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生产技术

时间:2022-07-14 03:27:16

黑木耳生产技术

1、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NY/T391~2000的要求。

2、生产工艺流程

无公害备料配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开口催芽出耳管理采收加工贮藏

3、生产技术管理

3.1生产季节

根据本地地理位置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时期生产。

3.1.1春季栽培

一般在白天自然气温平均10℃以上,约4月末至5月初开始划口摆袋,菌袋生产提前40~60天,采用室内养菌室外地床摆袋或荫棚挂袋栽培模式。

3.1.2秋季栽培

一般在6月末,在室内或室外自然气温养菌,8月立秋后地床摆袋栽培模式,要选择早熟和中熟品种,养菌要避开或调控高温(>28℃)的影响。

3.2品种选择和菌种生产

3.2.1品种选择

选择符合国家《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所规定已登记注册的优良品种,并经过栽培试验证明该品种的种性适应本地气候条件,抗逆性强,抗杂菌力强,菌丝生长健壮,耳基产生整齐,子实体生长快,速生高产的优良品种.

3.2.2菌种生产

根据当地生产季节,按“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528~2002)”行业标准要求生产母种、原种或栽培种。

3.3培养基配制

3.3.1配方

常用阔叶杂木屑70%、米玉芯10%、稻糠10%、糖1%、石膏3%、黄豆6%,含水量60%~65%,或米玉芯50%、杂木屑20%、玉米面10%、米糠10%、黄豆8%糖、石膏各1%、含水量60%~65%。

3.3.2配制方法

按配方比例准确称好主料和辅料,先将主料堆放在干净的水泥地上,再将稻糠及石膏和黄豆、糖水溶液依次拌入料中,反复搅拌均匀,适量加水,达到适宜的含水量。采用拌料机拌料省工均匀。

3.4装袋灭菌

3.4.1装袋

选用聚丙烯折角筒袋,规格为17cm×33cm。人工装料时要边装料边用手稍压实,要求上紧下松,中间打孔(直径1.5cm)不变形,料高为袋长3/5,料湿重为0.9~1kg。套上塑环(内径4cm,高3cm),橡皮筋扎紧,加棉塞封口,上面包上一层牛皮纸或高温薄膜;或者用无棉盖体封口。最好用装袋机装料。

3.4.2灭菌

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或常压蒸汽灭菌。高压灭菌工作压力1.1~1.5kg/cm2,温度121~125℃,1.5~2小时,常压灭菌温度达100℃时,保持6~8小时。

3.4.3冷却

灭菌后料袋搬入冷却室冷却,或在消过毒的培养室冷却,袋温降至30℃以下接种。

3.5接种培养

3.5.1接种

严格按无菌操作技术要求进行,接种室(箱)或培养室接种前消毒一次,料袋和接种用品、菌种搬入后二次消毒,一瓶原种(500ml)可以接45~50袋。

3.5.2培养

培养室使用前要消毒,菌袋立式摆放层架上,室温初期控制在25℃~27℃,十天后降至20℃~22℃,空气相对湿度65%左右,避光,每天两次通风换气,每次半小时,培养3~7天开始检查发菌情况和菌袋是否有杂菌感染,污染袋及时处理。50天左右菌袋培养达到生理成熟。

4、出耳管理

4.1栽培场地和草帘准备

4.1.1整床做畦

一般以地上畦为好,畦高15厘米,宽1.5~2米为宜,长度不限,床面要撒1~2厘米厚的河沙,并浇一次透水,摆袋前床面撒一层石灰消毒备用。

4.1.2制备草帘

用稻草或野草编织草帘,草帘厚薄以保水性好且可透光为宜,一般厚1~2厘米、宽100厘米、长200~250厘米,使用前用5%石灰水浸泡0.5小时。

4.2划口催耳

当菌袋刚长满或离袋底1~2厘米,将菌袋运到栽培地。春季出耳当白天气温平均达10℃以上,秋季出耳,当夜间气温下降20℃下时期,即可划口催耳。

4.2.1菌袋处理

菌袋扎口:去掉菌袋棉塞和径圈,迅速用绳扎紧袋口。

菌袋表面消毒:用5%石灰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菌袋表面。

4.2.2划口方法

用消毒后刀片在菌袋表面划“V”字口,边长1.5~2.0cm,角度45、深0.5cm,每袋划15个左右,品字形,均匀分布。

4.2.3摆袋

将菌袋按间距2~3cm摆放地床上,每平方米可放45~50袋,当原基封口要分化时,稀摆,间距l0cm,每平方米摆25袋,每亩可摆1万袋。

4.2.4盖草帘

摆完菌袋后立即盖上已消过毒的湿草帘,保湿防太阳直射光。

4.3原基形成期管理

调节床内空气相对湿度85%~90%,每天早晚向草帘喷水,大雨天气盖上塑料膜,雨后掀开通风,气温15℃~20℃为宜。晚间掀开草帘两头通风换气,调节昼夜温差I0℃左右为宜,并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约经7~10天,黑褐色原基即可封住划口线。

4.4子实体分化期管理

此期菌袋间距扩大。管理基本同原形成期,保湿,切忌直接向原基喷水,加大通风换气时间,温度15℃~25℃为宜,保持较强的散射光。约15天左右,耳基2cm左右。

4.5子实体生长发育期管理

4.5.1湿度

当耳片展开后,空气湿度要求提高到90%~95%,耳片在lcm大小即可直接喷水,但要勤喷、轻喷、细喷,以保持耳片湿润不卷为宜,后期适当增加水量,要干湿交替,“干干湿湿”,耳片成熟前应减少喷水量,空气湿度可降到85%~90%。

4.5.2温度:温度控制在15℃~25℃之间,最佳为18℃~21℃,如温度超过25℃,子实体会自溶腐烂。

4.5.3通风换气

一般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40分钟,保持足够的新鲜空气。可卷起帘子两边通风,夜晚可全部敞开草帘通风。

4.5.4光线

子实体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散射光照条件,在光照适宜充足的环境下,耳片肉厚色深,鲜茁壮;若光照不足,生长缓慢,色淡。在温度适宜时,要掀开覆盖物,使耳片在充足的光照下生长发育。

4.6无公害病虫害综合治理。防治病虫害要严守的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尽可能采用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体的综合治理措施,把有害的生物体控制在最低的状态。保持产品和环境的无公害水平。化学防治使用农药时,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的要求,不得使用剧毒、高毒、以及药毒残留高的农药。原基形成后至采收绝不准使用任何农药。

5、适时采收

耳片舒展变软,肉质肥厚,颜色淡黑褐色,耳根收缩变细,且腹面产生白色粉末的担孢子,说明已成熟,应及时采收。

采收时在晴天早晨露水未干时,或雨后天晴进行,如耳片已成熟,遇到连雨天,则要在停雨时突击采收,以免过熟引起流耳。

采收时根据耳片的成熟度分期收获,采大留小,用锋利的刀片齐耳处割下,不要牵动损坏幼小耳芽,同时要注意避免把耳根处的培养料带出,以保护耳芽和幼耳继续生长。

采收的黑木耳必须及时晾晒或烘干机烘干进行保藏销售。

上一篇:如何有效加强奶牛场的卫生防疫工作 下一篇:万寿菊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