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呢?

时间:2022-07-15 01:39:38

(引言)我们的设想是这样的:先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然后先富的带动后富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理想当然是美好的,听上去也很靠谱,但是需要漫长的过程,在途中甚至会出现反复、冲突、迷惑。

从一部分人先富裕,到所有人一起富裕,漫长的转折期,就是漫长的分层期。在这个分层期,谁也不愿意做那个后富的人,然而,大部分人都不得不处于他们不愿意成为的那个阶层。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少数人拥有了大部分财富,这些人,凭借权力资源,将巨额的优质资产控制在手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后富者们,和他们相比,只好自我安慰,在茶余饭后津津有味地谈论这些“先富们”的传奇故事。

创富,改变不是那么简单

先富与后富,本质而言是分配的先后不同。先分配的,毫无疑问是既得利益者;后分配的,则是改革过程中需要做出牺牲的大部分人。

当浩浩荡荡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无可避免地要转变为个人财富时,总会有各种障碍和关卡,不断分流GDP,等到GDP真正抵达个人富裕这一终点时,已所剩无几。

为何这样?只因中国的改革倚重资本、轻视劳动力成本。这就决定了各种政策的资本倾斜性,并形成以资本而非劳动作为分配参考的示范性收入分配秩序。

改革开放初期,成规模的资本极度匮乏,而劳动力充盈,几乎到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步。为拉动经济增长,各项政策不可避免地向资本倾斜甚至“谄媚”,资本决定收入的格局由此形成。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资本急遽积累,而劳动力供给相比起来不再那么可随意挥霍了。然而,资方主导的利益分配格局已然形成,劳动力由于长期没有话语权,受惯性影响也显得“人微言轻”。

这就是初次分配,也就是直接收入水平低的历史原因。

实际上,初次分配格局是决定国家繁荣与否与个人收入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个人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内部消费才能充分调动,像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完全可通过内需自成一体。可是,资本、贸易已经成为我们的创富思路,改变没那么简单。

我们的劳动力,本来是优势,然而时移世易,优势也会变成劣势。现在,劳动力虽然不再充分,却也不短缺,区域性的流动过剩依旧普遍存在,这几乎成了大多数人无法“先富”的劣势。

英国18世纪进行工业革命时,只有1000多万劳动力,少于中国一个人口大省的人口数量。中国开始工业化时人口已超过10亿,这个高密度人口过度需要在50年时间内步入工业化。而人口众多,决定了社会阶层的复杂性,不同性别、年龄、教育背景、家庭背景的人们,会表现出不同的经济、政治诉求。

实际情况却是,人口众多的劳方,与自作主张压低工资的资方代表相比,要弱势得多。

如果经营者以救世主自居,寄希望他们有一天“慈悲大发”是痴人说梦。让劳动者欣慰的是,随着劳动力红利的消失,资方“一言九鼎”的日子渐成明日黄花,劳方工资终于爬出谷底,画出上扬的微笑曲线。不过,要彻底扭转劳资分配格局不公,提高劳动者报酬,还需不断增强劳动者在资方的话语权,并不断完善工资共决机制及配套措施。这个过程注定漫长而曲折,需要劳方与资方不断斡旋博弈,更需政府提供有力的制度与法律庇护。

你在财富金字塔第几层?

如果“后富”只是权宜之计,或许我们大多数人不会有这么多的焦虑之感。而3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共同富裕”势必要经过更长久的等待,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无法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一天,甚至我们的下一代都不太可能的时候,我们不淡定了。

我们看别人的造富神话不亦乐乎,再回过头来看我们自己,到底在财富金字塔的第几层?

社会学家李强有一个分层标准,他根据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利益获得和受损状况,将现阶段中国社会成员分为4个利益群体或利益集团:

特殊获益者群体,是在改革20余年中获益最大的人,如民营企业家、各种老板、公司董事长、高级经理、工程承包人、市场上的各种经纪人、明星,以及与外资、外企结合的外企管理层、技术层等等;

普通获益者群体,改革以来在经济以及各种社会资源方面获得了明显的利益的群体,包括各个阶层的人,其中既有知识分子、干部,也有普通的经营管理者、办事员、店员、工人、农民等;

利益相对受损群体,指在改革现阶段利益受到损害者,包括在改革前期获益的前两个群体中的一部分,如城镇中的失业、下岗人员;

社会底层群体,最初曾称之为“利益绝对受损群体”。

李强将第一个群体称为上层,第二个群体称为中层,第三个群体称为中下层,第四个群体称为底层。

在这4个层级中,上层主要是工商业层和老板层,拥有的财富最多,人数也最少。

虽然私营业者曾经创造过辉煌,达到金字塔的顶端,可是如今,他们与白领阶层其实已经共同处于中层。

在这里,我们格外关注财富金字塔的中层。他们在财富金字塔中既不属于高端,也不属于低端,为数量庞大的中间阶层,他们拥有一定的资本,对社会稳定有益。其中的白领阶层,占有一定的知识资本和声望资本,从事脑力劳动,具有较高的收入,良好的工作环境,对劳动和工作对象具有一定的支配权。财富金字塔的中层,有人也称为“中产阶层”。由于中产阶层拥有一定的资本,所以他们更期待社会稳定,需要市场化改革,创造公平的交易环境,以维护他们的自身权利。

现实是危险而充满隐喻的,中坚力量或许也是最无法自保的一部分。更何况,从塔顶到塔底,其间的财富差距巨大。

这是“共同富裕”这个目标实现之前最可怕的阶段。更可怕的是,人们向上的路越走越窄,财富分配与资源分配先天共生,财富与权力,似乎都成了可以世袭的东西,这是最可悲的现实。

在此背景之下,贫富差距将遵循“马太效应”,越拉越大。有人这样描述中国的贫富差距:“在这座收入金字塔的顶端,高居着占总人口的10%的高收入者,他们储蓄着其收入的大部分,拥有几乎占全国份额一半的私人财富。在这座金字塔的底座,是占总人口10%的贫困人口,这些人的绝大多数在积累着债务。”

(摘自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国富了!幸福呢?》 作者:高强)

上一篇:从“旧改革红利”走向“新改革红利” 下一篇:席卷全球的非常规油气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