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群流脑疫苗与A、C结合流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分析对照

时间:2022-07-14 11:27:20

A群流脑疫苗与A、C结合流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分析对照

【摘要】目的:了解A群流感和A + C 群流脑结合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评价两者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2000名健康儿童,其中1000名接种A群流脑疫苗,另外1000名接种A、C结合流脑疫苗,观察两者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的强弱。结果:接种A群流感疫苗26人发生不良反应,接种A、C结合流感疫苗31人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人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以发热为主。结论: A、C 群结合流脑接种后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A群流脑疫苗较差,但差距不大。

【关键词】A群和A、C结合流脑疫苗;不良反应;对照

前言:近年来,我国医学行业一直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已经解决了很多医学上的难题,为我国居民的健康提供了保证。对于幼儿来说,易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而通常我们使用的方法就是提前接种流脑疫苗。目前我们使用的是A群和AC结合流脑疫苗,为了了解两者接种后不良反应情况来进行对比,从而比较两者的优缺点,选取2000名儿童进行接种比较。本文将详细介绍有关情况。

1对象和方法

1.1选取对象

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0的2000名儿童,近期无流脑疫苗接种史及其接种禁忌症并符合接种条件,以知情同意、自愿参加为原则。,其中1000名接种A群流脑疫苗,1000名接种AC结合流脑疫苗。

1.2接种方式

按照疫苗使用原则对 6 月龄及以上儿童进行 A 群及 A + C 群流脑结合疫苗接种。A 群流脑采用 2 剂次接种程序,两针间隔不得少于 3 个月。A + C 群采用 2 针的基础免疫程,2 针程序主要按 0 ~ 3 月间隔时间执行 。接种经左右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交替注射,注射剂量为 0. 5 ml /(剂・人)。

1.3观察内容及方法

接种前了解接种对象近期的健康状况、有无感冒发热、有无过敏史等,上次接种流脑疫苗有无不适。接种后在接种点观察 30min 后无特殊再离开。观察时间:疫苗接种后 6、24、48h 和 1 个月,随访观察受试者。观察内容包括:①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②全身反应:发热、烦躁哭闹、淋巴结、皮疹、腹泻等各种症状及体症。观察结果详细记录在接种不良反应监测调查表。

1.4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按 《预防用疫苗临床试验不良反应分级标准指导原则》的判断标准分类。局部反应包括注射部位出现疼痛、皮肤粘膜、硬结、红、肿、皮疹 ( 注射部位) 、瘙痒等; 全身反应包括发热、变态反应、头痛、疲劳、乏力、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

2结果

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症状以轻微多见,反应持续时间短,以红肿、瘙痒、疼痛、发热、呕吐、腹泻和持续哭闹为主,按照 “预防用疫苗临床试验不良反应分级” 标准发生 3 级及以上不良反应,主要以发热、呕吐和腹泻为主,偶见接种后荨麻疹,但预后良好。在接种72 h 内发生的不良事件,A 群脑流脑疫苗第一针完成接种 发生不良反应共 18人,反应总发生率为 1.8% ; 第二针完成接种 发生不良反应共 8人,,反应总发生率为0.8 % 。A 群 C 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第一针完成接种发生不良反应共18人,反应总发生率为1.8% ; 第二针完成接种1发生不良反应共 13人,反应总发生率为 1.3% 。

3讨论

3.1对比分析

国内目前用于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疫苗主要有国家免费提供的 A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AC结合流脑疫苗,这两者疫苗的使用有效地降低了流脑 A 和 C 群的发病率,保护了易感儿童。本次通过 A + C 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接种后人体反应观察,发现无论是 A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还是 A 群 C 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都较低,低于文献报道的相同厂家产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或和文献报道相当; 与不同厂家 A 群 C 群结合疫苗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略低。反应症状体征轻微,持续时间短、恢复快。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和胃肠道反应 仅 需 休息、简单治疗就能好转痊愈或自行好转痊愈,而不需治疗。A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发生严重不良反应2例,A 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病例 8 例,经过积极治疗也恢复健康,可见两种疫苗安全性是可靠的,但是相对于A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 群 C 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不论是局部反应还是全身反应或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前者。[1]

3.2调查影响因素

造成 2种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不同,可能原因是疫苗固有成分造成不良反应有所差异,也可能由于目前 A 群 C 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为二类疫苗,儿童家长在为儿童接种有价疫苗后,对疫苗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免疫效果更加关注,使得发生不良反应的报告率更高。

3.3优缺点对比

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接种流脑疫苗后能有效激活辅T细胞和T记忆细胞,不能诱导产生免疫记忆功能,免疫保护时间短暂,再次免疫接种不能产生加强免疫效应。同时,脑膜炎多糖抗原虽能诱导产生Ig M和Ig G 抗体,但人类所产生的 Ig G 主要是 Ig G2 亚类,而人血清 Ig G2 亚类抗体出现较迟,一般要到 8 ~ 12 岁才能上升到成人水平,这可能与分泌 Ig G2 亚类抗体的 B淋巴细胞发育迟缓有关。故此,婴幼儿接种多糖疫苗后,只能产生短暂作用的 Ig M 抗体。A 群多糖疫苗可在婴儿 ( 甚至在 6 月龄以下幼婴) 体内产生抗体应答,惟水平较低; C 群对 2 岁以下儿童没有免疫原性,所以 A + C 群流脑多糖疫苗不能用于 2 岁以下儿童。因此接种 A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 A 群 C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对于预防流脑存在一定缺陷,特别是 2岁以下婴儿不能得到完全有效的保护。而AC结合流脑结合疫苗经过技术处理,使其能适用于 2 岁以下儿童,有效弥补了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A群流脑疫苗的缺陷。近几年随着 C 群脑膜炎发病率不断升高,为了防病需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 A 群 C 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却忽略了 A、C流脑结合疫苗接种后有较多的不良反应。所以,两者各有优缺点,在接种前应该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接种有疫苗的种类。[2]

结语:上述全文比较了接种A群流脑疫苗和A、C结合流脑疫苗在接种后的不良反应。通过对比发现两者不良反应现象处于同一级别,但是A、C结合流脑疫苗相对于A群流脑疫苗较高一些,但是并不明显,但是对于婴幼儿来说,A、C结合流脑疫苗对于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更加具有普遍性,可以包含各个年龄段层次的幼儿。除此以外,需要多多注意对婴幼儿接种后的护理问题和接种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治愈问题,才能保证幼儿的健康。

【参考文献】

[1]李亚南,莫少军,周富昌,梁丽,农艺,唐静,杜宗利,叶强.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的免疫效果[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4(08)

[2]车鑫仁,许二萍,潘金仁,刘艳,奚颖,彭健,朱建慧,方涛,钱晨颖,陈利华,陈恩富.A群和A群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接种不良反应观察的比较[J]. 浙江预防医学. 2013(11)

上一篇:“网友说我家是温州富商,我的妈呀,我是个东北... 下一篇:二手车的春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