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政策变化对珠海特区税收收入的影响

时间:2022-07-14 06:19:27

企业所得税政策变化对珠海特区税收收入的影响

摘要:2008年1月1日,新《企业所得税法》正式实施,实行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政策和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同时至2012年实施过渡优惠政策。文章对珠海经济特区新政策执行后的税源结构和税收收入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政策变化对企业税负和地方税收收入的影响,并提出促进外资转型、培育税收新增长极等建议,提升特区税收质量和增长速度。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政策变化;特区税收

一、特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主要调整变化

(一)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

政策调整前,外商投资企业享有高度税收优惠,主要为特定地区低税率优惠、定期减免税优惠和再投资退税优惠等。新《企业所得税法》将外资企业适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内资企业适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统一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对内外资企业统一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率,规定企业所得税率为25%、符合规定条件小型微利企业实行20%照顾税率,统一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等。

(二)政策由区域扶持转向产业引导

按照新政策规定,在经济特区及浦东新区设立的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可按25%法定税率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企业所得税优惠,之后年份按国家统一规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优惠税率征税,取消了原来只要是特区内企业就可享受15%税率优惠的政策,这是新《企业所得税法》赋予特区唯一的优惠政策。与原来针对区域和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比较,新政策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优惠范围由“特区内企业”、“外资企业”调整为“高新技术企业”;二是享受起始年度从“获利年度”调整为“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

(三)采取过渡措施,逐步取消特区原有企业所得税优惠

原政策给予特区内企业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在新政策施行后,除高新技术企业外的受惠企业在五年内以15%为基准,按“3、2、2、2、1”的方式逐步向25%的法定税率过渡。即2008年按18%税率、2009年按20%税率、2010年按22%税率、2011年按24%税率、2012年按25%的税率征税。按原政策规定享受“两免三减半”的外资企业,处于享受期的可以继续享受到期满为止,尚未开始享受的,享受年限为2008年至2012年,减半税率为2008年9%、2009年10%、2010年11%、2011年12%、2012年12.5%。

二、政策调整对特区税源和税收的影响

(一)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迅速

税收政策转向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后,特区集聚高新技术企业的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积极性不断提高。2008年,珠海市首批获得部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95家,占广东省高新企业数量的5.18%。此后,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省新增数量比重不断提高。截至2011年9月,珠海市共有207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见表2),在全省各地市中(不含深圳)排名第五。新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在弱化区域优惠,突出产业结构调整上的引导效应逐步显现。

(二)外资企业所得税收入呈政策性增长

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过渡期政策规定,特区内原来享受15%税率优惠的非高新技术企业,从2008年开始税率逐年上调至2012年的25%。受惠企业范围大幅缩小,税率上调使得5年过渡期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收入呈政策性增长。2008年,政策实施第一年,珠海市企业所得税收入77.85亿元,增收44.24亿元,同比增长131.63%。作为原政策主要受惠对象的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从2007年的11.15亿元增长至2011年32.57亿元,年均增速30.73%,成为拉动企业所得税增长的主要动力(见表3)。

(三)税源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从税负上看,原政策给予外资企业各类优惠较多,造成长期以来内资企业税负显著高于外资企业。据相关部门测算,政策调整前珠海市内资企业所得税平均实际税负约为15%,外资企业约为10%。从税收占比上看,内资企业对企业所得税收入的贡献明显高于外资企业,2008年,内资企业对全市企业所得税贡献达81.44%,而占全市工业总产值73.20%的外资企业对企业所得税的贡献仅为18.56%(见表3)。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为企业创造了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使税源结构发生变化,外资企业税收贡献率逐年上升。2011年,外资企业对企业所得税贡献为39.17%,较2008年提高20.61个百分点。

三、存在问题

(一)对外资企业吸引力下降,企业数量减少

原特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主要为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扩大特区对外经济合作。凭借这一优惠政策,特区吸引大量外商企业到珠海投资。新政策将原有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转向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随着特区外资企业享受的特殊优惠在过渡期结束后全面取消,特区对外资的吸引力降低,部分外企搬离特区,外企数量减少。2008年-2011年,珠海市工商注册登记外企数量逐年减少,分别为5334家、4490家、4313家和4126家。

(二)外资企业税负加重,经营压力增加

因政策变化,相当一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外资企业,无法享受特区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同时随着2010年内外资企业统一城市维护建设费和教育附加费,外资企业税负明显加重,经营压力不断加大。以珠海纤科化工为例,该企业于2008年开始生产销售,2010年生产总值1.5亿元,属于资本密集型外资企业,虽拿到最后一批“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但因未实现正利润,至政策优惠期结束都未享受到企业所得税优惠。该企业2008-2010年,共多缴纳企业所得税295万元(按纤科化工以25%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以“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缴纳企业所得税相减计算),同时,受地方政府房产税优惠政策到期,特区优惠政策转变等因素影响,2011年该企业税负达40%,大大高于原特区外企28%的平均税负,企业经营压力加大。

(三)企业所得税现增速放缓趋势,影响地方财政收入

2011年以来,受外企搬离特区税源缩窄和企业所得税广东省市分成比例由“四六”调整“五五”等因素影响,地方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速呈放缓趋势。2011年,地方级企业所得税收入16.13亿元,同比下降1.21%,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49.70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作为地方四大主体税种之一,其增速下降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四、政策建议

(一)促进外企增资转型,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

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产和转型升级,同时引进高质量外资企业来特区扎根发展。一是地方政府优先引进高新技术、高附加值、带动能力强的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外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资格认定,享受特区税收优惠。二是人民银行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引导商业银行支持外企转型升级,对相关贷款项目申请给予优先审批等支持。

(二)采取措施,逐步改善外企经营状况

一是鼓励外资企业转变生产经营策略,深入挖掘和开拓国内市场,拓宽产品销路,改善经营状况;二是地方政府应做好过渡期后的外企经营情况的跟踪调查,结合当前外贸出口下降的形势,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和提升服务等方式,继续扶持外企发展。

(三)利用中央给予“比特区还特”的优惠政策,加快培育税收新增长极

2011年7月底,珠海市横琴新区税收和通关等政策获得国务院的批准,享受“比特区还特”的优惠政策,如对从境外进入横琴与生产有关的部分货物实行备案管理,给予免税或保税;横琴内企业之间货物交易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珠海市应加快相关优惠政策的激活,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细化落实,加紧做好相关实施方案,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到横琴落户,使横琴新区早日成为税收新增长极。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珠海市中心支行)

上一篇:中国电力上市公司财务运行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