“海货”的价值。有些渔民继续在华光礁寻找,并用炸药炸,礁盘被炸出几个大洞。

麦沙亢也光顾沉船遗址,除了又打捞上一些小块金钱山以及破碎的瓷器外,还发现十几块四方扁平的石块,鱼箭、刀斧碰击,音质音量不同。麦南儿子拿去玩,吊在八仙桌上敲打,村民说还有会奏乐的石头。嘉积公只知道是古代乐器,但不知道是什么乐器,回去查找资料,说是石磬,石磬多用玉或石头制作。石磬制作于宋代,这是一组仿造的石磬。古代以“礼”、“乐”治国,“乐”是大夫必须学习的六艺之一。嘉积公想买走这套石磬,但麦南儿子要留着玩,有的打碎了,剩下几块也不知道弄到哪去。符氏只记住一块,是渔民剧班没有奏乐“八音”的梆,宝二拿去当梆。

先生得知捡回的石块是乐器后说:“黎族同胞用牛角作成的‘叮咚’,用木头作成的‘牛柃’,与石磬同出一辙。”

老鼠公发现“海货”越来越值钱,把捡到的现代碗盘也当作古玩。他还把碗丢在海里,过后打捞上来,还贼价收购仿造的“海货”,坚持要大价,喋喋不休:“你们看,长满了珊瑚、贝壳。”他托短尾猪把假古玩拿到西沙,船回来说是从西沙打捞上来的。“海货”破残常见,他用万能胶粘补,然后用珊瑚灰抹缺口。他还将破了的名瓷衣款字的底换装在一般瓷器上,然后烫上一层川白蜡和抹上石灰。有人说潭门的西沙古玩多,假货也多。

麦沙亢经过多次打捞古玩,略知各年代陶瓷的特点。汉代开始在陶器表现涂上釉料;唐代瓷器,由铅黄、绿、青等三色描画花纹于白底胎上,是著名的唐三彩:五代柴窑产品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紫窑瓷器传世极少,据说连故宫收藏的真伪还难以确定。宋代瓷业登峰造极,瓷器的颜色大都是单制釉,釉青是特色。元代窑业有所退步,但青化却很精美。明代瓷器业有新发展,主要窑口有洪武窑、永乐窑、宣德窑、成化窑、正德窑、嘉靖窑、隆万窑等,产品多以皇帝号落款。清康熙之后,瓷器有创新,新创的有素三彩,清朝瓷器绘画称得上各代之冠。乾隆年代民间每年要进贡御器五十七种,而各种节日庆贺用器不包括在内。是真正的瓷业盛世,创造的珐琅釉及珐琅画瓷釉美丽绝纶。

麦沙亢还懂得瓷器上值钱的首推文字,到人物,再到花鸟、山水。有些瓷器以文字多少论价。汝窑为青瓷,烧瓷以钉支烧。龙泉窑烧时垫底圈,瓷底必有圆圈。

上一篇:海南海鲜甲天下 下一篇:海口市“五龙戏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