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探析

时间:2022-07-14 07:07:13

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探析

【摘 要】目的: 探析产后抑郁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到2013年收治100例产妇,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产妇产后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情况。结果: 对照组产后SAS和EPD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

【关键词】护理干预;产后抑郁症;探析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415―02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产后心理障碍疾病,产妇主要表现为哭泣、易怒、烦躁、悲伤抑郁、沮丧、失眠等,严重者甚至出现幻觉或者自杀倾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的提高,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质量要求也相对提高。我国社会对产妇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生活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相关医疗单位对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干预护理情况也逐步提高[1]。相关研究显示,我国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8.96%[2],这将严重影响产妇和新生儿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笔者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100例产妇进行了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100例产妇,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产妇,年龄为19-42岁,平均年龄为27.9岁;对照组产妇年龄为21-43岁,平均年龄为29.5岁。所有产妇无精神病史,怀孕期间不存在较大感情事件,产后未出现相关严重躯体疾病。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产前心理情况无显著差异,统计学分析无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产妇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措施:(1)护士与产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对产妇进行产前教育,对产妇心理情况进行细致的辅导。(2)产时创造温暖的分娩环境,护士对产妇介绍相关的分娩要点,关心体贴产妇,减轻产妇焦虑、烦躁和恐惧的心理情绪,预防抑郁症的发生。(3)产后积极进行跟进,了解产妇家庭情况,嘱咐其丈夫和家人给与产妇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保证产妇角色向母亲角色的顺利转换,要求产妇家庭在关心婴儿的同时更关爱产妇,避免产妇出现失落、焦虑、无助的负面情绪。在产妇产生产前后6周时,给与产妇进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调查,统计相关的评分。

1.3统计学分析

上述两组产妇数据采用 SPSS13.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产后SAS和EPD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

3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该种疾病多发于产后1-6周内[3],初期症状一般表现为哭泣、易怒、烦躁、悲伤抑郁、沮丧、失眠等,严重时出现失去生活信心、出现幻觉或者自杀倾向[4]。该种心理障碍疾病会影响产妇术后子宫恢复情况,增加出血量和恶露时间,并且还会造成婴儿发育不良和家庭矛盾等负面影响[5]。因此,相关医疗机构需提高对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重视程度,积极进行预防,及时发现,及时干预,从而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几率。

护理干预是一种人性化的干预方式,对产妇在产前、分娩以及产后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产妇的失落、焦虑、无助等负面情绪,提高产妇的心理状况,极大程度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6]。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产后SAS和EPD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

参考文献:

[1] 王文红,王文艳.产后抑郁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干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1(11):12~13.

[2] 吴斌.全程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06):18~21.

[3] 汪海英.产前心理疏导结合孕妇学校干预产后抑郁的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01):58~59.

[4] 赵建英.产后抑郁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5):45~46.

[5] 陈建英.全程式健康教育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04):78~79.

[6] 暴静玲,杨家鹏,张玉英.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疗前沿.2009(22):63~64.

上一篇:护理警示标识在病区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新生儿脐部护理中二次剪脐时间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