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视障学生同伴交往

时间:2022-07-14 05:41:28

浅谈视障学生同伴交往

摘要:视障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要在社会中立足首先要能够自如地与他人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其中同伴间的交往是最普通也是最基本的一种交往方式。然而在对300名正常学生和300名视障学生的同伴交往调查研究中发现,视障学生在对同伴的信任度、交往的主动性、交往维持的时间长短等方面都明显低于正常学生。本文从视障学生同伴交往的意义、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四个方面对视障学生的同伴交往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视障学生 ; 同伴交往; 信任度 ; 孤独感; 主动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同伴交往关系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视障者是社会中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要在社会中立足更需要能够自如地与他人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然而在对300名正常学生和300名视障学生的同伴交往调查研究中发现,视障学生同伴交往方面远不如正常学生。

一、视障学生同伴交往的现状

(一)同伴间的信任

视障学生对同伴信任度远远低于正常学生正常学生中67%的同学认为大多数人都值得信任,而视障学生中只有48%的同学认为大多数人值得信任,视障学生对人的信任明显低于正常学生。而低视力学生中48.3%的学生认为大多数人值得信任,全盲学生中49%的学生认为大多数人值得信任。可见低视力和全盲的学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而视障学生中男生中52%的学生认为大多数人值得信任,女生中却只有43.1%的学生认为大多数人值得信任。女生对别人的信任度明显低于男生。

(二)对友谊的认识:相信友谊的存在

普通学生中83.6%的学生认为同伴间存在真正的友谊,而视障学生中则只有60%的学生,而低视力学生中54.6%,全盲学生中67.1%的学生认为同伴间存在真正的友谊。可见对友谊的信任程度视障学生明显低于正常学生。而视障学生中全盲同学比低视力同学更相信友谊的存在。

(三)在跟陌生同伴交往的主动性方面

正常学生中有31.9%的学生愿意主动跟陌生人交谈,而视障学生中只有21.1%的学生愿意。可见视障学生跟陌生人交谈的主动性明显低于正常学生。

视障学生中男生有24.2%的学生愿意主动跟陌生人交谈,而女生中有26.5%的学生愿意主动跟陌生人交谈。在跟陌生人交谈的主动性上,不同性别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四)同伴间交往维持的时间长短方面。

正常学生中91.6%的同学同伴间交往维持时间比较长,而低视力学生中76.3%跟同伴交往维持时间比较长,全盲生中84%的同学同伴间交往时间比较长。可见在跟同伴交往维持时间长短方面,正常学生与同伴之间的友谊维持的时间要明显比视障学生长。而视障学生中全盲学生与同伴间友谊维持时间又比低视力学生长。

对于朋友交往维持的时间长短方面,不同年级之间有差异,小学中68.1%的同学同伴间交往维持时间比较长,而初中同伴间交往时间维持比较长的比例是86.2%,高中为84.2%,职业中专为98%。可见小学时同伴间友谊还不是很固定,到了初中和高中后同伴间友谊相对稳定,而到了职业中专后友谊则特别稳定。

对于朋友交往维持的时间长短方面,不同家庭收入等级之间差异显著。随着家庭收入的减少,同伴间友谊维持的时间越长。家庭收入中等以上的学生同伴间交往时间维持比较长的比例为74.2%,家庭中等以下收入的学生同伴间交往时间维持比较长的比例则上升到85.4%,贫困家庭学生同伴间交往时间维持比较长的比例上升到88%。

(五)孤独感

视障学生的孤独感明显比正常学生的高,正常学生中有6%的同学经常感觉孤独,而低视力学生中有23.2%的学生经常感觉孤独,全盲学生中有11.3%的学生经常感觉孤独。可见视障学生比正常学生更加孤独,而视障学生中低视力的比全盲的更孤独。

视障学生中,不同性格的学生的孤独感也有差异。内向性格的学生中48.1%的学生经常感觉孤独,中性性格中17.2%的学生经常感觉孤独,外向性格中14.7%的学生经常感觉孤独。可见内向性格的学生孤独感最强。

(六)交友技巧

视障学生的交友技巧明显不如正常学生。正常学生中有6.55%的学生经常被误解,而低视力学生中20.6%的学生经常被误解,全盲学生中12.7%的学生经常被误解。

二、视障学生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

(一)信任度低

视障学生对同伴信任度远远低于正常学生,尤其女生更不容易相信别人。其次,对友谊的信任程度视障学生明显低于正常学生。尤其低视力同学更不相信友谊的存在。

(二)主动性低

视障学生跟陌生人交谈的主动性明显低于正常学生。

(三)维持时间短

视障学生与同伴之间的友谊维持的时间要明显比正常学生短。尤其是低视力的学生、小学的学生和家庭比较富裕的学生。

(四)孤独感高。

(五)交往技巧缺乏。视障学生的交友技巧明显不如正常学生。

三、视障学生同伴交往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视障学生由于自身生理缺陷引发

由于视力障碍,他们看不见别人的行为,因此琢磨的更多,思考的也就更细,对事物也就会产生更多的怀疑。同样,对人也会产生怀疑,对人的信任度也低。

另外视力的障碍使他们有时不方便主动跟别人交往。而且视障学生交往的圈子大多也是视障学生,他们无法从对方身上学到好的交往技巧,因此也就不会交往。

另外生理缺陷导致的自卑也让他们往往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样样不如人,因此也就不敢主动跟别人交往。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塑造儿童个性、形成品质,养成习惯,发展能力的重要场所。父母或养护人是第一任导师,是盲童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因此,家长的心理状态和家庭教育对盲童身心发展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家长不能接受现实。有的家长能正视盲童的生理缺陷,冷静考虑教育方法,研究盲童生理、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缺陷弥补措施,在家长的影响下盲童会得到正常的发育和发展。但有的家长宿命论严重,认为失明是前世作孽,老天报应,羞于让孩子见人。他们常常把盲童藏匿起来,从孩子小时侯起就不让他们出门,不准他们见人,甚至对外不承认家中有盲童,以致造成学生被动交往、不敢交往的现象。

有的家长自身患有严重疾病或本身就是盲人,他们自己的交往就存在问题,因此孩子不能从家长身上学到正确的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有些家境贫困,家长无力教养子女,对孩子态度冷漠,甚至视为累赘。由于得不到父母抚爱和家庭温暖,就容易产生孤僻、多疑、冷漠等心理;个别家长本身品质恶劣,经常喝斥、责怪、打骂虐待孩子,这样家庭容易使孩子向胆怯、怯懦或残酷无情两个极端发展,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主动性差、对人不信任等问题。

也有父母负罪感严重,认为子女的视觉障碍的痛苦是自己造成,深感内疚,总觉得对不起孩子。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孩子已经是残疾了所以他们对孩子千依百顺,以至造成孩子自私自利、自我中心等心理。

从小缺少同伴。盲生自己外出不方便,家长也不让外出,而且伙伴也不愿意跟他玩,所以从小就没有交往的圈子。这样既养成了他们孤僻的性格又学不会跟人交流和交往的技巧。

(三)社会的原因

虽然对残疾人的尊重与保护呼吁的声音越来越高,但是还有一些人会瞧不起残疾人,调查显示正常人大多数不愿跟视力障碍的人交往,甚至低势力学生中有一部分不愿意跟全盲学生交往,也会让学生产生不存在纯真的友谊这种想法。甚至正常人中有侮辱残疾人的现象,导致他们不敢跟正常人交往。有些后天失明的学生,他们失明前后可能会遭遇一些人情冷暖,因此他们有些也会对友谊产生怀疑。

四、改进视障学生同伴交往的措施

团体心理辅导。针对视障学生交往时自信心不足的问题,我们通过心理辅导活动课和心理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的团体辅导。选取自信心低的学生组成自信心团体辅导小组,每周一次团体辅导活动课。另外在某些班级也进行了班级的自信心辅导,收到良好效果。另外我们通过心理活动课《体验信任》、《愉快接纳别人》等,增强学生的信任度、增进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等。而且发动全校任课老师齐动员,每人上交心理主题班会课活动设计(或教案)2-3篇,班主任每人上交一节心理主题班会,并选出10名老师出示了公开课和心理班会观摩课,组织课题组老师观摩、学习、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课题组老师团体辅导的能力。

组建学生团体沙龙,设立心语信箱,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校广播站开设“心灵之声”专栏,定期出版心理小报《心语杂志》。

组建学生团体沙龙,让学生自己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心语信箱、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是专门为那些有心理困惑又不敢面对心理辅导老师的学生设置的;校广播站“心灵之声”每周定点时间播放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学校心理小报《心语》杂志每月一期,有汉文版、盲文版和有声读物,满足了不同视力学生的需求。

跟家长沟通,改善家庭教育方法。利用开学、放假及周末家长接学生的时间开设家长会或跟家长单独沟通探讨视障学生的家庭教育方法。另外还通过家庭教育报和家访的方式跟家长沟通教育孩子的方法。让家长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走出去。

组织结对活动,让同伴关系好的学生和同伴关系较差的学生自愿结对,帮助内向的同学找到结对的伙伴。其次学校组织各种兴趣小组,比如美工小组、音乐小组等,还组织了各种社团,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互相交流,增进了解,慢慢结成新朋友。

通过全校师生的盲行体验,让大家更理解视障学生,让低视力同学也更了解全盲同学的处境,促进大家更主动的跟视障学生交往,更加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相信友谊,相信别人。

成立朋辈心理互助团。每班选出一名心理委员,组成朋辈心理互助团。由心理老师每周一次对他们进行培训,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为同学们及时疏导心理问题。

(七)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个体辅导。既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开设心理辅导课和开展专题心理辅导辅导讲座,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又立足于学生个体发展,积极开展个体心理辅导或咨询活动。我校于2004年初开设了心理辅导室,由课题组成员心理学专业教师值班,为同学们进行心理辅导、咨询、排忧解难。心理个别辅导遵循“尊重、同感、保密”原则,倡导“理解、接纳、疏导、启发”的思路,每学期接待100多人次的咨询。

五、视障学生同伴交往研究取得的成效

通过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视障学生通过大家的努力,视障学生同伴交往的信任度有了一些提高。对同伴的信任度由实验前的48%上升到55.2%,而相信友谊存在的同学也由实验前的60%上升到67.5%。同伴交往的主动性也有了明显提高。视障学生愿意主动跟陌生同伴交往的比例从实验前的21.1%上升到25.3%。视障学生的孤独感也明显降低了。2009年11月份做的调查显示,我校视障学生的孤独感已经降到13.5%,可见比实验前测的学生的孤独感为23.2%有了明显的降低,另外学生的交友技巧也得到了提高。参考文献:

[1]《视力残疾儿童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彭霞光著 华夏出版杜

[2]《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沈家英 陈云英 彭霞光编著 华夏出版社

[3]《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陈立春主编 河海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体育教学中意志品质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