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地指导聋生提高阅读能力

时间:2022-07-14 08:46:45

有效地指导聋生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 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听障学生由于受到听觉器官不同程度地损伤,造成听力障碍,无法像健听儿童那样通过听来获取和发展语言,聋校语文教学则肩负着教会聋童说话,掌握语言文字,让他们能与社会无障碍地交往,发展智力、抽象思维,学好文化知识能与健听人一起充分享受同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在聋校中年级语文教学中要求:通过强化口语、句段训练及读写并举的教学方式来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观察能力,继续提高聋生听(看)话、说话能力,具有段的阅读能力及表达能力。当他们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后,阅读对他们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该如何有效地指导聋生提高阅读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指不需要别人的强制,也不要自己的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大部分学生因为识字量不够,对语言文字理解能力有限,导致学生盲目地阅读,有的用手指着读,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使得学生的阅读速度变慢,阅读效率低下。因此,在阅读的全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使用工具书、“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摘抄则是完成这个过程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我要求学生备一本摘抄本,每学完一篇课文或是阅读一篇文章后都要摘抄优美词句。同时还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于语文基础不太好学生,我要求做到“应该在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下圈点、勾画,并多读几遍;”对于一般学生,在熟练地大量、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精读,再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段落,摘抄下来;“对于具有较高阅读水平的学生,我们要求做到”进行预习性的大量阅读,收集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材料、词句、文段,摘抄下来,并想一想,说一说,好在哪里,然后把它们记下来。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注重阅读主体的自主性。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这样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代替。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及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习兴趣是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他们更易直观地接受新鲜事物,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通过形象的表演,丰富的表情及夸张的口型,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多种感官的综合活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一方面,我们冲破教科书的局限,带领学生走进书海,使学生对大量的图书感到新奇、兴奋,随之产生阅读的欲望;另一方面,在大量阅读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爱好,自由地选择阅读书籍及内容。如:童话、神话故事、寓言、作文、成语故事等等。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效果。

三、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我总是有目的教给学生如何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形式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首先做好预习。学习一篇课文前,引导他们先通篇粗读,生字新词做好记号,并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理解字词意;后重点细读,做到边读边想,细心体会字句的意思,做到圈点勾画,标出重点词句;最后品读美句时做上批注,写出自己对句意的理解、体会和感悟。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大理解的要反复读、反复想;辅导他们先了解文章的大意,后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学习《检阅》这篇课文时,我指导学生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时,从“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中的“棒”下手, 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观众说这两句话,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认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他们的队列很整齐”,有的说“博莱克虽然腿不方便,但是他走得很精神”,有的说“博莱克很自信,乐观”,还有的说“队员们尊重博莱克,平等对待他”。同学们由表及里地谈出了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其次鼓励学生质疑。“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答案更有价值。”在阅读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这可以让学生深化对文章的掌握。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质疑。引导学生运用扩展性阅读方法,进行直接的再造想象,进行自由地联想,进行延伸对比。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创见。

四、笔谈训练

听障孩子在学校能和老师同学无障碍地沟通交流。可是回到家与父母,走上社会与健听人大部分学生是无法与他们无障碍交流。周末孩子回到家,大部分家长与孩子之间都是简单的沟通,不能完全用手语和孩子交流,不能深入到孩子的内心,真正了解孩子。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惑。所以在课余时间,我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笔谈”本。当孩子不想用手语表达内心的想法时,我会以笔谈的形式与学生对话、谈心,并及时纠正他们语句上出现的错误。我还建议学生家长双休日在家与孩子多进行文字交流。孩子出门可带上笔谈本与健听人交流。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语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孩子与他人交住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发现孩子书面语的表达能力与自信心都有所增强。

阅读教学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教师要真正地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能阅读”、“会阅读”。“大量阅读,自主摘抄”立足于在“读”的过程中抓住目标,开发思维;在“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强调在“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再次发现、重组知识、独立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聋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做为他们的教育者,应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及方法进行阅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通过作品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上一篇:在游戏中发展幼儿数概念 下一篇:在多层次实践环节中培养控制领域专业学位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