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背后藏着哪些病等

时间:2022-07-14 05:23:03

李女士今年53岁,平时身体很好,就是偶尔突然心慌,心脏“扑通扑通”直跳,查了心电图也没发现异常。她想知道,“常常感觉心慌”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心慌”是心血管疾病症状(医学上称心悸),这也是心脏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一活动就心跳加速,出现心悸的症状;心律失常的患者,每当心跳异常时,也出现心悸的症状。无论是心功能不全还是心律紊乱,心悸都是在心脏处于病理状况下发生的。在这种情况下评价心慌与心脏病的关系,就像“亲父子”那样“直系”。这种普遍存在的紧密联系,使许多人一说到心慌,就会想到心脏病。

然而,一些有心慌症状的患者存在的心慌,既不是心脏病引起的,也与心脏病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但后来却慢慢地与心脏病结缘了,好像是“嫁”给了心脏病。在贫血、甲亢等情况下心跳加快,出现“心慌”的患者,原本他们的心脏没有什么疾病,但如果贫血、甲亢等病因长时间没有消除,那么贫血、甲亢引起的心慌就会“嫁祸”于心脏,使心脏生病。那就是在心脏负担不断加重、超过它的代偿能力的情况下,出现心功能不全。这样,一个原本与心脏病无关的心慌就与心脏病亲密结缘了。

还有一些心慌与心脏病“非亲非故”,前后都拉不上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一些抑郁症、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他们或因劳累、忧虑、失眠,或因心理压力、精神刺激,甚至无缘无故就出现心慌的症状。幸好这一类心慌,既不是心脏病所引起,也不至于对心脏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事实上,心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要寻求导致心慌的原因,就要观察伴随心慌的其他症状,追问心慌患者的病史,注意心慌发生的时间、伴随症状、与劳动的关系,同时进行必要的检查。

如果不是偶然一次的心慌,应该正确对待:既不要忧心忡忡,认为自己一定得了心脏病,也不要不管不问。

不难想象,如果心慌是由心脏病引起的而被忽略了,待到患者食欲不振,小腹及右上腹胀痛,尿量减少,下肢浮肿,甚至浮肿遍及全身,夜间不能平卧,端坐喘气等心力衰竭的症状都表现出来才就医,此时往往已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常常是花费大量人力、财力、时间才获得症状的缓解,而真正的治愈则遥遥无期。

因此,应将心慌视为一种信号,及时发现潜藏在它背后的疾患,如病毒性心肌炎等,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治疗,使身体早日恢复健康。

此外,不少抑郁症患者都会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患者常误认为自己得了心脏病,并反复检查。所以,那些自觉“心慌”严重的患者,经过各种检查又找不到心脏病和其他躯体疾病的证据时,建议去精神科或心理咨询科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感冒也有山寨版

徐双标

鼻塞、打喷嚏、发热、头痛……感冒的症状每个人都熟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不少人就自认为是感冒而乱服药。而乙型脑炎、急性肾炎等常见病的早期症状与感冒相当近似,若不细心鉴别,极有可能因当作感冒治疗而延误病情。

季节性流感。一般来说,普通感冒症状轻,流感症状重;普通感冒传染性低,而流感传染性强,常出现群体发病。普通感冒主要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鼻咽部症状,而流感鼻咽部症状轻,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等。

过敏性鼻炎。喷嚏、鼻痒、流鼻涕和鼻塞是最常见的四大症状。打喷嚏以清晨和睡醒时最严重,“类似”感冒症状,并伴有轻度发热,乏力头痛。感冒时鼻子最主要的症状不是痒,而是长时间的鼻塞。而患上过敏性鼻炎,鼻腔与咽喉部位就会发痒;无论是抗生素还是清热解毒的中药对此症状都毫无作用。

“月子病”。妇女在生产孩子时期,出现关节酸痛、畏寒、怕风等类似感冒症状。典型症状是全身怕风畏冷,稍有开窗就有“凉风钻到骨头里”的感觉;哪怕是炎热夏季,关节处也要绑上棉护套,才稍感舒适;全身关节、肌肉凉痛,十分痛楚。

急性肾炎。发病前2周~4周常有上呼吸道炎症和扁桃体炎症的表现:咽痛、流鼻涕、鼻塞及低热,容易被误诊为感冒。事实上,有一部分急性肾炎就是从感冒发展而来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尿色深、泡沫多,出现轻重不一的眼睑浮肿,有些患者的浮肿可能遍及全身,80%左右的病人有血压升高的现象。

乙型脑炎。会出现发烧、头痛、咳嗽、咽痛等“假感冒”症状,流鼻涕轻微。患者发烧、头痛的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嗜睡现象,7-10天后热度才退,其他症状缓慢消退。

上一篇:记住六招 看病省钱 下一篇:抗菌药物何时服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