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时间:2022-07-14 07:35:12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首先,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与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其次,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不再是只传授现代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一方面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二、从参与课堂身份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参与者、指导者

讲台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场所,可是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应把讲台让出来,作为学生自由驰骋的天地,鼓励学生勇做讲台的主人,敢于站在讲台上,面对台下的观众,从容不迫,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深深地记得那一次,学校的何老师上作文讲评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品读、修改作文。在出示批改要求后,学生自由找个座位,阅读自己希望阅读到的同学的习作,当阅读完毕,学生可以自由上讲台对自己认为精彩之处做出自己的一番感受,也可以说说自己的一些建议和看法。读完一篇,另换一篇……这时的老师,也跟学生一样,坐在学生的位置上,阅读同学的习作,和同学一起交流心得。学生、老师地位完全平等,这时的老师完全是作为参与者的身份参加的,学生完全没有拘束感,可以敞开心门与同学、老师交谈。这样的课,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课,教学效果应该是不错的。

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书的简单照搬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而且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机智,能适时地、创造性利用和开发教材,为课堂所用。

曾在一本教育杂志书上看到这样一个事例:

一班的A老师正在上《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教室里恢复平静后,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二班的B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末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

B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显然,A老师突破预定计划而“创造性地教学”,凸现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捕捉了这一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而B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课堂秩序,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所谓的教师权威。

B老师“以知识、学科为本位”,把学生当作“学科人”,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整的人”。他力图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情感,不重视学生的生心发展特点,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活动。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一个教师犹如一滴水,应该溶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去悟新课程,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与新课改共同发展。教师因新课程而丰富饱满,因老师的参与更显得博大精深。课改浪潮的涌动,为我们提供了新型教学观念的新鲜空气,也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本的改变,质的飞跃。新课程教育改革将会使我国教育发生一次历史性变化,每位教师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接受考验,经历洗脑、充电、反思过程,我们教师要主动接受挑战,首先在教育理念和角色定位上发生变化,争取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上一篇:精彩的对话造就缤纷的课堂 下一篇:打开儿童言语的那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