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画院教育对当今中国画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2-07-14 06:57:40

论宋代画院教育对当今中国画教育的启示

摘要:宋代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画院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也占据着重要位置,它不仅是中国绘画教育史上的颠峰时期,并且影响着后世中国画的发展。对宋代画院教育的研究和探讨对当今中国画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宋代画院 中国画教育 启示

正文:在中国美术教育历史长河中,宋代画院教育以其完整而独特的教育体系影响着后世的美术教育,其中也包括中国画的教育。宋代画院是宋代设立的宫廷御用绘画机构, 同时也具备培养绘画人才的功能。它具有严格而完善的招生与考核制度, 课程设置上也非常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创新能力。宋代画院教育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画家:郭熙、李唐、李篙、张择端……正是宋代画院教育促成了宋代绘画的辉煌成就,所以说它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当今中国画教育是以美术院校为主导,美术院院校不仅承担着中国画基础知识的教授,同时还承担着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的重任。在当代解放初引进的苏联素描教学体系仍是中国画基础教学的主体,各个美术院院校仍用西方绘画的造型、色彩原理和标准来要求中国画教学,而中国画是根生与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之上的,应有别于西画或其他艺术形式的独立体系,以西方艺术观念来进行中国画的现代建构必竟是“隔靴搔痒”、不着边际或悖离中国画的文化品性与精神内涵。不同的知识结构必然产生对事物不同的看法和认识,也就会作出不同的教育决策,所以中国画教育的改革志在必行。分析宋代画院考试制度、课程设置、艺术主张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借古开今。改革美术专业入学考试方法,改进课程设置,是当代中国画教学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宋代画院教育分析

1.注重文学修养的考试

宋徽宗所设立的画学,标志着中国最早的皇家美术教育机构的确立,宋代画院的画家的选取有两种模式:一是荐举,二是考试录用。画院平常对院画家的考绩也用考试方法。考试除诗文论策外,兼出题作画,其题目多是摘取古人诗句为之。故所画多含诗意,亦为中国画由礼教化进而为文学化之最大原因。以诗题画,不仅使人品尝出诗境之美,而且体验出画境之美,诗与画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以诗入画的风气日盛一日,到徽宗朝时,便出现了以诗句命题的考试方式。此类试题都需要应试者体会诗中深邃的意境,把握住主题,再以精妙的画技把主题表现于画面,这绝非一般墨守成规的画家所能做到的,所以当时应试的人接踵摩肩于汴道之上,但“多有不合而去者”,而中魁者往往是能用形象艺术表达诗中神趣的有一定文学修养的画家。这就促进了中国绘画艺术文学化的进程,也开启了在画中有意识地表达一定思想、寓意的风气,形成了中国画独有的诗情画意传统。

2.细密的程设置

宋代画院的绘画分科和课程设置,据《宋史》卷157《选举志三》记载,“画学之业,曰佛道,曰人物,曰山水,曰鸟兽,曰花竹,曰屋木,以《说文》、《尔雅》、《方言》、《释名》教授。可见入学之后的分科分门是十分细密的。画学的学科分为专业课和共同课(类似于我们今天的专业课和文化课或公共课),专业课有:道释、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等六门;共同课就是上述的《说文》、《尔雅》、《方言》、《释名》等,此外则设问答(有关画理、画论方面),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可见画学的学习不仅注重绘画技能技巧的训练学习,还特别重视文化方面的修养。可见宋代绘画水平之高,与对文化修养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3.专业的考试标准

宋代画院的取士标准是:“考画之等,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为工。”这既是取士标准,同时也是宋代画院的教学宗旨和艺术审美标准。“不仿前人”,就是不囿于前人的绘画,要求有所突破和创新;“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就是要求形神兼备;“笔韵高简”,则是要求“笔墨精妙、高古、简洁”。宋代院画家正是秉承着这三条艺术品评标准,不断创新,终于成就了宋代画院的辉煌历史。

二、当中国画教育存在问题

1.单一的入学考试

目前只有很少的几个专业美院自助招生,大多美术专业高考招生都采用省统考模式,考试内容不论学什么专业大都一律考素描、速写和色彩,这就决定了学生必须把主要的精力用于素描、速写和色彩的学习上,而对传统文化和诗词的学习忽略和漠视。进入院校后的学习专业的问题就更突出,由于长期在造型手法上和观念上己形成了西画的“先入为主”,因此,不少学生进入中国画专业学习后的心境仍然处于西画的状态,创作的情境和学习的氛围都会偏离。

2.课程设置重技法轻理论

目前中国画的教学普遍存在着重技法、轻理论的局面,成为一种速成的普及式教学方式。中国画历来讲求“读万卷书”,要想在中国画专业上取得造诣,其自身的文化素质即所谓的“画外功夫”从某些方面来说甚至要比绘画本身的要求来的更高。只会画画的人,犹如低头看路,天天走,也不过是一条小道。通晓美术史的犹如登上高山之颠,俯视天下,千峰万壑,九曲回肠,尽列眼。长期以来中国画专业无论从课程设置安排、教师授课和学生创作等方面都是单一地停留在实用的技法层面,教学偏重技能的传授,主要精力放在技能技法的学习,如线条运用的好坏、造型能力的强弱。注重通过学习让学生熟悉掌握中国画的材料特性、表现技法、形式语言并将这些熟练的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这类的技法课从学生入学开始到毕业至始至终贯穿整个教学目的。学生的创作是否有相应的艺术理论依据支持,学生自己又能研究出什么样的艺术理论,这个方面的问题很少出现在教学中,只是单纯的追求画的出画来就行,而对作品的艺术格调、思想内涵研究得不够,特别是学生看画册的时间多,钻研理论的精力少,很多理论书籍长时间放在图书馆的书架上,束之高阁。而缺乏理论支持和文化素养为根基的作品,也往往显的苍白无力少了内在精神。

三、中国画教学改革思路

1. 完善考试制度

艺术考试是选拔优秀艺术人才的量化方式,然而目前的考试制度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也不注重中国画的专业性。在专业考试的科目设置中应该加大中国画考试的专业趋向,除了老的素描、速写、色彩考试外,还应该注重考察其中文、哲学以及书法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考试制度得以根本改变,才能从根本上促使中国画的后继者们在专业及文化素质上主动去提高文化学养,后积薄发。

2.改革课程设置,重视提高文化素质和理论学养

课程是连接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纽带,是确立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基础。在课程设置中应加强文化综合素质课程,艺术课不是单纯的技术课程,而是一种人文课程。我们的学生不管是为了现在更好地理解艺术,还是今后从事教育工作传授艺术,都要有浓厚的人文素质,因此必须增加一些如哲学(尤其是东方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美学等文化课程,调整公共文化课程,对那些国家规定开设的科目,要对其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改革,切实加强与中国画专业的结合与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还应建立新的中国画教学理论体系,制定新的中国画教学计划, 全面加强传统文化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学习,充实本专业的理论教材,内外兼修,以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的目的,使之更深入地理解美的本质,掌握美的规律,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宋代画院是中国画传统教育模式的典范,它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推崇画面文学诗意的表达,成功地解决了形似与格法的二元悖论……这些都是我们今天的中国画教育所缺少的。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画必将面临更多的抉择和更为艰巨的挑战。我们应以宋代画院教育为一个借鉴和参照点,重新认识和发掘传统教育模式,紧扣时代的脉搏,把握住民族文化的精神,加快改革的步伐,建立起新的中国画教育体制,从而将中国画朝更具民族性、更具生命力的方向推进。

参考文献

[1]明.陈邦詹,宋史纪事本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郑午昌. 中国画学全史[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51.

[3]宋.邓椿.画继[M].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4]丰子恺.绘画与文化·绘画概说[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5]薛国庆.简论宋代画院的艺术成就[J].肇庆学院学报,1996,(2).

[6]何力.《中国画教学改革的趋势与展望》,美术大观教学论坛,2000出版.

作者简介:洪柳,女,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史与理论方向硕士研究生。

文跃茗,男,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2010级学生。

上一篇:音乐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下一篇:李白妇女诗中的“思妇”题材与文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