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县城区开敞空间布局研究

时间:2022-07-13 10:10:20

三原县城区开敞空间布局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三原县开敞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研究,运用 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开敞空间选址,最终对三原县城区开敞空间系统进行重构。

关键词开敞空间;布局; GIS;三原

Abstract:By the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anyuan County open space layout.,the use of GIS spatial analysis function of the open space site, and eventually to the Sanyuan County open space system to re-layout.

Key words:Open space;Layout;GIS;Sanyuan

中图分类号:F5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中西方城市发展过程中,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在密集的城市中留出空地, 作为广场或园林绿地供人们消遣娱乐之用,如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中国古代唐长安城的曲江芙蓉园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不断发展对开敞空间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原县作为陕西关中平原中部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其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交通环境,为城市开敞空间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 城市开敞空间的定义

城市开敞空间的定义和范围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解释,它的含义随着时代变迁、研究的角度不同而不断发展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笔者将本文研究客体“城市开敞空间”界定如下:指对居民免费开放、经过人工开发并具有一定活动设施的、具有交往、游憩、运动等休闲功能、承载城市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户外场所空间。

2. 开敞空间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开敞空间系统不是在各类城市建设用地之外独立存在的空间系统,其空间布局受到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道路交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这些作用力是相互关联和共同作用的,是双向反馈、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因此,本文从地理区位环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用地布局、道路交通、服务对象五各方面进行开敞空间选址分析。

2.1 地理区位环境分析

地理区位、地貌、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城市空间扩展的潜力、方向以及布局。三原老城自明代建成以来,既已形成南北两城由古龙桥相连,依清河相望发展的城市格局;直至今日,三原县城区仍保持以清河为界,形成南北两个城市片区的城市空间结构,清河作为三原城市发展重要纽带的意义可见一斑。清河已成为保护老城历史环境,体现城市人工与自然相和谐、彰显城市环境风貌的重要区域。主要指清峪河1000m范围内作为最优开敞空间选址空间。

2.2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三原作为陕西省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先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留下了丰富珍贵的文化遗产。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已经成为三原城市的重要城市特色,对于这些资源的保护不仅是未来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的重要依托,同时也是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基于以上分析来看,围绕城隍庙、古龙桥、文峰木塔、于右任故居等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城市开敞空间的布局与建设,可实现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与展示城市风貌、营造城市形象双赢的目标。将文保单位按文保单位级别进行选址空间划定,分别以文保单位为中心国家级1500m,省级1000m,县级500m。

2.3 城市用地布局分析

城市开敞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城市其他空间具有内在一致性。城市的各组成部分的存在是城市的发展的前提,而城市的发展也是其各组成部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城市开敞空间和城市其他用地相互依存互为发展条件,进而形成了相互作用、互相促进、相互决定的关系。本文选取了对开敞空间布局影响较大的几类用地进行布局影响分析。

(1)居住用地

城市开敞空间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城市居民,居民日益提高的社会生活需求成为城市开敞空间建设的主要驱动力。城市各片区的居住用地规模、开发强度等各不相同,对于开敞空间的需求差异也就随之产生。因此在考虑各类用地对城市开敞空间布局的影响时,首先要对城市居住用地布局进行分析。特别是老城片区作为城市传统居住社区,城市开敞空间的布局可以在满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件基础上,一方面加强对古民居保护力度,并保护原有街区空间特性,另一方面强调整体居住环境的有机更新、公共设施的配套完善,最终形成三原城市传统特色风貌区。同时,城市居住片区开敞空间的布局一般是结合居住用地的服务半径所控制的层级来配置,不同规模等级的满足居民休闲、游憩活动需求的公园、广场、体育活动场地,以此来增强城市中邻里间的交往。基于此,居住用地缓冲半径确定为500米为可达性好,1000米为可达性一般,1500米以及大于1500米划归为可达性差。

(2)商业用地

除考虑开敞空间要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便捷的可达性之外,在开敞空间布局时同时要考虑城市其他用地对开敞空间的需求及对选址布局的影响。城市商业空间自身具有的休闲娱乐特征,聚集大量人流,在对于商业空间规划建设时多考虑伴随开敞空间建设,来为大量的休闲购物人群提供休闲空间,也为商业空间带来更多的人气,由此可以看出,商业用地的分布也是影响开敞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商业用地缓冲半径确定为200米为吸引力较大的开敞空间选址范围。

2.4 道路交通

城市道路交通为城市开敞空间提供了可达的可能性,便捷的交通可以大大的提高开敞空间的使用效率。交通是城市开敞空间选址的又一重要制约因素。克氏理论假定区域内存在一个均一的交通面。事实上,交通运输条件在各个方向上是不均等的,快捷低廉交通工具的应用,增加了城市开敞空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其具有更大的吸引范围,只有具有良好交通条件才能具备聚集效益。因此,将主次干道分别以200m,100m,划分影响范围。

3. 开敞空间选址分析

城市规划中经常涉及公共设施的最佳区位配置问题,传统的规划标准、规范只提供所需设施的数量,不能确定各个设施的具置,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能够对开敞空间布局进行选址支持。因此,将前文分析提出的各影响因素约束条件,输入ARCGIS9.3平台进行缓冲分析。

由于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对于开敞空间布局影响作用的重要性也不一样,因此在开敞空间布局分析中不是在单因子作用下简单地加和,而是对单因子进行加权叠加。按照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将分别将地理区位、历史文化、居住用地、商业用地、道路交通分别设置权重为:0.3,0.3,0.2,0.1,0.1。

根据确定的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将数据集在ARCGIS9.3平台中进行叠置运算,确定适宜位置(图1)。对开敞空间进行选址布局,笔者根据选址空间满足约束条件的程度,将开敞空间选址分为4个等级(表1)。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同时考虑开敞空间的步行可达覆盖率,最终形成三原县城区开敞空间布局方案(图2)。

表1开敞空间适宜性等级划分

等级 至少满足4个约束条件 至少满足3个约束条件 至少满足2个约束条件 至少满足1个约束条件

选址适宜性 优 良 中 一般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图1三原县城区开敞空间选址分析图 图2三原县城区开敞空间布局图

4. 小结

城市开敞空间规划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以往的城市开敞空间规划多以规划设计师的感性认识为基础,规划缺乏系统性,而且很少研究人们对于城市开敞空间的需求、城市其他建设用地对于城市开敞空间的影响,从而造成城市开敞空间布局的滞后与不合理。在GIS决策支持系统的辅助下,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城市开敞空间进行优化布局,将会为城市开敞空间布局提供系统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更好的指导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洪亮平,刘奇志等.武汉市城市开敞空间系统初步研究[J].华中建筑,2001,(2):78-81.

[2]叶嘉安、宋小东、钮心毅、黎夏等著.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 杨晓春,司马晓,洪 涛.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的几个切入点――以深圳为例.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7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旧有建筑改扩建基础设计 下一篇:浅谈毛石砌筑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