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山武晷集》原文及译文

时间:2022-07-14 04:03:57

咸丰元年抄本《鄂王武论》中的“倚山武晷集”(他本有不同命名,如王质抄本,命名为“倚山武论叙”),是康熙三十八年倚山(姬龙峰)的发小、上官理存天先生为姬公所作的序。意义十分重大。

从此序中,我们可以了解姬公龙峰的大致生平事迹。如姬公文才武略,正式登门拜师受业的弟子多是书生(他本记载,姬公弟子八百)。

对照它本,可知,由于历史的局限,文字狱的环境,上官理存天在介绍姬龙凤的时候,许多事情未提,只能是含糊其辞“奈之何哉?!奈之何哉?”。在《姬龙凤自志》中,可以看到姬公更多生平事迹等历史重要信息(适当时机公布)。

这些可谓是中国武学最珍贵的文献。因为中国武林中,还没有发现其它门派创始人自己及其发小好友的直接文字。

序言之后,姬公家乡弟子王际温先生的徒弟陈常先生,为上官先生的序文加了批语。

康熙己卯(康熙三十八年)上官理存天先生序《倚山武论》拳谱,不仅是现存中国最珍贵的拳谱,同时也是明末清初史学界新发现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

笔者现将核对过的序言全文及其参考译文,一并列出,供各位参考。

以下序言原文(造字处未能辨识,有待高明指教)

倚山武晷集

倚山,余同乡,余总角友也。未冠时,芸奋志殚悬梁之苦,营火勤修奋刺股之恨。

余阅其经术,日:既明。既取青衿如拾芥;览其文章,日:入式。果有朱衣以点头。既优康马之学问,复娴宗岳之兵法,诚哉之武才也。

具使躬荣阶,允建致泽之弘功,名标武弁,信立安定之奇搿

奈何怀丘园,未见旌之界;藏器渭演,弗闻车服之风;久困衡门以养志,恒塞泉石以娱情。

惟是徒与及门多士辈,朝讲朱程之书理,夕谈殴藕之文章;昼秤孙吴之兵策,夜述黄尉之战书。碌碌劳终身焉已矣。

嗟嗟,孰使之哉?时也?耶,而非也。命也?人耶,而非也。天也!

呜乎!倚山乎!安命已耳!顺天已耳!奈之何哉?!奈之何哉?!是为序。

年家眷弟上官理存天拜题

告皇清康熙己卯岁菊月望元日撰于从修微室

读上官先生叙,可谓深知太先生者哉。

晚生陈常谨志

以下为笔者的译文

《倚山武晷集》(序)译文

倚山是我同乡,是我的发小。二十岁之前,在书斋里像古人孙敬悬梁、苏秦刺骨一样地发奋读书。

我阅读他的经学论文,说:已经完全明理,取胜于其它读书人,如手到擒来;又看他的文章,说已经合乎程序。后来果然中式(为顺治八年文举人)。

(倚山)既擅长唐朝经学大师康子元(治《易经》、《老庄》之学)与大唐贞观朝宰相马周(勤读博学,精《诗》、《书》,善《春秋》)的学问,又娴熟宋宗泽与岳飞的对金胜战之道的实用兵法,真是武将之才啊!

倘若(倚山)有机会为亲自国家效力,相信会建旷世奇功,以武功垂名,一定能立下国定邦之功。

无奈(倚山)怀才隐逸,没有机遇,空有本事,无从施展。长期困在乡野养心明志,一直在野里与山泉为伴抒怀。

好在,弟子门人多是书生,早上,为学生讲解程朱理学之课,晚上教授欧阳修苏轼的文章;白天解析孙子吴子的兵法,夜里阐释黄公尉缭子的战书。就这样劳碌了一生。

叹!叹!什么造成的啊?天时吗?是,又不是。是个人的命运吗?是,又不是。是天意(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啊!

唉!倚山啊,安身保命罢了。只能顺从历史大命运罢了!个人改变不了天意啊,有什么办法呢?

以此做为序。

倚山的兄弟上官理存天

敬书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农历九月十五日从修微室

以下为倚山之晚辈陈常的赞语:

读上官先生的序文,可以说是上官先生是深知师爷姬龙风先生的人啊。

晚辈陈常铭记在心!

上一篇:大洪拳四步架练习与用法(中) 下一篇:2015青城武术太极捷报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