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承光先生意拳系统教学系列之意拳技击桩法

时间:2022-07-15 01:08:50

姚承光先生意拳系统教学系列之意拳技击桩法

一、意拳技击桩法概要

练习养生桩有了一定基础后,就可直接学习技击桩了。拳术上所讲求的力量,不同于一般生活工作中的习惯用力方式和方法,有其特殊的含义和内容。一般称自身原有力量为"本力",而通过拳术训练获得的力,则称为"功力",也就是拳术专项训练所特有的力。实际上都指的是一种劲儿:就是上下、左右、前后的意力达到平衡、均整的状态。意拳传统上称这种劲儿为"浑圆力"。没有浑圆力作为学习拳术的基础,就谈不到如何掌握技击的功夫,而求得浑元力的最好方法,就是站技击桩。技击桩与养生桩无论是在外形,还是在意念活动中都有所不同。在外形上,技击桩要求侧身以丁八步法站立;在意念活动上要比养生桩意念活动激烈的多,精神上要求高度集中,全神贯注地摸索拳术的浑圆力(即争力),体能的消耗也远远大于养生桩。而养生桩则要求,双脚平行站立,意念活动采用轻松、舒适、自然的锻炼方式,可以说养生桩是意拳最基础的桩法基本功训练。练习浑圆桩和技击桩,最好要经过养生桩的练习,有了一定基础后方可进行。初习者最好不要一上来就练习浑圆桩和技击桩。

二、意拳技击桩功法

1、浑圆桩(如图1)

(1)浑圆桩前后摸劲

两足跟并齐,脚尖分开如立正姿式。将左脚顺着脚尖的方向迈出一步,再横向移动一个脚面的宽度,左足跟微虚。这时两脚站立的位置,即前人所谓的丁八步,又名半丁半八步。身体重心分布为前三后七,左脚前膝微曲,膝骨微向前指,似有小棍支撑,左膝部似有小绳上提,足趾似有扒地之意。头与前脚似有弹簧上下相争;同时右胯略向后指,与左前膝似有弹簧前后相争,后胯略有上提之意。两腿的大腿外缘微微向内裹,同时两膝和小腿内侧微微向外翻张。双手慢慢抬起,左前手高于嘴部位置,右后手抬起高与肩平,掌心向内。左掌心与左脚尖上下相对,右手心与右胸部相对,双手前臂与肘部弯曲的角度不小于90度,左手位置略高于右手半拳,两手相距二至三拳;十指分开,指间似有夹棉球之意;虎口似撑,指尖微敛,掌心内吸,有持物不使坠落之意;掌心内吸,配合手指外张,似有线绳束缚欲张不得,吸吐相互作用;左手不往身右来,右手不往身左去,以鼻子胸窝为线;头顶似有小线上提,似顶非顶,颈直立,不可用力;双目平视左手虎口向上的方向,即所谓头、手、脚三点一线。左足在前时,头向左微拧,右足在前时,头向石微拧,下颚微收,颈下若微夹球,两肩松圆向左右稍稍扩张舒展,脊骨自然竖直,身体后部仿佛与树有微微挤靠之意,腋下若能容球,心窝微收,胸虚背圆,上下牙齿要衔接而微错,不可用力扣合,呼吸自然,周身放松。意念假借身如巨人,环抱一棵参天大树,身体似与大树有融为一体之意。练习向前摸劲时,右脚微微下踩、上站、前蹬,摧动身体缓缓向前,前脚掌微微上踩,两腿内侧似有向内挤合,身体似有挤推大树之意。此时,双手、双臂配合有前推、内合、微向下按之意。头与前脚,似有弹簧上下挤合,一推即止,随即练习向后的摸劲。右腿微微下坐,两腿内侧似有弹簧微微上分,左脚五指似有扒地之意,膝部意向前指,微有上提之意。头与前脚、后胯与前膝,似有弹簧微微上下、前后相争。此时,双手、双臂配合回拉、外分,微微地上提,身体似有向后微微拉动大树之意,一拉即止,随即就可练习浑圆桩前后摸劲了,右式练习与左式相同。

(2)浑圆桩左右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浑圆桩相同。意念假借周身与树似有融为一体之意,首先,把树微微扒开一细小裂缝,右腿下坐,两腿微微外分,前脚五指微微扒地,膝部略有上提,头与前脚、后胯与前膝似有弹簧上下、前后相争,头向后上微领。双手五指、腕部、双臂内侧同时微微外分,有回拉、上提之意。胸腹部仿佛也同时体会有微微的外分,身体有微微的后靠。以外分的力为主,回拉、上提的力为辅,树一分开即止。随即,再把怀抱的大树向内挤合,首先后脚微微下踩、上站、前蹬,催动身体微微向前,两腿内侧似有向内挤合,前脚轻轻下踩。身体向前微动时,似有挤推大树之意,双手、双腿同时向内挤合,前推下按,以内合的力为主,前推、下按的力为辅,树一合即止。随即,就可练习浑圆桩左右摸劲了,右式练习与左式相同。

(3)浑圆桩上下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浑圆桩相同。意念假借周身与树融为一体,向上摸劲时,首先后腿下踩、上站,微微前蹬,催动身体缓缓上升,仿佛带动大树上提。头似有上顶之意,两腿内侧似向内挤合,前脚掌轻轻下踩,双手、双臂内侧似把怀抱的大树微微上提;同时,内合、前推,以上提的力为主,内合、前推的力为辅。这时,头与后脚似有弹簧上下相争,一提即止。随即意念假借把树栽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时后腿微微下坐,双腿内侧,似有弹簧微微外分,头与前脚、后胯与前膝似有弹簧上下、前后相争;身体下降时,有挤动大树,同时带动双手、双膝向下微微外分、回拉,以向下的力为主,外分、向后的力为辅,将树栽回到原来的位置,一栽即止。随即,就可练习浑元桩上下摸劲了,右式练习与左式相同。

(4)浑圆桩打乱程序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浑圆桩相同。周身与树融为一体之意不变,摸劲时,意念假借把怀抱的参天大树微微下栽,一栽即止;随即再把大树微微左右扒开一细小裂缝,一分即止。接着,再把大树向前微微推动,一推即止。随后,再把假借裂开的大树微微向内挤合,一合即止。然后再把参天大树向后微微地拉动,一拉即止。再把大树微微上提,一提即止。接下来,就可任意变换摸劲的程序了。打乱程序时的摸劲,一定要细心揣摸原来组合摸劲时的原则要领,以舒适得力、匀整协调、意"力"饱满为准。打乱程序摸劲时,要慢动、小动,在放松中求取"意力"感。

(5)浑圆桩六面力同时摸劲

在练习浑元桩六面力同时摸劲时,习练者要精神高度集中,意念放远放大;摸劲时,不执着于单方面的推拉、开合、提栽,而是通过意念即动即止的高频变化,做到各方面的力似有非有,朦朦胧胧、模模糊糊,有如全身没于湖水之中,周身与水波在各个方向上微动相争。又意想四肢、胸、背无限扩展放大,周身与外物融为一体。随着意念活动,使周身保持争力和微动的同时,感觉万物与周身似连非连,似沾非沾,这正是蓄力待发而未发的状态。此时,周身的神经、肌肉无时无刻都在受大脑的指挥,仿佛外界如有微小物体碰撞身体及毛发之处,周身整体一触即发,恰似炸弹爆炸。意拳宗师姚宗勋先生曾讲,意拳高级阶段的桩法,人体似一高速旋转的陀螺,看似不动,但一碰则飞。这正体现了意拳桩法的原理: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乃生生不已之动。意拳高级阶段桩法的感觉,不是初学者能够轻易体会到的,也并非笔墨所能尽书,练习者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才能体会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拳无意是真义"的奥妙。

2、平抱桩(如图2)

(1)平抱桩前后摸劲

站立的步法与浑圆桩相同,双手慢慢抬起,约与肩平,手心向下,中指相对,虎口微撑,指尖微敛如抓球状;两手腕处微屈,似能夹物,掌高肘低;两手大拇指外侧与大小臂如怀抱大树,前手高于后手约四五公分,两手相距两至三拳。双手双臂前后摸劲时的意念要求,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双腿内侧向内挤合及前后相争的意念要求,与浑元桩前后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向前摸劲时,以双手五指、双臂外侧和下侧,同时向前推挤的力为主,以挤合下按的力为辅。向后摸劲时,以双手五指、双腕内侧、双臂内侧和下侧,同时回拉的力为主,以外分上提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2)平抱桩左右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平抱桩相同。双手双臂向外扒树时的意念活动,双腿内侧外分内合的意念要求,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与浑圆桩左右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外分摸劲时,以双手五指外分、双手腕部向下微扣外分、双肘向外撑的力为主,以回拉上提的力为辅。挤合摸劲时,以双手五指相对挤合、双手腕部、双臂内侧挤合的力为主,以向前下按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3)平抱桩上下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平抱桩相同,双手双臂上下摸劲的意念活动、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双腿内侧向上挤合、下坐外分的意念要求,与浑圆桩上下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向上摸劲时,以双掌、双臂下侧上提的力为主,以挤合、向前的力为辅。向下摸劲时,以双掌、双臂下侧下压的力为主,以外分回拉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4)平抱桩打乱程序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平抱桩相同。平抱桩打乱程序摸劲的意念活动、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与浑圆桩打乱程序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强化手掌手臂下侧摸索浑圆力的感觉。其目的是,在实战中与对手接触时,手掌手臂下侧随机随势应感而发。

(5)平抱桩六面力同时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平抱桩起式相同。六面力同时摸劲的意念活动,与浑圆桩六面力同时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

3、撑托桩(如图3)

(1)撑托桩前后摸劲

站立的步法与浑圆桩相同。左脚、左手在前,慢慢将双手抬起约与眉齐,手掌向前,掌心微收,指尖相对朝斜上方,手指微曲上指,双掌似有推物、掌根似有托物之感,虎口微微圆撑,食指端似有一细弹簧系于眉端,左手食指系于右眉,右手食指系于左眉,两指之力似有交错、牵引不开之意。两手相距两至三拳,两手的腕部、肘部、双臂的内侧似有弹簧横向相系,两肘微有外撑,两肩松圆。意念假借双手双臂下侧似搭在水中漂浮的木板上,用意念来调整手臂的放松。姿式站好后,双手双臂前后摸劲的意念要求,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双腿内侧前后相争、向内挤合的意念要求,与浑圆桩前一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向前摸劲时,以双掌双臂向前向上的力为主,以挤合、下按的力为辅。向后摸劲时食指与二眉相争,手掌手臂回拉的力为主,以手掌手臂外分、下按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2)撑托桩左右摸劲

站立的步法和手形与撑托桩相同。双手双臂外分、内合的意念活动,双腿内侧外分内合的意念要求,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与浑圆桩左右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外分摸劲时,以双手十指、腕部内侧、手臂内外分的力为主,向后向下的力为辅。挤合摸劲时以双手十指、腕部、手臂内侧的力为主,以下按、向前、向上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3)撑托桩上下摸劲

站立的步法和手形与撑托桩相同。双手双臂上下摸劲的意念活动,双腿内侧向上、挤合,下坐外分的意念要求,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与浑元桩上下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向上摸劲时,以手掌、手臂下侧、内侧向上的力为主,以向上、内合的力为辅。向下摸劲时,以手掌、手臂下侧、内侧下压的力为主,以外分、向后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4)撑托桩打乱程序摸劲

站立的步法和手形与撑托桩相同。撑托桩打乱程序摸劲的意念活动、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与浑圆桩打乱程序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手形的姿势,为定步向前发力完成时的姿势。在实战中,既能以灵活多变的发力方式打击对手,又能保护自己面部、胸部,是攻防一体的实战桩法。

(5)撑托桩六面力同时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撑托桩起式相同。六面力同时摸劲的意念活动与浑圆桩六面力同时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

4、勾挂桩(如图4)

(1)勾挂桩前后摸勤

站立的步法与浑圆桩相同。慢慢将双手抬起,手心相对,双手相距两至三拳距离;双手大拇指微曲前指,食指与三、四指微曲前指,小指斜向下方与地面拉一弹簧,虎口微撑,掌心微收,双手腕部微微下扣,似有夹球之意;左脚、左手在前,左手腕部与左脚尖上下相对,肘部与腕部的角度要大于90度;左手长出右手半掌距离,前手高度在嘴部位置,后手高度约在肩部位置。姿势站好后,首先意念假借身如巨人,怀抱一棵参天大树,身体似与大树有融为一体之意;双手的大拇指、二、三、四指和腕部似有弹簧与远处树干相系,双掌间、手臂内侧似与大树融为一体。在前后摸劲的过程中,双手双臂的意念要求,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双腿内侧向内挤合,前后相争的意念要求,与浑圆桩前后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向前摸劲时,以双手五指向前、向下顶压弹簧、手臂内侧向前的力为主,以挤合、下按的力为辅。向后摸劲时,以双手五指、手臂内侧回拉的力为主,以外分、上提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2)勾挂桩左右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勾挂桩起式相同。双手双臂外分、内合的意念活动,双腿内侧外分、内合的意念要求,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与浑圆桩左右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外分摸劲时,以双手五指远处相系的弹簧配合手掌、手臂内侧同时外分的力为主,以回拉上提的力为辅。挤合摸劲时,以双手五指远处相系的弹簧配合手掌、手臂内侧同时挤合的力为主,以向下向前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3)勾挂桩上下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勾挂桩起式相同。双手、双臂上下摸劲的意念活动,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双腿内侧向上、挤合及下坐、外分的意念要求与浑圆桩上、下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向上摸劲时,以双手五指远处相系的弹簧配合手掌、手臂下侧、内侧同时上提的力为主,以挤合、向前的力为辅。向下摸劲时,以双手五指远处相系的弹簧配合手掌、手臂下侧、内侧同时下压的力为主,以外分、向后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4)勾挂桩打乱程序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勾挂桩起式相同。勾挂桩打乱程序摸劲的意念活动,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与浑圆桩打乱程序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其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双手五指尖部的弹簧与身体各种方向摸劲同时的运动,强化腕关节下扣、拇指根部上挂的力,以利于搭手中双手在上时双腕下扣回拉外分,或双手在下时拇指根部上挂回拉外分,牵动重心,控制对手,施以发力。

(5)勾挂桩六面力同时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勾挂桩起式相同。六面力同时摸劲的精神假借意念活动,与浑元桩六面力同时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

5、伏虎桩(如图5)

(1)伏虎桩前后摸劲

以左式丁八步站好后,左脚向前迈出约两个脚掌的长度,足跟微虚,膝微曲,臀部下坐,大腿根部稍向后收;头微前俯,胸窝微收,目视左脚前部。左手提起在左腿膝部内侧约一拳距离,手心向右,指尖向下,虎口撑圆;肘微曲稍上提,腋下涵虚;臀部似坐在虎腰上,左手掐住虎颈,右手掐住虎腰;意念假借头与前脚、后胯与前膝似有弹簧微上下前后相系,双臂内侧似撑抱一球,身体似与大树融为一体,身体重心分配为前三后七。意念假借虎欲后逃,瞬间虎欲前窜。双手双臂前后摸劲时的意念要求,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双腿内侧向内挤合,前后相争的意念要求,与浑元桩前后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向前摸劲时,以双掌、五指间、双臂内侧同时向前挤推的力为主,以内合下按的力为辅。向后摸劲时,以双掌、五指间、双臂内侧同时回拉的力为主,以外分上提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站伏虎桩时精神要高度集中,应随时警惕虎要伤人或前后逃脱。站桩时要用意不用力,左右式应交替练习。

(2)伏虎桩(大式桩)左右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伏虎桩起式相同。意念假借虎欲左逃,这时右腿微微向后下坐靠,右腿向右微拧,左腿同时微向右拧,有挤挡虎颈之意;前后腿内侧微微外分,前脚五指微微扒地,前腿膝部力向前指,头与前脚、右胯与左膝似有弹簧微微上下、前后相争,身体同时微微后靠,似有挤动大树之意。双手、双臂之间微微向右回拉、外分、上提,将欲向左逃的虎牢牢地控制。随即,虎欲向右逃,这时右后脚下踩前蹬,微微上站,右腿向左微拧,挤裹虎腰,同时前脚下踩,腿部向左后微拧,两腿内侧似有挤合之意,双手、双臂同时微向左挤合、下按、向前,头与前脚、后胯与前膝似有弹簧微微上下、前后挤合,身体微微向前,似有挤推大树之意,将欲向右逃的虎牢牢地控制。虎向左逃时,以双腿、双手、双臂向右拧的力为主,以回拉、外分、上提的力为辅。虎向右逃时,以双腿、双手、双臂向左拧的力为主,以向前、挤合、下按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3)伏虎桩(大式桩)上下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伏虎桩式相同,双手、双臂上下摸劲的意念活动,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双腿内侧向上、挤合、下坐、外分的意念要求与浑圆桩上、下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虎欲下坐时,其向上的摸劲以双手掌之间、双臂内侧上提的力为主,以向后外分的力为辅。

虎欲上站时,其向下的摸劲以双手掌之间、双臂内侧、下侧下压的力为主,以挤合、向前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4)伏虎桩(大式桩)打乱程序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伏虎桩起式相同。伏虎桩打乱程序摸劲时意念活动(伏虎桩左右摸劲除外)、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与浑元桩打乱程序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其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双腿的神经、肌肉耐力的训练,大步步法的进退,灵活多变的发力与浑圆桩的步法进退、灵活多变的发力,在实战中应达到同样的效果。伏虎桩左右摸劲与浑圆桩左右不同,前者为周身整体、左右同时配合运动,后者为开合运动,在用意、用力方面有着根本的区别。

(5)伏虎桩(大式桩)六面力同时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伏虎桩的起式相同。六面力同时摸劲时的精神假借、意念活动与浑圆桩六面力同时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

6、降龙桩(如图6)

(1)降龙桩前后摸劲

周身直立站直,左脚向前迈出距右脚约一米的距离,前脚掌横放,足跟落实,脚掌内侧向前;膝部弯曲,与前脚尖呈直线。右后脚与左脚足跟直线相对,右膝似直,脚掌踩地,足跟微虚。重心分配前七后三。身体的肩部、胸部前倾,向左转体180度,右肩与后胯几乎平行相对,头与颈部向左拧转,眼睛直视自己右后脚跟。意念假借头与前脚、后脚似有弹簧上下、前后斜面相系,两脚内侧间似有弹簧相系。右手前伸到头顶部右上外侧约一拳距离,掌心向斜上方,微微向前,肘低掌高呈90度;左手向后伸出,与右脚后跟上下相对,手掌高度约与臀部等高,肘高手低,左掌心向后,呈斜下方。意念假借右手与左手五指、手臂部等高,似有弹簧前后相系,周身仿佛与大树溶为一体。双手双臂前后摸劲时的意念要求,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双腿内侧向内挤合,前后相争的意念要求,与浑圆桩前后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向前摸劲时,以双手五指、双臂内侧和下侧同时向前挤推的力为主,以挤合下按、微向上的力为辅。向后摸劲时,以双手五指、双腕内侧、双臂内侧和下侧同时回拉的力为主,以外分、上提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2)降龙桩左右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降龙桩起式相同。双手双臂外分、内合的意念活动,双腿内侧外分、内合的意念要求,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与浑元桩左右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外分摸劲时,以双手五指间、双臂内侧、双肘向外撑的力为主,以回拉上提的力为辅。挤合摸劲时,以双手五指相对挤合,双手腕部、双臂内侧挤合的力为主,以向前、下按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3)降龙桩上下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降龙桩起式相同。双手、双臂上下摸劲的意念活动,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双腿内侧向上挤合、下坐外分的意念要求,与浑元桩上下摸劲的要领相同。向上摸劲时,以双掌、双臂下侧、内侧上提的力为主,以挤合、向前的力为辅。向下摸劲时,以双掌、双臂下侧、内侧下压的力为主,以外分、回拉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4)降龙桩打乱程序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降龙桩式相同。降龙桩打程序摸劲的意念活动、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与浑元桩打乱程序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降龙桩是技击桩中较特殊的一种桩法,它是培养练习者在身体与手形处在不利于实战的形势下,通过精神假借、意念诱导继续摸索拳术的浑元力,达到统一意念,统一动作,统一气力,使日后在实战中身体均整、协调,周身各部一触即发。

(5)降龙桩六面力同时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降龙桩起式相同。六面力同时摸劲的精神假借、意念活动与浑元桩六面力同时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

7、腿依托桩(如图7)

(1)单腿依托桩前手摸劲

周身直立,左脚踩地,右腿膝部弯曲上提,放至60至70公分高的桌面-边,脚掌向前,脚踝回勾,似夹一小球,双腿与桌面上的距离以舒适得力为准;左脚与右脚横向分开两到三拳,左腿膝部微曲;臀部似坐一高凳,身体后部似有靠树或靠墙之意。站好后将双手抬起,为浑元桩的撑抱式。意念假借身体仿佛与树融为一体,头与左脚、右脚似有弹簧上下、前后斜面微微相争;右脚掌、脚背下侧部似有踩地之意;右后胯有微微上提之意;左膝部与后胯似有弹簧微微前后相争;身体重心为前三后七。练习时,双手双臂前、后摸劲时的意念要求,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双腿内侧前后相争、向内挤合的意念要求,与浑元桩前、后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向前摸劲时,以双掌、双臂的内侧、下侧回拉的力为主,以外分、上提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2)单腿依托桩左右摸劲

站立的步法和手形与单腿依托桩起式相同。双手、双臂外分、内合的意念活动,双腿内侧外分、内合的意念要求,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与浑元桩左、右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外分摸劲时,以双手十指、腕部内侧、手臂内侧外分的力为主,以向后、向上的力为辅。挤合摸劲时,以双手十指、腕部内侧、手臂内侧挤合的力为主,以下按、向前、向上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3)单依托桩上下摸劲

站立的步法和手形与单腿依托桩起式相同。双手、双臂上下摸劲的意念活动,双腿内侧向上、挤合,下坐、外分的意念要求,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与浑圆桩上、下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向上摸劲时,以手掌手臂下侧、内侧下压的力为主,以向前、内合的力为辅。向下摸劲时,以手掌、手臂下侧、内侧下压的力为主,以外分、向后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4)单腿依托桩打乱程序摸劲

站立的步法和手形与单腿依托桩起式相同,单腿依托桩打乱程序摸劲的意念活动,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与浑元桩打乱程序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单腿依托的摸劲原则,与浑元桩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有所区别之处就是,右脚搭放在桌面时,意念假借如浑元桩摸劲一样,舒适得力,在不失摸劲的原则下,用意念活动调节身体和腿部的平衡。为进一步练习独立桩打下良好的基础。

(5)单腿依托桩六面力同时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单腿依托桩起式相同,六面力同时摸劲的精神假借、意念活动,与浑元桩六面力同时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

8、鸟难飞桩(如图8)

(1)鸟难飞桩前后摸劲

站立为左式丁八步,手形为不直的直拳起式,随即将双拳拳心向内,意念假借周身各部粘满了欲飞的小鸟,双拳各半握一只小鸟,在小鸟向前飞的瞬间,后腿微微下坐,前脚五趾微微扒地;身体向后微靠时,内涵的意念活动、周身各部的争力与浑圆桩向后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双拳同时配合微微紧握,把欲飞的小鸟控制在拳心内。向后摸劲时,身体后部似有阻挡向前欲飞的小鸟,身体正面、左右、上下似有吸住、牵引欲飞的小鸟,一紧即松,随即,周身各部的小鸟,同时向后欲飞。这时右腿微微下踩、上站、前蹬,前脚掌微微踩地,身体微向前推时,内涵的意念活动、周身各部的争力与浑元桩向前的摸劲原则要领相同,双拳同时微微紧握,把欲飞的小鸟控制在拳心内。向前摸劲时,身体后部似有左右、上下吸住、牵引欲飞的小鸟,身体正面似有阻挡向后欲飞的小鸟,一紧即松。随即就反复练习前后摸劲了。

(2)鸟难飞桩左右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鸟难飞桩的起式相同。意念假借周身各部、双拳、双臂内侧粘满了欲飞的小鸟,同时向外欲飞。此时,后腿微微下踩、上站,两腿内侧似有挤合之意;身体向内微微挤合前推时,意念活动、周身各部的争力与浑元桩向内挤合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双臂微微挤合,双拳同时微微紧握,把欲飞的小鸟控制在拳心内。向内挤合摸劲时,身体后部左右、上下、向内一紧即松。随即后腿微微下坐,两脚内侧微微外分,身体向后下微靠时,意念活动、周身各部的争力与浑元桩外分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双臂微微挤合,双拳同时配合微微紧握,把欲飞的小鸟控制在拳心内。外分摸劲时,身体后部似有阻挡欲飞的小鸟,身体正面、左右、上下、向内吸住牵引欲飞的小鸟,一紧即松。随即就可反复练习左右摸劲了。

(3)鸟难飞桩上下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鸟难飞桩起式相同。意念假借周身各部、双拳、双臂内侧粘满了欲飞的小鸟,小鸟欲向下飞。此时,后腿微微下踩、上站,两腿内侧似有挤合之意;身体微微向上时,内涵的意念活动、周身各部的争力与浑元桩向上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双臂微微上提,双拳同时微微紧握,把欲飞的小鸟控制在拳心内。向上摸劲时,身体后部似有向上、微微向前之意,一紧即松。随即,小鸟同时向上欲飞;此时,后腿微微下坐,两脚内侧似有微微外分,身体向后下微靠进,内涵的意念活动,周身各部的争力,与浑圆桩向下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双臂微微下压,双拳同时配合微微紧握,把向上欲飞的小鸟控制在拳心内。向下摸劲时,身体后部似有向下牵引向上欲飞的小鸟;身体正面似有向下吸住牵引向上欲飞的小鸟,一紧即松。随即就可以反复练习上下摸劲了。

(4)鸟难飞桩打乱程序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鸟难飞桩起式相同。鸟难飞桩打乱程序摸劲的意念活动,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与浑元桩打乱程序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强化身体各部和双碰撞摸索浑圆力的感觉。其目的是,在实战中与对方接触时,身体各部和双拳随机随势应感而发。

(5)鸟难飞桩六面力同时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鸟难飞桩的起式相同。六面力同时摸劲的意念活动与浑圆桩六面力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

9、独立桩(如图9)

(1)独立桩前后摸劲

周身直立,左脚踩地,左膝微曲;右脚、右腿上提,距地面30-40公分高度,脚掌向下,脚掌内侧向前;左腿与右腿横向相隔约三拳距离;右脚面及脚踝部位微微回勾,意念假借似夹一球,要求似有似无,用意不用力。腿脚姿势站好后,意念假借我们周身整体与参天大树融为一体,双腿的后部、臀部、腰部及颈部与树有微微挤靠之意;臀部似坐高凳,双手抬起,左手高度在嘴部位置,右手高度与自己肩齐,手心向内,五指微分,两手相距三拳左右,双肘与手腕成90度左右,肘低手高,手形间架与浑圆桩相同;眼睛顺着左手斜向上方看,左手前伸,略超过左脚尖为宜,头、手、脚三点成一线。意念假借两手五指、手掌、手臂内侧、胸腹部、双腿内侧仿佛与大树融为一体,身体后部、双腿、双手臂仿佛被大树包裹,头与左脚似有弹簧上下相争,头与右脚踝部似有弹簧微微上下相争,右脚掌下面仿佛踩在地面上或与地面上的弹簧相系,身体由左向右转体为45度。姿势站好后就可开始摸索向前的劲了。首先,左腿膝部向下微曲,臀部微微向下坐靠,抬起的右腿与左腿内侧微微外分,要有回拉、外分、上提的三种力,以回拉的力为主,外分、上提的力为辅。由于左腿向后下坐靠,双腿后部、腰部、肩部、颈部也同时配合似把参天大树微微挤动,这时,双手五指、手臂内侧、胸腹部及两腿内侧把假借融为一体的大树也同时向后被拉得微微一动。向后摸劲时,双手臂内侧有回拉、外分,手臂下侧有上提的三种力,头与左脚似有弹簧斜面上下微微相争,同时,头与右脚也似有弹簧斜面上下微微相争,这时身体与融为一体的大树被拉得向后微微整体一动,一拉即止。随即再将微动向后的参天大树慢慢向前推去。首先,左脚微微下踩、前蹬、上站,催动身体微微向前有挤动大树之意,这时要把与身体融为一体的大树推得向前微微一动,一动即止。随即就可以进行独立桩前后的摸劲练习了。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周身放松,不要用力去推拉,要慢动、小动。肌肉紧张了,可以暂时停止技击意念,待神经肌肉放松后再用意念去体会。如果右脚累了,可适当放低一些,意念活动不变,左右式可交替练习。

(2)独立桩左右摸劲

站立的步法和手形与独立桩起式相同。双手臂外分、内合的意念活动,双腿内侧外分、内合的意念活动及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与浑圆桩左、右摸劲的意念要求相同。外分摸劲时,以双手十指、腕部内侧、手臂内侧外分的力为主,以向后、向上的力为辅。挤合摸劲时,以双手十指、腕部内侧、手臂内侧挤合的力为主,以下按、向前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用意不可用力。

(3)独立桩上下摸劲

站立的步法和手形与独立桩起式相同,双手臂上、下摸劲的意念活动,双腿内侧向上、下坐、外分的意念活动及身体各部位争力的要求,与浑圆桩上、下摸劲的意念要求相同。向上摸劲时,以手掌、手臂下侧、内侧向上的力为主,以向前、内合的力为辅。向下摸劲时,以手掌、手臂下压的力为主,以外分、向后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用意不可用力。

(4)独立桩打乱程序摸劲

站立的步法和手形与独立桩起式相同,独立桩打乱程序摸劲的意念活动、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与浑圆桩打乱程序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有所区别之处就是,右脚抬起时,意念假借如浑圆桩摸劲一样,舒适得力,在不失摸劲的原则下,用意念活动调节身体和腿部的平衡。在实战中,意拳脚法的蹬、踢、踏、点发力的运用,其基本功来源于独立桩。

(5)独立桩六面力同进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独立桩起式相同。六面力同时摸劲的精神假借,意念活动,与浑元桩六面力同时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

10、坐式浑元桩(如图10)

坐式技击桩法在站式技击法的基础上有了较深的体会后,就可采用坐式技击桩法来摸索拳术的浑元力了。其坐式桩法根本的目的,就是在身体各肢体都处在比站式桩法平衡协调性较大的区别下,仍然通过精神假借、意念诱导继续摸索拳术的浑元力,在无力中求有力,抽象中求具体,在不平衡中求平衡。意拳宗师姚宗勋先生曾讲"意拳的桩法是统一意念,统一动作,统一气力,身心同时一致的锻炼。是锻炼全身的功夫。"可以说,桩法是意拳各项基本功之母。

(1)坐式浑元桩前后摸劲

坐在硬板床上或椅凳上,两脚掌离地悬空大约一拳高度,两脚分开如站左式大式桩,双手抬起,呈浑元桩撑抱式。意念假借双脚象踩在地面上,双手双臂似环抱参天大树,整个身体似与大树融为一体或与外界的空间融为一体。坐式浑元桩的起式动作与周身各部的争力要求、眼睛观看的方向、身体重心的分配与浑圆桩起式动作的各部位要求完全相同。坐式浑元桩前后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

(2)坐式浑元桩左右摸劲

坐立的步法、手形与坐式浑元桩起式相同。双手臂左、右摸劲的意念活动,双腿内侧外分、内合的意念要求,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与浑圆桩左右摸劲的意念要求相同。外分摸劲时,以双手五指外分,双臂、双肘向外撑的力为主,以回拉、上提的力量为辅。挤合摸劲时,以双手五指间、双臂内侧挤合的力为主,以向前、下按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用意不可用力。

(3)坐式浑元桩上下摸劲

坐立的步法、手形与坐式浑元桩起式相同。双手臂上、下摸劲的意念活动,双腿内侧向上、挤合,下坐、外分的意念要求及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与浑圆桩上、下摸劲的意念要求相同。向上摸劲时,以双手掌、双臂下侧、内侧上提的力为主,以挤合、向前的力量为辅。向下摸劲时,以双手掌、双臂下侧、内侧下压的力为主,以外分、回拉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用意不可用力。

(4)坐式浑元桩打乱程序摸劲

坐立的步法、手形与坐式浑元桩起式相同。坐式浑元桩打乱程序摸劲的意念活动,身体各部位争力的要求,与浑圆桩打乱程序摸劲原则要领相同。意拳站桩训练分为站、坐、卧三大类,坐式浑圆桩是在身体处于不得力的状态时,依然采用精神假借、意念诱导,继续摸索拳术的浑圆力,使之全身均整、协调。无论桩法的形式有多少,其摸索浑圆力的原则是不变的。

(5)坐式浑元桩六面力同时摸劲

坐立的步法、手形与坐式浑元桩起式相同。坐式浑元桩六面力同时摸劲的意念活动、身体各部位争力的要求与浑圆桩六面力同时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

11、坐式平抱桩(如图11)

(1)坐式平抱桩前、后摸劲

坐在硬板床上或椅凳上,两脚掌离地悬空大约一拳高度。两脚分开如站左式大式桩,双手抬起,呈浑元桩平抱式。意念假借双脚象踩在地面上,将双手抬起约与肩平,手心向下,中指相对,虎口微撑,两手相距三拳。双手、双臂前后摸劲的意念要求,身体各部位争力的要求,双腿内侧向内挤合、前后相争的意念要求与浑圆桩前后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向前摸劲时,以双手五指、双臂外侧和下侧同时向前挤推的力为主,以挤合、下按的力为辅;向后摸劲时,以双手五指、双手腕内侧、双手臂内侧和下侧同时回拉的力为主,以外分、上提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2)坐式平抱桩左、右摸劲

坐立的步法、手形与平抱桩起式相同。双手、双臂外分、内合的意念活动,双腿内侧外分、内合的意念要求,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与浑元桩左、右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外分摸劲时,以双手十指、腕部向下微扣外分、双肘向外分的力为主,以回拉、上提的力为辅。挤合摸劲时,以双手十指、腕部内侧、手臂内侧、下侧挤合的力为主,以向前、下按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3)坐式平抱桩上、下摸劲

坐立的步法和手形与平抱桩起式相同。双手、双臂上、下摸劲的意念活动,双腿内侧向上、挤合,下坐、外分的意念要求,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与浑圆桩上、下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向上摸劲时,以手掌、手臂下侧、内侧向上的力为主,以向前、内合的力为辅。向下摸劲时,以手掌下侧、内侧下压的力为主,以外分、回拉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4)坐式平抱桩打乱程序摸劲

坐立的步法和手形与平抱桩起式相同。坐式平抱桩打乱程序摸劲的意念活动、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与浑元桩打乱程序摸劲原则要领相同。坐式平抱桩也是在身体、肢体处于不得力的状态时,依然采用精神假借、意念诱导摸索拳术的浑元力,使之全身均整、协调,无论桩法的形式多少,但摸索浑圆力的原则不变。周身一触即发,施以打击的原则不变。

(5)坐式平抱桩六面力同时摸劲

坐立的步法、手形与平抱桩起式相同。坐式平抱桩六面力同时摸劲的精神假借、意念活动与浑圆桩六面力同时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

12、坐式撑托桩(如图12)

(1)坐式撑托桩前后摸劲

坐在硬板床上或椅凳上,两脚掌离地悬空约一拳高度,两脚分开,如站立左大式桩。将双手抬起约与肩平,手心朝斜上方,手指微曲上指似有推物、掌根部似有托物之感,虎口微微圆撑,双手的食指似与眉端各系一弹簧,两指之力似有交错牵引不开之感。两手相距两、三拳,两手的腕部、两臂内侧横向似有弹簧相系,两肘横撑竖裹,两肩松圆。意念假借双臂下侧似搭放在水中漂浮的木板上。双手、双臂前后摸劲时的意念要求,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双腿内侧前、后相争,向内挤合意念要求,与撑托桩前、后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向前摸劲时,以双掌、双臂外侧向前、向上的力为主,以挤合、下按的力为辅。向后摸劲时,以食指与二眉相争,手掌、手臂内侧回拉的力为主,以手掌、手臂外分、下按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2)坐式撑托桩左右摸劲

坐立的步法、手形与撑托桩起式相同。双手、双臂外分、内合的意念活动,双腿内侧外分、内合的意念要求,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与浑圆桩左、右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外分摸劲时,以双手十指、腕部内侧、手臂内侧外分的力为主,以向后、向下的力为辅。挤合摸劲时,以双手十指、腕部内侧、手臂内侧挤合的力为主,以下按、向前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3)坐式撑托桩上下摸劲

坐立的步法和手形与撑托桩起式相同。双手、双臂上、下摸劲的意念活动,双腿内侧向上、挤合,下坐、外分的意念要求,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与撑托桩上、下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向上摸劲时,以手掌、手臂下侧、内侧向上的力为主,以向前、内合的力为辅。向下摸劲时,以手掌下侧、内侧下压的力为主,以外合向后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4)坐式撑托桩打乱程序摸劲

坐立的步法和手形与撑托桩相同;坐式撑托桩打乱程序摸劲的意念活动、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与浑元桩打乱程序的摸劲原则要领相同。坐式撑托桩在身体、肢体处于不得力的状态时,依然采用精神假借、意念诱导摸索拳术的浑元力,使之全身均整、协调,无论桩法的形式多少,但摸索浑元力的原则不变。周身一触即发,施以打击的原则不变。

(5)坐式撑托桩六面力同时摸劲

坐立的步法、手形与撑托桩上起式相同;坐式撑托桩六面力同时摸劲的精神假借、意念活动与浑圆桩六面力同时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

上一篇:棍战打斗18法 下一篇:搏击、爆发与尖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