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次贷危机对我国发展虚拟经济的启示

时间:2022-07-15 03:02:51

浅谈次贷危机对我国发展虚拟经济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 金融 自由化; 经济 虚拟化; 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

论文提要: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化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探讨次贷危机及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出发,揭示次贷危机的本质,并根据我国当前虚拟经济发展现状,给出稳定发展经济的建议。

一、次贷危机的本质是过度虚拟化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 投资 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化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它不仅重创了各国金融业,还不断向实体经济蔓延。在此背景下,及时梳理次贷危机可能的形成原因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监管不力论。 金融创新 工具的不断涌现, 银行 、 证券 、 保险 、信托等行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使已有的分业监管模式失去了效力,这必然增加了整个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因而政府的不力监管就成了危机爆发的主导因素。

2、委托链过长论。金融创新并不能有效解决资本 市场 的 道德 风险问题,随着抵押债券层层证券化必然使委托链条越来越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道德风险问题更加严重,从而为次贷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无限衍生的证券链条会使资金的最初供应者与最终使用者之间的距离太远,从而多层次的委托关系被无限地延伸,这必然使风险监管机构形同虚设,再加上受利益驱使的证券信用评级制度失效,这都会使风险被无限放大,这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的主因。

3、国际货币体系扭曲论。一些学者认为现存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严重扭曲的、不合理的,以美元为本位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不仅难以解决全球性的经济失衡问题,还会加剧经济的不平衡。区域或全球性经济失衡会导致国际资本在一定范围内重新配置,而国际资本通过扭曲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来流动就会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

4、过度消费论。美国式的 文化 模式使其居民过度消费,美国只有依靠大量发行负债才能满足其消费欲望,从而造成美国 债务 存量持续增加,最终影响了国家信用,引发了经济波动。

5、政策诱致论。政府各种不适当的政策,如 财政 政策 、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都可能使原本均衡的宏观 经济 失衡,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适得其反,加剧经济的波动。美联储所发行的货币超出实体经济的需要, 金融 机构 的钱太多了,再加上对对冲基金监管不力,最终成为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

6、流动性过剩论。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不仅使全球的通胀压力加大,还会加速国际资本的流动,大量的“热钱”涌入房地产业,使房价泡沫越吹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危机。贷款标准降低,贷款规模不合理加大,再经由 证券 市场 传导给全世界 投资 美国次级贷款证券的投资者,最终演绎成为全球潜在金融风险。

二、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策略

1、加快 银行 商业化改革。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深化的速度较快,但银行泡沫仍未消除。我国银行泡沫集中反映在不良贷款上。要消除这些泡沫,就必须加快银行体制改革步伐。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综合改革,具备条件的要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并创造条件上市。同时,建立风险防范和 金融创新 机制。依靠信息技术和金融工程推进市场化的金融创新,以应对2006年国外银行业全面进入后的竞争是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必然选择。

2、继续规范和发展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主要活动场所,其规模、市场种类、市场主体和提供的证券品种应不断扩大,以疏通居民投资和企业资本运营渠道。对资本市场的规范,当前应集中在证券市场上。特别是在 上市公司 由“绩优”变“绩差”的步子大大加快的情况下,要抑制股市泡沫必须改革股票的计划发行制度,完善上市公司的产生机制,并对现有业绩较差的公司进行引进外资和民营化重组等产权动作,以便从整体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3、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现代化的通讯设备、 计算机 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是发达国家虚拟经济迅速扩张的有力技术支撑。我国也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降低交易费用、减少交易时间、扩大经营空间、提高交易速度和提供创新产品的作用,发展虚拟经济。同时,以信息化带动 工业 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双赢。

4、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管。在大力发展虚拟经济时,必须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一是要加强对国内虚拟资本市场 管理 的立法和监督,按国际惯例严格规范市场行为;二是要对国际资本流动进行监控,以防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三是要适当调控为虚拟经济服务的虚拟场所,如虚拟社区、网上交易、邮箱等,以避免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积极作用的发挥因网络技术的更新而有所降低。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骏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2.

[2]刘骏民.虚拟经济视野的流动性膨胀困境与应对[j].改革,2008.1.

上一篇:秸秆青贮环保增收 下一篇:试析锦州采油厂提升电网管理水平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