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涅与中国湖畔诗人爱情观比较

时间:2022-07-15 02:14:16

海涅与中国湖畔诗人爱情观比较

摘 要:爱情是诗歌中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的诗人们用不同的笔触阐释着他们心中的爱情。德国的海涅与中国的湖畔诗人是吟咏爱情的佼佼者,但由于时代背景、文化观念、爱情经历的不同,他们的爱情诗歌也呈现出了或深沉哀叹,或自然热切的迥异风貌。

关键词 :海涅 爱情诗 湖畔诗人 海涅的爱情观

亨利希・海涅成长在19世纪的德国。海涅的爱情,无疑带着浓厚的悲剧色彩,饱受恋爱和失恋的痛苦是他爱情的主色调。他不顾门第悬殊和伦理的束缚,痴心地爱上了堂妹阿玛丽。然而却遭到了无情的拒绝:初恋情人阿玛丽在1821年嫁给了一个有钱的地主。海涅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诗歌,大部分都表现了这个主题。他的爱情经历和但丁有几分相似:但丁深爱着贝雅特丽齐而不得。但是两人对于爱情的看法却有着很大的差异。但丁将所爱女子逐步神化,成为指引他走向天堂的神女。这其实已经跳脱出了凡俗爱情的桎梏,爱情之于但丁,更多的意义是灵魂符号和精神信仰。而海涅仍在爱情之中挣扎,他正如一个普通青年一样深陷相思的漩涡无法自拔,“我用我巨大的痛苦/写下这小小的诗歌”。尼采曾说:“是海涅让我懂得了抒情诗人的最高意境。”失恋的经历之于海涅,是爱情上的受难,却是诗歌上的馈赠。

另一方面,湖畔诗人却处在最巅峰的时期,没有经历五四落潮时期的苦闷与彷徨。他们的诗歌呈现的是与海涅不一样的风貌。他们以青春激情来写诗歌,“我个人以为这种纯洁天真,活泼乐生的少年气象是中国前途的光明。”(宗白华:《〈蕙的风〉之赞扬者》)。湖畔诗人的诗,如应修人的《妹妹你是水》《小学时的姊姊》等带有的鲜明的民歌情调和对优秀古典诗歌传统的借鉴,清新自然而明快。

生活背景的差异在两者的诗歌中集中体现了出来。海涅的诗歌,饱含着裸的爱意,却又尝试着避开所爱的对象,以向旁观者陈述的语气述说着他的爱情。因此“我的爱人”成了他常用的代称:“美丽的明亮的金色的星星/请代我问候远在他乡的爱人(《美丽的明亮的金色的星星》)”、“自从我将爱人失去/我便再也不曾哭泣(《自从爱人离我远去》)”。

这些情诗真实地表现了海涅对于失恋的逃避和畏缩。他不愿直面爱人,只是向第三者陈述他的经历,企图在倾诉中获得解脱。更有甚者,海涅在一些诗中刻意地营造出了一种距离感,“自己”成了海涅爱情故事的旁观者而非亲历者。诗人刻意地将自己与爱情保持距离,形成客观化的效果和超脱的视角,似乎是在追寻他诗中所说“爱情得是柏拉图式的”的精神恋情:“他们俩终于天各一方/只偶尔相逢在梦境/他们早已进入坟墓/却永远不知道真情”。(《他们俩倾心相爱》)海涅像吟游诗人似的在吟诵属于他自己的“他们俩”的爱情。诗人将淡化了“自我”的概念,因而可以在更高的层次审视爱情。这种爱情其实超越了海涅与阿玛丽的个人层面的感情,上升到了对爱情的整体认知的高度。尤其在诗的后半段,“他们早已进入坟墓/却永远不知道真情,即使倾心相爱,却也不知道真情情为何物”,实际上写出了爱情的难以捉摸、难以感知,这也是海涅痛苦的原因,无法知晓爱情,便也无从谈起如何追寻爱情。

湖畔诗人的诗歌却充满着浓厚的“自我感”。“湖畔诗人唤起的是清新、自然的审美感受。当然,由于年龄、经验等原因,湖畔诗人的作品也有部分显得浅露、幼稚、未臻成熟的缺憾”,他们在爱情诗中更强调自我的爱情体验,他们常常以第一人称的“我”直白地向第二人称的“你”表达爱情:“妹妹你是水――/你是清溪里的水/无愁得镇日流/率真地长是笑/自然地引我忘了归路了(应修人《妹妹你是水》)”湖畔诗人不像海涅试图与自己失败的恋情保持距离,他们“所咏歌的又只是质直,单纯的恋爱,而非缠绵,委曲的恋爱。”(朱自清《蕙的风》序)

湖畔诗人也有着描写爱情苦痛的诗,但湖畔诗人们以“爱情至上”观将凄苦与幽怨转化为真切感人:“妹妹,我们底爱/是有缺陷的完全/所以我想/将这些诗烧去/也是留些痕迹/不烧去/也是留些痕迹”。湖畔诗人的诗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他们将诗与青春、诗与爱情相结合。在他们看来,爱情是“完全”的,痛苦的爱情不过是“有缺陷的完全”。而这仅有的一点缺陷也被诗意笼罩,使之更加朦胧浪漫。诗歌中爱情的痛苦被青春激情冲淡了,留给读者的更多是对爱情的崇尚。

海涅化解爱情痛苦的方式则是将之寄托于想像甚至幻想之上,因而他的诗歌富有极强的浪漫色彩。海涅的这种想象,常常通过梦境的方式实现,如《我又重温了昔日的旧梦》《我梦见我做了上帝》等,通过构架一个美好的梦幻世界来逃离现实的悲戚和内心的苦闷。在《梦影曲》中,诗人完美地展现了他超脱于现实之外的幻想世界:诗人梦见热辣的爱情,美丽的头发,桃金娘和木犀草,梦见忧郁之歌的忧郁的曲调。美梦初醒,才恍然发现自己仍不得不在悲惨的现实中煎熬。“等我醒来之时,泪水仍滚滚长流”(《我曾在梦中哭泣》)。梦境与现实的对峙往往以梦境的消解为结局,所以诗人在梦境中追寻着解脱,追寻着现实中所没有的快乐,但也正是这种泡沫式的幻想让他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我要给空虚的梦影捎去空虚的叹息”(《梦影曲》),海涅的美好落于空虚,爱情归于幻灭,在梦境与现实的转换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他的悲痛。

海涅在抒情的背后,蕴藏着他对爱情的哲理性思考。在《他们在茶桌旁相聚》一诗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这首对话体的诗歌中,海涅借几个不同身份的人之口,述说着他心中矛盾的爱情:一方面追寻着柏拉图式的精神恋情,同时又以“爱情啊真是受苦受难!”来否定爱情。海涅心中的爱情因痛苦而显得矛盾:苦苦追寻却换来阿玛丽冰冷的拒绝,之后他开始对爱情产生怀疑,于爱之中生出恐惧:“爱情甜蜜的痛苦/还有它苦中之乐/又潜入尚未痊愈的心/将它幸福地折磨”。爱情之于海涅,不似湖畔人一般简单美好,反而是矛盾冲突的集中体。这也让海涅的爱情诗多了一层对爱情价值的深邃的思考。

海涅与湖畔诗人,前者是复杂而深刻的爱,后者是简单而浪漫的爱。从海涅的诗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他对於爱情的逃避、期待、赞美、痛恨;而在湖畔诗人的笔下,我们又读出了爱情的热切、自然、纯净。诗歌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在他人的经历中看到自己。海涅和湖畔诗人的爱情诗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面镜子,关于爱情的思考的镜子,让我们能洞见最真实的他们和最真实的自己。

参考文献:

1.杨能武.乘着歌声的翅膀――海涅诗选[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11)

2.王卫平.试论湖畔诗人汪静之的诗歌锦州大学报.[J].1982(12)

3.刘敏.海涅中的爱情主题[J].国外文学.2003

4.张立群.湖畔诗社:引人瞩目的爱情诗[J].文艺报.2014(07)

5.姚力.海涅早起诗歌中的浪漫主义化和去浪漫主义化[J].语言教育.2015(05)

作者简介:

姓名:张家琪,出生年月:1995.03.27,性别:男,民族:汉,籍贯(精确到市):陕西省西安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单位所在地(精确到市):湖北省武汉市,单位所在地邮编:430072

上一篇:浅谈恐怖主义对旅游业的影响极其应对 下一篇:中国外交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