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环境侵权损害赔偿

时间:2022-07-14 04:24:04

议环境侵权损害赔偿

【摘要】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得以改善,环境侵权现象的日益紧迫,本文对环境侵权的内涵、救济制度和赔偿机制的缺陷以及完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环境;环境侵权完善

一、环境侵权概述

1、环境侵权的定义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2条中规定:环境是指影响象人类生存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森林、草原、土地、矿藏、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不同的学者关于环境侵权的表述和观点有以下几类:一是环境侵权若是对他人的人身权、财产权造成损害或者有造成损害之虞,则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二是“环境侵权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三是,环境侵权危害的是环境权益,即危害人类的环境权益和生存发展环境。以上观点的分歧主要集中于就侵权的客体上的区别,环境侵权的客体除财产权和人身权之外,是否包含环境权益的方面。

环境侵权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应涵盖更多、更新的内容。既然已经涌现出诸多环境侵权问题,那么从法律的视角来看,我们就应该注重它,不应以其概念上存在分歧而放弃或拒绝对环境侵权案件的关注。

2、环境侵权的客体

综上所述,环境侵权的所指向的利益除了人身权和财产权,还有环境权益。侵权行为法所保护的权利以及利益考量都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宪法中以法律保护的权益形态出现的环境侵权,是为宪法所保障的基本人权。由此看来,环境权具有双重属性——公权和私权,如清洁水权、通风、采光等私权。因此环境侵权的客体应是环境权益、财产权和人身权,如此一来才更有利于对环境侵权的保护。

3、环境侵权的主体

关于环境侵权的主体多数学者认为,自然人、法人是加害人,但是国家也有可能作为侵权的加害人,比如:因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违法行为或者失职行为)而导致的环境侵害;由于公共设施或者公共工程的设计、建造、管理等方面的缺失缺陷而导致的环境侵权等等。

对于环境侵权的主体世界各国有不同的看法,日本在其环境法第二条之中就“公害”一词做出了定义,认为伴随着企事业活动而发展发生的,大气、水体、土壤、噪声、地面沉降和恶臭等而引发的危害人类健康和财产以及动植物的繁衍环境的侵害,是属于“公害”,国家或者公共团体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为环境侵权做一个定义:环境侵权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环境造成污染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动植物的发展繁衍造成损害,或者有损害之虞时,应当承担责任。

二、环境侵权的救济制度

王泽鉴在侵权行为法中将环境侵权作为有别于传统侵害行为的新型侵权行为,认为环境侵权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变化,因此较传统侵权行为更具有复杂性。与之相关,关于环境侵权的救济也是存在困难和争议的。

(一)环境侵权救济的基本原则

环境侵权作为一种特殊侵权,其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其采用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依据无过错责任原则,受害人有损害,污染者的行为与损害有因果关系的情况下,不论污染者有无过错,都应对损害承担侵权责任。

关于环境侵权的救济有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环境利益原则

利益,指受客观规律制约的、为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而产生、人们对于一定对象的客观需求。“无利益无诉权”,在环境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环境利益在本质上体现为加害人、受害人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因其复杂性,囊括多个相关利益主体,但凡是造成环境利益的损害,那么利益相关者就可以要求其环境损害赔偿。

第二,全面补偿原则

环境侵权损害赔偿案件,具有不同于一般侵权损害赔偿之特点,环境污染物质种类繁多,影响范围大,危险性高等等,加之其长期性、潜伏性,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应在填补受害人的损害以救济受害人,使得受到损害的人能够得到补偿,并且为其恢复损害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使加害人一方受到道德和法律的制裁、约束和否定评价,明白这么做不会获得利益而是会受到物质和精神利益上的损害。有环境侵权损害即须赔偿,既要对现有利益进行补偿,也要对正常情况下实际可以获得的利益进行补偿。

(二)环境侵权损害的救济制度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环依污染的外部不经济性、污染源的点源控制和个人责任原理,确立污染者负担原则,实行赔偿的个体化方式,主张污染责任的个体承担,有国家作为侵权主体的赔偿责任和补偿责任,即民事救济和行政救济。

1、民事赔偿救济制度

我国的环境侵权民事赔偿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中已有明确的规定,形成了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因环境污染造成损害的,除法律明确规定的不承担责任的情形,都属于环境污染侵权行为,行为人应当承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这对于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和生态环境不受环境污染的侵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2、行政救济制度

环境行政侵权救济制度包括行政赔偿和行政补偿。

因环境侵权案件种类之多样,侵权原因之不同,侵权人支付能力之差异,受害人状况之差异,关于环境侵权的损害的救济制度存在诸多局限,应对现行环境侵权损害赔偿救济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使受害者能够得到充分、及时、有效的法律救济,为我国的环境侵权法律保护体系提供依托和根据,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国家行政机关作为公共意志的代表,以公权力于事前介入、维护环境是国家环境保护机关的法定职责。环境侵权案件的受害人遭受到损害时,不限于向侵权人求偿,当这种损害是由于国家环境保护机关没有履行职责而造成之时,还可以提起基于职务不履行的侵权诉讼,要求国家赔偿。

三、对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损害救济制度的设想

鉴于当前我国环境侵权损害赔偿方面立法不完善,司法解释未能填补漏洞而导致实践中对于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不同标准的情况,关于环境侵权损害赔偿,我有以下的设想:首先,在环境侵权损害救济制度中引入惩罚性的机制。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中引入以惩罚性机制为补充的机制,可使传统的民法理论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的要求;其次,在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基础之上,更多地体现环境侵权赔偿之社会化;再次,建立健全环境侵权损害赔偿救济制度的具体赔偿制度。

(一)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有可能实施损害他人健康的污染排放者、侵权人依法应当向第三人即有可能受到环境污染进而损害到健康而承担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由被保险人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承诺在被保险人向第三人负赔偿责任时,按照保险合同中的约定向被保险人给付赔偿金的保险。

(二)环境健康损害补偿基金

环境健康损害补偿基金制度,也称为企业污染损害赔偿基金或者互助补偿基金,是由多个有类似污染风险的企业按照约定预先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建立互助的基金,当某一企业因环境侵权而被索赔时,首先由该互助基金支付赔偿金,而后再由被索赔的企业逐步将等额的赔偿金交付与互助基金。这有助于受害者及时得到补偿,也有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运作,不至过于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而缓和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安全。《加拿大环境保护法》中也有类似的制度。环境侵权自身的特性,使得有关环境侵权的立法也是在不断变化中发展前行的,完善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有助于拓展民事责任承担的原则规定,有助于平衡当事人之间的权益。与此同时,充分显现了环境保护的观念,发挥了保护环境的作用,彰显法律对环境权的保护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王泽鉴.侵权行为法[M].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曹明德.环境侵权法[M].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3]王明远.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M].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魏振瀛.民法.北京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2000年版.

[6]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邱智聪.公海法原理.台湾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M].1984年版.

[8]尹田.中国保险市场的法律调控[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9]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0]马骧聪.环境保护法[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1]渠涛.从损害赔偿走向社会化保障新的救济——加藤雅信教授对侵权行为法的构想[M].《民商法论丛》第2卷

[12]金瑞林.环境法——大自然的护卫者[M].时事出版社1985年版.

[13][日]宫本宪一.环境经济学[M].朴玉译.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上一篇:电力工程自动化系统建设探究 下一篇:浅谈大学生创业意义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