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文人画

时间:2022-07-15 12:24:22

[摘 要]新文人画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画在新历史形态、新文化语境中的产物。相比传统文人画,新文人画回避主题性的绘画,摒弃使命意识,从传统文化中吸允精髓,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与文化的追求,多方面实践传统文人思想和经典艺术形式。

[关键词]叛逆 继承 风格 平淡天真 清新

1989年,对于国画界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新文人画”大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新文人画大展的从天而降,继而引发的争议,众说纷纭。特别是以边平山、王和平、朱新建为代表的国画家,在各地纷纷响应举办画展,至此,新文人画的辐射已经影响巨大。

文人画作为中国画典型的艺术特征,它的形成也非一日之功。纵观美术史“中国画自宋朝起,渐脱宗教之束缚,但一方面又渐受文学之牢笼。以其时文人学士率皆游心翰墨,寄情山水,而又非专门名家,并非受绘画上基础技能之严格训练。”多少年的历史传承,多少位文人士大夫的努力筑就,中国才有如此内涵深厚的文人画底蕴。

然而,传统文人画的巨大魅力,却未能满足现代画家,对于个性艺术的渴求,就像孩子对于母亲的给予,永远都不会觉得满足,而是愿意嬉皮、泼洒地挣脱母亲,去闯荡自由的天地。新文人画并非是恶意的挑战,而是善意的与时俱进。随着现代中国的高速发展,世界成了地球村,各个国家越来越看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我们的艺术家们都在不断地反思、探索和疏理着自己的创作思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传承创新,并在当代艺术背景中去磨练,从而赋予传统文人画以新的内涵,亦由此建构新文人画的艺术特征。

相比传统文人画,新文人画回避主题性的绘画,摒弃使命意识,从传统文化中吸允精髓,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与文化的追求,多方面实践传统文人思想和经典艺术形式,是于感情体验上时代化;于生活情趣上个性化;于题材内容上通俗化;于技巧笔墨上深入化,不仅形成“画若其人”的个人面貌,也形成蔚为壮观的整体趋势。虽然,新文人画在表现上,保留传统文人画形式,但是还是不同于传统文人画的高逸静谧。就像栗宪庭先生所说:“‘新文人画’是当时艺术界的一个具有实验性的文化现象。”当时,一些反对‘新文人画’的批评家认为,新文人画没有文人士大夫的书卷气和文雅的内涵。其实,我恰恰觉得他们把传统士大夫的书卷气,转换成了现代人的无聊、撒泼、慵懒、消沉、享乐,具有世俗化的反叛意识,包括,它们稚拙歪斜和胡言乱语的题字,也影响到了书法艺术风格的变迁。特别是以朱新建、田黎明、王孟奇等等为代表的新文人画家,形成了各有千秋的南北风格。

一、破坏性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南京的朱新建,“世上本来快活多,神仙何止这八个;自从买米要银子,人间哪得不嗦。”在当代画坛中,朱新建是公然自称将“快活”作为自己艺术原则的画家,正是他的慵懒和百无聊赖,让他备受关注。也可以说他是具有破坏性的当代画家,他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看待绘画艺术,凭着自己睿智的眼光和扎实的基本功,去重新剖析着文人画。

他认为“传统文人画本质上说是一个“业余”画种,是当时一些大文豪、财主、大官,甚至皇帝什么的,玩的一种游戏,他们一般都生活在社会矛盾、变革的漩涡中心,往往比其他人更多身不由己地承受命运的大起大落,所以内心就更加向往安宁、朴素。他们在笔墨里追求天趣,往往、反财富、反文化。他们往往孤傲、清高、特立独行……但是创造了一个美好、真诚、朴素、生动的精神世界”。

80年代,当朱新建的小脚美人图,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时候,老一辈无产阶级艺术家集体愤怒,拐棍戳得地板直响。原因就是朱新建把女人画的太妩媚、太性感了,主要是他用涂鸦的方式来画高雅的中国画,是对中国艺术精神一种神圣的“亵渎”,而朱新建却毫不在意,没想到这次责难之后,朱新建竟然一炮而红,更多的学者愿意关注他的《美人图》。他画了20多年的《美人图》,把美人画的即感性又性感,还常常题跋“窗外绵绵落春雨,美人浴罢湿淋漓;缘何不去叉麻将,为等电视连续剧。”“或曰:英雄要邪,英雄不邪是死英雄;美人要淫,美人不淫是泥美人,痛语。”这些感性的题跋正是体现了朱新建的率真、闲情、颓废和墨戏的真性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平淡天真。

《绿林图》、《美人图》、《听泉》虽然借用了传统题材,却用了平面化的形式,和自己特有的图示去表现,这些犀利、泼辣的艺术语言,和甚至歪歪倒倒的文字,打破了规规矩矩的传统画面构图,在朱新建作品中看似不经意的题材,通过他用丑怪、调侃和粗率的性格语言,将当代社会中人们的无聊、丑陋面暴露无遗。他通过自己平淡天真的艺术,向世人证明,有人活得如此真实,而不是一味仿古。就像竹林七贤的嗜酒仗气,看似消极遁世的生活方式,竟令天下文人趋之若鹜,其实却包涵着对世俗社会更深的藐视,借此维护着文化人更为敏感的人格尊严。嵇康的一简《与山巨源绝交书》将这种精神推到了极至,“浊酒一杯,弹琴一曲,老愿毕矣”。

二、借鉴性

翻开所有的美术史,每个阶段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继承和借鉴。田黎明为新文人画积极探索了三十年,即继承了他的导师,卢沉先生的“走现代水墨之路”的观点,又借鉴了许多外国艺术表现形式,他削弱了中国传统用线的表现方式,借鉴了光的图示,用块面和体量,结合中国的特有材料,去塑造画面。将光的斑驳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小溪》、《空气》、《清凉世界》和《远山》等等,都是将大片的阳光,铺洒在画面上,同时,田黎明还特别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内涵,他崇拜传统文化,却又不规避当代的艺术形式,在探索新文人画的道路上,一直努力着,他崇尚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归宿,去寻找画面里的精灵。

三、继承性

如果谈到继承传统,首先,就要继承文人那种潇洒、独立和自我的精神。天津的王孟奇就是一位尊重传统文人画精神,又将它们赋予时代生活意义的一位画家。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展览并获奖,《驴背觅诗图》、《钱是好汉》、《高秋图》画作皆有古意,画面点染,穿插,皆成妙曲。特别是《三盅春风得意酒一煲称心如意汤》更是充满对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画面虽然粗服乱头,却无画处皆成妙境。除此之外,还有以边平山为代表的,清新典雅的新文人画风。新文人画在短短的时间里,形成了与官方写实和现代水墨三足鼎立之势。虽然,毁誉参半,但是大胆创新和标新立异的行为,确实值得学习。新文人画的“叛逆”,只是体现了中国艺术,从传统到现代形态,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当我们翻开中国美术史,尤其是文人画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彼此相伴而生的脉络。魏晋风范孕育了文人绘画这枝东方文化奇葩,此后的历史上,每一次精神波澜,都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文人绘画大师,无论王维到苏轼,还是元四家到明清大家,他们的作品无不深深地打上了这种精神追求的烙印。 当我们的眼光,转而投向今天的中国画坛,留给我们深刻印象的是,与古人完全不同的造型能力和五花八门的绘画技巧,但繁复华丽的表层,却无法掩饰文化精神的单一苍白,难以抵挡古代大师们的寥寥数笔。我们不禁要问,现代人的精神渴求,只是要在传统文化精神里找到家园,还是要在现代城市中找到归宿呢?

参考文献

[1].范曾. 范曾谈艺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2]朱新建. 人生的跟帖[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上一篇:《北京喜讯传边寨》赏析 下一篇:卢迎华 艺术不是一个体系也不是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