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研讨论文

时间:2022-07-14 01:52:23

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研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农村义务教育及经费保障机制发展历程;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后存在的新问题;解决对策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我国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师资匮乏问题、我国师资力量的匮乏和师资分布配置的不平衡、公办院校生源减少问题、教育“倒退”现象的出现、改善农村教师待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建立严格的教师职业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和质量关、建立新的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推进社会力量办学,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市场化”、进一步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资助学、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增强对教育经费管理使用的监督、转变办学思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后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师资匮乏、公办学校生源流失和教育“倒退”现象的出现。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新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及经费保障机制发展历程

我国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国在1990年前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师资问题。截止1984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超过95%。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要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明确提出,义务教育是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为此需要制定义务教育法。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到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在2000年总体上实现了“普九”的目标,普九人口覆盖率和初中毛入学率均超过85%。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新的《义务教育法》明确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明确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截至2007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9.3%,实现“普九”的县数已占全国总县数的98.5%。

2000年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村教育集资和教育费附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逐步纳入财政预算,经费投入由以农民为主承担转为以政府为主承担。2006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007年,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008年8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的通知》,规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2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后存在的新问题

2.1师资匮乏问题

我国师资力量的匮乏和师资分布配置的不平衡,以及教师待遇的城乡差距,教师心理负担大等因素直接导致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在农村,800万教师承担着6600万中小学生的教育,这个庞大人群的生存状态直接关系着整个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师多数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偏低。以小学为例,小学教师中有71.2%的人认为教师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其它行业生活水平,25.0%的人认为与当地其它行业生活水平持平,而认为教师生活高于当地其它行业生活水平的只占3.1%。由于工资较低,又缺乏保障,不少地方教师流失严重。

2.2公办院校生源减少问题

随着近年来私立学校的兴建与壮大,农村公办学校受到极大冲击,生源流失严重,教学管理松懈,教师积极性低落,教学质量急剧下滑。长期以来,由于经济、观念、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城乡之间,公办与私立学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

2.3教育“倒退”现象的出现

农村义务教育的“倒退”现象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设施和教育公平方面。部分农村小学只开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程,与十年前相比少了体育、美术、音乐、历史和自然等课程,不利于学生增长见识和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学设施方面缺乏财政支持,房屋破旧、桌椅残缺在很多农村小学都存在,部分农村初中基本上不上实验课,这与十年前相比确实是在倒退。教育公平方面主要是贫富与学历高低直接挂钩,在升入高中就学机会上,穷人家的孩子远远低于富人家孩子。

3解决对策

3.1改善农村教师待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改善农村教师待遇。首先,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在现有状况下,应保证农村教师工资不低于国家标准,实施农村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并及时发放;其次,改善农村教师办公条件及生活条件。在合点并校的同时为农村教师配置完备的办公教学及生活设施,鼓励教师扎根农村教育。

建立严格的教师职业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和质量关,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改一次性资格考核为多次考核;逐步提高新聘教师的学历层次,特别是第一学历要求;建立规范的教师聘任制度,面向全社会招聘、录用愿为农村教育作贡献的合格教师。

建立新的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继续教育是农村教师实现观念转变和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应当定期为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并适当地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以及校本培训,以便更好地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2推进社会力量办学,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市场化”

在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中,要积极吸引民间资本的投入,使义务教育的投资主体呈现多渠道和多元化的情景。这样既能减轻政府办教育的经费负担,又能满足人们对教育多元化需求,给教育界带来活力和竞争的氛围,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一,进一步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资助学,筹资办学,建立一批私立学校及公办民助学校。把社会力量办学作为政府办学的补充,同时加强对其进行监督与引导,从而拓宽教育投资渠道,增加教育投入。

第二,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义务教育模拟市场化。政府应退出教育的竞争性领域,改变以前与学校纯粹的行政隶属关系,扮演教育市场的监护者,教育质量的监督者和教育消费的保障者。

3.3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增强对教育经费管理使用的监督

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正常运转,既要弥补历史性欠账,又要改善现在恶劣的办学条件。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更有效的教育经费投入、管理和使用机制。

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提高国家财政性经费支出比例,同时增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的额度。加快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只有用法律形式规范各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才能从源头上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尤其要建立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

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建立一个既有权威又有权力的监督机构,每年不定期的对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进行审计监督,并及时采用公开、公正、透明的方式将监督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特别是接受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的监督。

3.4转变办学思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农村义务教育要为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服务。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过去生产性质的应试教育办学思想,积极推行服务意识的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价值主体,确定“为‘三农’服务”的价值取向,逐步实现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首先,实现职业教育大众化,缓解升学压力。适当加大地方和学校在国家指导下独立设计的课程内容和课时数,紧密联系当地农村实际,因地制宜,突出当地特色,做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与教材编写工作,并将职业教育渗透到初中教育中,在初中二年级或三年级对学生进行分流教育,从而同时实现“升学有望”和“致富有路”,发挥农村教育“为农教育”、“强农教育”的作用。

其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引进外语、计算机及音体美等方面的专业教师,并按国家标准和地方制定的场地、器材配备目录进行建设,为农村学生提供平等的素质教育机会,全方位挖掘农村学生的潜力,为国家输送更多的音体美等方面的预备人才。

上一篇:会计伦理学次序道理研究论文 下一篇:刑侦人员争先创优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