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 精细 精品

时间:2022-07-14 07:04:54

精心 精细 精品

2010年,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双语实验小学在深入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负工作、学困生帮扶工作中在“精”上做了实践性研究和思考。

一、深入落实教学常规,实施精化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1. 将精化管理意识渗透到教学常规的节之中。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感悟到“教学管理无小事”,一切工作必须从节入手,才能推动教学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感悟到精化的教学常规管理是成就高质量教育的重要保证。为让更“精”、更“”做好工作的意识渗透到教师生活的每个节中,我校坚持从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到学生管理、学生质量,再一次化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例如,上课时间还没到,当两分钟预备铃响起时,所有的上课教师都已来到教室,整理一下着装,理一理思路,酝酿一下情绪。铃声一响,教师便与学生一起步入学习的情境。有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少了维持秩序的程序,课堂教学更有效率了。作为教学精化管理措施的一种,“候课”已经成为我校教师的教学习惯。

2. 以四坚持为依托。推进教学精化管理。一是坚持教学情况跟踪检查制度。同年级教师每两周一次查阅教师备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等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

二是坚持校级教师教材分析交流活动。为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引领教师把握教材体系,我校连续两个学期开展了全校教师参与的教材分析交流活动。教师们就全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单元知识的生长点、教学中的重难点等内容,以表格等形式进行了分析交流。教材分析交流活动达到了引导和促进的作用,是校本教研的一种新尝试。

三是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集体备课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法、学法、教学构思、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顺序为:当主备人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时,其他成员进行补充修改。主备人在集体议课、说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每位教师在教学结束后,捕捉教学中最深刻、最难忘的亮点或不足进行反思,再次修改教案,形成本教研组的精品教案。

四是坚持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针对我校部分年轻教师工作年限短、教学经验不足、课堂上灵活驾驭和有效引导的教学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现状,我们开展了培养青年教师3个“一点”活动。“学一点,提高素质”;“用一点,培养能力”。“写一点,学会研究”。

二、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围绕“课堂教学效率年”开展以下活动

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提高教学效率之我见”为题,每学期开展两次听评课活动。3月份以“优化学习方式,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一听”、“四课”教研活动,活动中校领导全程跟踪。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构建了“优化学习方式,构建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建立和完善了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逐步形成了教师广泛参与的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机制,让各教研组成为学习型教研组,凸现出优质学科,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合“四课”活动,开展了导语设计、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展评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了教师钻研能力。

9月份学校举行了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的教学论坛活动。该次活动主要采用示范课、专题讲座、反思交流的形式,通过举办这次活动,教师们增强了提高课堂效率重要性的认识,并决心不断学习,充实自身实力,向着更高、更好的目标迈进。把活动结果及时总结在学校的工作简报上,做到工作的公开、透明。11月份,学校又开展了“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拓展研究”校本教研活动。活动之初,由教导处制定活动方案。根据方案,我们首先对班主任老师进行了业务培训,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确立了各教研组的活动主题,通过讨论、研究,确立一、二年级以口语交际为主题;三、四年级以“合作学习”为主题;五、六年级以“拓展外延”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活动。活动中教导处深入课堂、深入学年组进行探讨,并组织教师进行经验交流,活动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我们将抓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步的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校教师的业务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三、减负担、增效率,提高学业成绩

(一)精心组织,为落实“六严”规定打好基础

1. 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不增减课程,不增减课时。开齐、上足、教好各门课程。严格执行“三表”(课表、作息时间表、大课间体育活动表)。

2.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保持良好教学秩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 严禁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坚决杜绝有偿家教。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课外补习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作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应予以落实。

4. 严格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一、二年级各学科和其他年级当天没有教学任务的,不留书面课外作业,每天的单科书面作业时间三、四年级不超过十五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二十分钟。

5. 学校和教师均不统一购买或要求自购本市小学生用书目录外的练习册、习题集、复习辅导等资料。

6. 严格执行素质教育评价制度,实行等级记分制度。学校不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考核、奖励教师的主要依据。教师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不得以考试成绩作为判断学生好差的主要依据。

(二)抓住关键,努力提升教师素质

1. 更新观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转变教师以考试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质量观,培养出综合素质好、有个性特长、会终身学习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我校将继续实行习惯教育、责任教育,并把它上升为校本教研的层面进行贯彻落实,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2. 牢固树立科研兴师的思想。学校十分重视已经申报立项的省级市级课题研究的实验工作。全体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积极参加相应的课题研究,用科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努力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积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经验。

3. 积极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根据学校教师队伍现状,我们制定了教师培养计划,不断完善学校“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梯队,千方百计为梯队中的各类人员提供锻炼发展的机会。

4. 办好教师专业发展班。学校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分A、B班对教师进行培训。一方面通过与大师对话,拓宽视野,提升理论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说课、上课、评课、议课、观看教学实录、交流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析原因、明思路,开展帮扶教育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往往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自卑感,正是由于他们缺乏学习的兴趣,所以一般遇到困难他们不会主动去请教。作为教师要主动关心他们,主动帮助他们,并且要发动学习好的同学也主动去帮助他们。

1. 建立学生“一帮一”学习小组。各班在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建立“一帮一”辅助网络,让学困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接对同学,让优等生辅导学困生释疑解难,温故知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拦路虎”,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同时,教师在备课时也要注意设计帮扶学困生的环节,设计一些符合学困生实际水平能解答的问题去让他们回答,促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

2. 建立教师“一帮多”活动。教师与多个学困生结对子,建立师生帮教网络。规定每周帮教的次数,合理地安排好指导的内容,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们读、背诵课文、背单词、默写单词,陪着他们一起完成家庭作业。

3. 搭建平台,开放空间,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学校在开展了“一帮一”、“一帮多”两项活动的同时,鼓励教师为学困生奉献爱心和智慧。学年组在帮扶工作中各显神威,学校在业务学习、集体备课时留出时间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学困生的帮扶成果。

(四)丰富活动,努力发展学生特长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活动的开展将直接影响着减负提质的深化,只有实行“合格+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我们学校每年举行一次双语文化艺术节,活动范围涵盖:英语、科技、艺术、体育四领域。活动时间长达一个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老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大境界、大事业都是由易事、小事累积而成,它们的成败往往是由节所决定的。可以说,精的态度和方法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和保证,放弃节的管理就等于放弃管理的全部,只有过程管理的致到位,才有最终结果的完美无缺。

上一篇:农村小学学校管理摭谈 下一篇:农村小学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