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提高初中数学错题订正的有效性

时间:2022-07-14 08:03:31

因势利导,提高初中数学错题订正的有效性

摘 要: 有的学生同样的题目多次出现失误,即使多次讲解仍无法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因此做好错题订正,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从中积累做题经验,以提高初中数学答题的正确率,这是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师首要完成的任务。如何结合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针对其性格特征,融合新教学理念,提高初中数学错题订正的有效性,本文将围绕这一论点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错题订正 有效性

在初中教学阶段,教师与学生忽视了错题订正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重视错题整理,部分自控力较好的学生能够根据学习情况适时进行错题整理,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却无法完成这一任务。由于教师引导与监督力度不够,因而无法提高错题订正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下面着重探讨错题订正有效性的措施。

1.初中数学错题订正的实际状况

(1)积极性差,为了完成任务才进行订正。初中学生对自身要求不严格,其在订正错题时,多数追求题目的最终结果,至于该结果得出的具体推理过程与原理、定理的运用则视而不见,即使让学生练习教师刚刚讲解完的错题,也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的结果。这导致以下几种情况十分普遍:选择题只改选项、填空题只改答案、计算题只订正正确的结果,缺乏对推理过程的记录,使得错题订正流于形式。

(2)不复习已经订正的错题。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论证了复习的重要性,而一些初中学生对已经订正的错题进行“封杀”,不复习,不反思,仅将其“束缚”在笔记本中,因而使错题订正失去了意义。

(3)教师对错题订正缺乏有效反馈。教师在检查作业时,过度重视学生的“完成率”,忽视了作业完成的质量,在评价学生所订正的错题时,只关注结果的订正,对于题目的推理过程,答题思路,公式定理的运用缺乏考核。另外,教师应定期将错题进行整理,进行数量、单位等方面的调整,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从而真正发挥错题订正的价值。

2.实现错题订正有效性的措施

(1)引导学生推理错题订正步骤,调动其主动性。教师应将学生出现失误的题目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参与答案推理过程。例如,音乐厅观众席第一排有m个座位,其后面各排的座位都比前排多1个,假设a为第n排的座位数,当m=18,a=22时,a是多少?该题目含有较多的字母,容易引诱学生进入答题误区。这时,教师可提问第一排的学生,规定这便是大礼堂的第一排,有18个座位,那么,有22个座位的应该是哪排?提醒学生注意后一排比前一排多1个座位这个条件,进而得出结果,这是第5排。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错题的记忆。

(2)创新作用“错题集”。教师应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笔记本作为错题订正本,除了整理错题之外,还应对“容易出现失误的题目”、“粗心大意题目”等进行认真分析,将“练习错题”与“考试错题”分开,在订正错题时,将题目摘抄或剪下来贴在错题本上,先将自己错误的答案或过程写在订正本上,然后根据教师的讲解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更改,也可用便利贴将题目出现的公式、定理整理下来,以找到出题原理,加深印象;另外,对错题进行“二次分类整理”,设立“图形题目专区”、“速度、距离错题专区”等,认真分析错题,找到该类题目的共性,为今后做题提供经验。

(3)因势利导,达到错题订正的价值。首先,应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对其进行合理分组,以发挥小组的督促作用。其次,对不同类型的错题设定不同的订正标准。例如,选择题,教师应规定学生标注具体的推理过程,以及自己出现失误的原因(粗心、计算失误、不会);应用题,应仔细检查自己的答题步骤,查看是其中的步骤出现错误,还是计算结果错误。在了解错因之后,结合教师的讲解,进行科学订正,通过设定此类标准,以规范学生的订正行为;再次,发挥小组监督与榜样带头作用,教师在检查学生的错题订正本时,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抽查,评选出小组“错题订正达人”,认命其为该小组“错题订正组长”,负责督促本组同学完成错题订正,树立学习榜样,激发学生的“错题订正竞争”意识,提高错题订正的有效性;最后,错题新做,帮助学生温习已学知识。教师对学生所出现的错题进行再次考核,以试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错题的掌握情况,对于出现的错题,由学生负责讲解,如果学生不能胜任讲解,就可引导其参考“错题集”,使其认识到错题集的真正作用,能够有效利用错题订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结语

初中数学错题订正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应结合学生特征、教学情况、学习任务灵活处理,从而提高错题订正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国强.小学数学错题教学的探索[D].聊城大学,2014.

[2]杨雪苹.高一学生数学错题管理的现状调查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王金.初中数学习题课课堂效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4]张洛仪.高一学生数学错题管理的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 下一篇:小学数学中的教学方式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