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找,你的自卑感因何而起

时间:2022-07-14 06:25:43

自卑感的形成是多因素、多方面的,涉及自身素质、家庭环境等。有人因先天不足(如身体缺陷)而自惭形秽;有人则由于在后天的境遇中有不同的人生历程,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不同的认知等而自我诋毁。本文仅对易导致自卑心理的几种失真的认知作些介绍。同学们或许可参照对比一下,看看有无符合之处,以励改之。

1.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这是一种以极端的非此即彼的方式评估自己人品的倾向。例如,有位同学一直认真好学,考试成绩总在90分以上,而这次考试得75分。于是他得出结论:“现在我全完了。”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形成了至善至美主义的基础,它使你害怕任何错误和缺点。由此你将把自己看作一个彻底的失败者,且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分文不值。

2.以偏概全

一位心情不佳的生意人看到他的车窗上有一滴鸟粪,他思忖:“真倒霉,鸟儿怎么总在我的窗上拉屎!”这就是一个以偏概全的例子,其实当问起他的既往经历时,他想不起还有另一次鸟粪拉在车窗上的事。一位害羞的年轻人鼓起勇气向一位姑娘提出约会,由于已有约在先,姑娘婉言谢绝了他。他于是想:“没有姑娘愿意同我约会,我的一生将在孤独和悲惨中度过。”在被扭曲了的认识中,他断定,姑娘的一次婉拒就是永远的奚落,而且所有的女性都有完全相同的鉴赏力,为此他将永远被女性所拒绝。

3.心理过滤

在某一境况中,你只捡出一个消极的细节,且老惦记着它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当你消极悲观之时,你带上一副“有色眼镜”来排除一切积极的事物,而只允许消极的事物进入你的意识中。因为你忽略了这个“过滤过程”,你断定事事不尽人意,处处皆为败者。

4.贬抑积极的事物

大多数对于恭维的反应是这方面的常见例子。当有人赞美你的容貌或夸奖你的表现时,你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他人只不过是寒暄应酬而已”。如果你不断地对好事泼冷水,那么在你眼里,生活便显得暗淡又冷漠了。这样做的结果只是通过贬抑积极的经验,以维持一个消极的信念。而这个信念显然既不真实,又同日常经验相背离。

5.仓促作出结论

尽管没有能够令人信服的支持你的结论的明确事实,但是你仍然作出了消极的注释。这里又有两种情况。一切瞎猜测,主要表现在你轻率地作出有人正在消极地与你作对的结论,但又无法对此作出确切的证明;另外则是预言家的迷误,你毫无根据地预言万事不如意,且相信自己的预言是既成事实。

6.夸大其词

你要么过分夸大某些事物的重要性(诸如你的失误或他人的成就),要么过分贬低某些事物,把它们说得微不足道(如你的品格或他人的缺陷)。有人将此称作“双目显微镜的把戏”。正因为你带着那副错位的魔镜来看待一切,所以你总是夸大自己的缺陷,贬低自己的优点。

7.情绪推理

你把自己的情绪当作真理的证据。你的逻辑是,“我觉得像一个失败者,所以我是个失败者”。或者说你的思想及信念在“跟着感觉走”,而这种“感觉”本身就是失真的、消极的。

8.虚拟陈述

你努力用话语“我应该这样做”、“我必须那么干”来督促自己。这些陈述使你觉得沮丧和愤怒。因为你这么督促自己,其实在思想上已对自己持消极和否定态度。结果会适得其反,你最后会以无动于衷、无所行动而告终。

虚拟陈述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情绪纠葛。当你的行为够不上你的标准时,你的“应该”和“不该”就产生了自厌、耻辱和内疚的情绪。当别人的所作所为够不上你的期待时,你将感到痛苦、失望、固执己见且自以为是。你要么不得不改变你的期待以迎合现实,要么因别人的行为而恹恹不乐。

9.诅咒和乱比附

这是以偏概全的一个极端形式。你没有描述自己的过失,而是把自己臭骂一顿。例如当某人所投资的股票价格下跌而非上涨的时候,他想到的是“我是一个失败者”,而不是“我犯了个错误”,一棍子把自己“打死”。乱比附则指用一些不确切又导致心情沉重的话语描述某件事情。例如,一位正在减肥的妇女吃了一碟冰淇淋后自责道:“我真令人讨厌,真可恶,我是一头猪。”由于她吃了整碟冰淇淋而产生的这些想法使她感到非常不安。

10.人格化

你想对某件消极事件追究责任,但又找不到根据,于是你轻率地得出结论:所发生的事件是由于你的过失引起的,或者发生的事件证明了自己的无能。即使在不必由你负责的情况下,你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人格化使你感到一种若有所失的内疚。你觉得由于自己的缘故而出现了不幸和苦难。你觉得自己该对所有的痛苦负责,于是你把整个世界都压到自己肩上,由你来承担所有责任,其实你把对别人的影响力和对别人的控制这两件事混为一谈了。

看了上述介绍,或许你已经发现了自己产生自卑感的原因。“换种脑筋”思考问题,你就不会再陷入自卑心理的陷阱了。

上一篇: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下一篇:学会在新坐标系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