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辐射效应的研究

时间:2022-07-14 06:05:15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辐射效应的研究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形成了以竞赛主体为承载的强大能量场。本文通过建立辐射模型细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对大学生参赛群体的正反馈辐射、对高校教育系统的外强辐射、对社会及企业创新活力的弱辐射的研究,并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和大学教育理念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竞赛 辐射效应 辐射模型

中国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志码:A

1998年,清华大学首次将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引入亚洲,开创了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之先河。发展至今,覆盖全国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如火如荼。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引领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带动了一批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众创”现象,掀起了一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广东省尤其是广深两地作为改革高地、开放前沿,属创新创业深化改革大省,而大学生又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为此,项目组成员以广东省作为样本区域,实地走访了广州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惠州大学、东莞理工城市学院、中山电子科技大学、肇庆学院和五邑大学等二十余所院校及内设的创新创业学院,共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00份,有效回收率87.5%;实地调研了广州菲猎咨询有限公司、鸿森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兆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时鲜农产品电商贸易公司等十余家企业,访谈了十四名高校教师,取得了研究的第一手基础资料,并运用现代科学思S进行分析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

本文通过建立辐射模型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对大学生参赛群体的正反馈辐射、对高校教育系统的外强辐射、对社会及企业创新活力的弱辐射的研究,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大学创新教育提出建议。

一、辐射模型概述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形成了聚集大学生、教师、国家战略、社会资源、企业等诸多能量因子的强势能量场,遵循能量传递原理辐射传递能量。依据和本能量场的融合关系及相对角度与距离,形成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辐射效应。第一层的直接强辐射影响的是大学生群体和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在这两个维度上,辐射影响最直接的是大学生,包括参赛的大学生和受本活动影响的非参赛大学生群体。参赛大学生既是能量源泉,又是本能量辐射的最近受体,此双重身份的内化激发作用巨大且影响深远。既影响自身,又影响同学,进而影响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

第二层辐射影响的是社会、企业和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战略。与第一层相比相对较弱,项目组成员定义为弱辐射影响。对社会和企业的辐射影响依循了直接辐射和传递辐射两种方式。大学生作为大学创新创业竞赛能量主体和辐射能量受体,走向社会把能量传递给了社会,走向企业把能量传递给了企业。大学的创新创业竞赛直接吸引了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竞赛活动直接对社会和企业产生辐射影响。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战略的全面践行,大学是主战场,大学生是主力军。大学创新创业竞赛是在主战场上对主力军的训练,既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战略的落地生根,又会对“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战略的调整、完善具有全面的积极作用。

本研究依据以上原理构建了两层5维形态结构模型,对大学创新创业竞赛核心能量场的辐射影响力度、影响内涵进行了科学分析,理清了其内部影响机制和影响因素,为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辐射效应分析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正反馈效应的分析

第一层的直接辐射影响的是大学生群体,包括参赛的大学生和受本活动影响的非参赛大学生群体。以下将通过知识到能力层面的内化进行探讨并借助分析工具对其综合能力进行差异性检验。

1.知识层面到能力层面的内化

一是有助于意识能力层面的培养。竞赛过程所萌发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有利于学生了解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懂得创业要求具备的概念、要素、特征等知识架构,为创业实践奠定基本的知识素养。

二是有助于创业环境的认知。参赛过程中所经历的市场分析、环境分析、竞争分析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认知宏观经济环境、企业及行业环境、把握政策风向,创新商业盈利模式。

三是有助于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撰写商业计划书、现场答辩,不少竞赛还融入了营销实战、商务谈判等环节,鼓励学生体验创业准备的各个环节,包括产品制作、市场评估、竞争分析、营销渠道、财务分析、风险管理和团队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实践,这个过程正是学子从理论知识向实践内化的过程。

2.基于差异性检验的综合能力提升的分析

表1是对大一(参赛前)和参赛后的5分量表中的各项指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结果。根据表中数据,创新思维、创业领导力及策划力的均值差分别为-0.921、-0.917和-0.929,变化幅度最大;沟通力、应变力、资源整合力和自信心的变化幅度次之,均值差分别为-0.793、-0.780、-0.777和-0.720;执行力、团队意识、学习能力和上进心的变化幅度较小,均值差分别为-0.641、-0.664、-0.567和-0.486。整体系数各项维度的Sig值均小于0.05,达到显著性水平,总体呈负相关关系,表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对参赛大学生群体的正反馈辐射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外强辐射效应的分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通过对参赛主体的正反馈辐射,进而影响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以下将通过教育理念、思维及教学实践、教学方式的转变进行探讨。

1.从知识型人才到实用型人才的转变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单纯地教导学生如何创办企业、经营企业,而是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与基本素质,而这些思维和基本素质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同样重要和适用。教育方式更新的前提主要在于教育理念的更新。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被提上一个更加全面的日程,诸多学校将“校本模式”、“区域模式”和“行业模式”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入了创新创业元素,引进创新创业课程、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学生综合测评制度、纳入创业实践抵消学分制度、组织创新创业竞赛及实践和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等,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养体系,从以往的培养知识型人才转变到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创新创业思维的转变。

2.丰富教学实践,改善教学方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及其衍生的诸如赛前培训、创业过程和赛后交流等都有其自身的直接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是教学方式的延伸和理论基础的实践深化,改变了传统的实习即实践的思想。参与创新创业竞赛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花时间、花精力、用脑子去想这个项目如何进展,要去查资料、收集信息,而思维引导下的一系列行为,又会培养出很多能力:信息搜索及筛选的能力、根据信息来作出决策的能力、对内的协调能力和对外的沟通能力……这些都是创业者不可或缺的并且是课堂学不到的东西。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弱辐射效应的分析

大学生作为大学创新创业竞赛能量主体和辐射能量受体,走向社会把能量传递给了社会,走向企业把能量传递给了企业。大学的创新创业竞赛直接吸引了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竞赛活动直接对社会和企业产生辐射影响。以下⑼ü竞赛的践行实施激发社会、企业创新活力及与创新战略的良性互动进行探讨。

1.创新战略的践行激发社会、企业的创新活力

大学创新创业竞赛是国家创新战略的践行实施,调动了最具创新潜力的组织和群体。大学作为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沿与代表,集聚了优秀的师资力量与公共资源,整合了创业创新的信息资源,汇聚了大批有创业意识的年轻人。而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衍生了创新创业的公共平台,将加速学校与国家及企业的相互接轨,加强双向的沟通与联系。以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该赛事参与院校1800余所、组建团队57000多支,参加人数达20多万人,更带动了百万学生参与。赛后,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更是接见了获奖学生、指导老师等。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上海郑明现代物公司赞助的“郑明杯”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进一步完善了郑明集团的商业模式、供应链管理和信息系统等各方面内容。纵观近年来的获奖的竞赛项目,无不紧扣中国智造、“互联网+”、环保、医疗、人工智能、精准扶贫、供侧给改革等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创新型人才研发和项目的孵化落地,形成社会合力的跨界资源整合机制和支持系统,将促进社会问题的全方位剖析与多元化解决,更好的协调社会资源,共同促进民生的发展和问题的解决。

2.“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与竞赛活动的良性互动

所谓“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就是通过现代的市场体系,使得“双创型”人才和各方资源用于创新创业活动,从而不断推进经济快速发展。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意见》出台以来,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规模凛然且开展形式多样,不论是竞赛的数量、质量还是竞赛成果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反之,“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在校园践行实施的同时,诸如“挑战杯”、“全国创新创业”等竞赛也对国家大致方针和相关创新政策起到反应、补充、完善的作用,这体现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良性互动。

三、结束语

创新创业竞赛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平台,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校大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不但对高校学风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的过程中,锻炼了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高校,只有充分重视创新创业大赛,病采取有效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措施,才能为社会培养更为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孟庆荣,陈万金.职业技能竞赛的后续效应研究[J].科教文汇,2012(06).

[2] 孟庆荣.职业技能竞赛现状及其“一体多元”理想层级赛制的建构[J].现代企业教育,2012(12).

上一篇:空中交通管制员:天幕安全的守护者 下一篇:关于把长沙打造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