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启发式语文教学

时间:2022-07-14 03:57:12

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启发式语文教学

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认为是“享受语文”。享受思考的成果,更是在享受思考的过程。启发式教学就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着主动性,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发现,主动地探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标志。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乐意地去学习,而不是皱着眉头,叫苦不迭地被教师逼着去学。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运用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

一、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是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所在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同时培养其创新精神。比如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寻找答案,分组讨论,质疑解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学得十分投入,发言积极踊跃,兴趣盎然,参与率很高,课堂气氛很热烈。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有的教师简单地认为一问一答就是启发学生,就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于是整节课一直在提问,对学生进行“地毯式轰炸”,学习氛围看似非常热闹,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引导,其效果是低质量的、肤浅的。而高明的教师则善于引导学生质疑。

教师还应善于调控探究过程。目前,小组讨论成了课堂上热门的“一道莱”,但不能否认,有的教师不善于引导启发,导致有的讨论只是某些尖子生在展示风采,而其他学生只是观众而已。有的内容浅显,根本无须讨论。有的老师完全放手,课堂成了放任自流的牧地;有的老师一声令下,学生就热烈讨论,剥夺了其讨论前独立思考的权力。因此,教师应适时、适当地引导,促使学生广泛参与,促使学深入思考,使小组讨论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

二、启发式教学重在引导,忌直白说教

在课堂上,当学生的思维卡壳时,教师不要急于把答案说出来,而要启发诱导、适时点拨,让学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又一村”的喜悦。遇到学生思想开小差时,也可启发诱导,而不是直接批评。

作文批语同样也应当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去反思,修改自己的作文,如果教师把优点、不足指点得过于直白,则不利于保护学生探究好奇的心理,也难达到“引趣”“动情”“悟理”之效。遇到词不达意时,我会批上:“再想想,这个词合适吗?能不能换个更恰当的?”遇到作文内容空泛,我就批上:“如果能把你当时所见所感写下来多好啊!”这些批语,不是把老师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并在感悟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通过类似的生活情景,启发学生感悟体验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就是指学生的生活实际。“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只要巧妙运用,就能用它去兑换令人赞叹的“语言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内涵。

我在教学《藤野先生》时,文中有一句:“我看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安慰他的谎话。”于是我就问学生,鲁迅说谎话对不对。学生有的说不对,理由是做人要诚实,不能言不由衷。也有的说对,因为他虽然说的是假话,但他是想安慰藤野先生,不让先生难过。学生争执不下,这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件自己类似文中说谎话的事,然后让学生说说他们说过的类似的话。有的说:“爷爷得了重病,我却对他说他会好起来的。”有的说:“妈妈穿了件新衣服,问我漂亮不,虽然我觉得一般,但我不想扫妈妈的兴,就对她说挺不错。”还有的说:“我生病时,妈妈问疼不疼,为了不让她伤心,我就说不疼。”这时,我再让他们评析鲁迅的谎话。他们达成了共识:说谎不对,但善意的谎言是可以理解的,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谎言。此时,教师、学生和文中人物达到了心灵相通。教师必须预设学生的生活体验,聪明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试想,学生如果只能单向地审美,被动、封闭地阅读欣赏,简单地听命于各种指令,何来自己的情感体验?何来人文情感的熏陶?

四、为启发式教学创设民主和谐的气氛

民主和谐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它要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平等、融洽、和谐、宽松的氛园,让课堂有趣味,让学生学习有信心,使教学过程出现一种多向的相互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没有压抑感,这时学生会认为教师是可亲可敬的“引路人”。这样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的愿望,学生的求知欲旺盛了,思维也活跃了、流畅了,这样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只有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才会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去发现问题,主动地去探索问题,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创新的学习之中。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彼此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提倡答错了允许重答,没想好允许再想。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都应以和蔼的态度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不迷信教材、教师。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要解放思想,勤于耕耘,启发式教学这片沃土,一定会迎来“满园春色”。

上一篇:对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 下一篇:谈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