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部分民族区域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时间:2022-07-13 09:45:51

对部分民族区域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摘 要】根据世界各地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众多外来者的游览,引发当地经济、文化、环境等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本文对四川局部民族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为例进行思考,反思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在当地政府或者企业在开发资源获取经济效益的时候,应注重对民族建筑、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关键词】民族区域 旅游资源开发 思考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221-01

进入21世纪,旅游业发展迅速,各地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推陈出新,随着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跟新,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倍增,近年来对部分民族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备受游客喜爱。

一 、民族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民族区域旅游是指以部分民族区域为旅游目的地,以当地人文习俗和自然风光为旅游吸引物,以体验当地民俗文化,追求淳朴洁净,满足求知心理动机的旅游活动。正因为民俗区域旅游既能给游客带来优美原始的自然风光和体验传统民俗文化,更能让游客体验和感受原汁原味的民族异域风情,因此近年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多。

民族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既为旅游者提供了满足其领略异域民族奇特风俗和原始自然风貌的机会,展示本民族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以及对孕育该文化的地理环境的打造,又为当地居民经济创收创造了条件,并对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如对五龙寨和桃坪羌寨的民族旅游资源开发效益进行探讨。

二、民族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效益分析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往往会带来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三大效益,本文将对民族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效益进行分析。

(一)民族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的经济效益

1.民族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以桃坪羌寨为例,在发展旅游业之前,当地村民主要从事农林牧业生产活动,农业产出主要是玉米、青稞、小麦、土豆、荞麦等,基本用于自己生活,且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极为落后,无法大力发展工业生产。但该地却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鉴于此,发展民族区域旅游是其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一个捷径。自从进行旅游开发以来,桃坪羌寨接待中外游客数量和收入逐年增加,仅2011年桃坪羌寨接待的旅游人数就超过十六万人次,旅游经济大大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而没有发展旅游业的另两个区域与之相比,经济收入少得多。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是一直接有效途径。

2.民族区域旅游可为当地人们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 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旅游每直接就业一个人,将给社会其他行业提供五个间接就业机会。在五龙寨所属的北川县青片乡,全乡农业人口约4000人,旅游从业人员400多人,解决就业人员478人。五龙寨的正河村乡村从业人员235人,其中120人就业于本地旅游业。根据本人实地调查收集的资料表明,在许多区域开发旅游后,本村的许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返还本乡,或是自己经营旅游业,或是在本地的旅游企业中工作。

三 、民族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社会文化的效益

通过对民族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对当地的民族文化起到保护作用,能使当地的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在北川的五龙寨,当地由于历史上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自古有很多汉族人经过,并有一些与汉族杂居,所以当地羌族的外显文化已经消失,他们不穿本民族服饰,不会羌语,也不会羌族的歌舞乐器,但是通过发展旅游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当地居民又重新穿上了本民族服装,又学会了本民族的语言,又跳起了羌族的“莎朗”舞,还吹响了羌族的古老乐器――羌笛,这些变化正是得益于民族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四、民族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效益

民族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羌族的多神崇拜的观念里有着朴素的生态意识,尽管是潜意识和不自觉的,甚至是带着迷信色彩的,开发和利用这种朴素的生态观,是一条有效的生态保护途径。例如,羌族人民在祭天、祭神的时候,是严禁砍伐树木和进山打猎的,通过这样的禁忌和民俗活动,将朴素的生态观融入传统文化之中,客观上也对生态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在北川的五龙寨,以前人们的经济收入主要靠上山伐木以及打猎和采药为主,后来国家禁止伐木,退耕还林后,人们失去了经济来源。为了生存,人们偷偷上山伐木、打猎,于是与当地的森林警察经常发生冲突。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发展旅游业,人们发现接待游客所创收入比以前伐木和打猎更可观,还没有之前辛苦。通过发展旅游业,当地村民意识到正是有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有特色的羌族文化才吸引来了大批游客,而大量游客的到来使村民们才有了客观的经济收入。因此,村民们自觉地加入到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再也没人偷偷伐木和上山打猎了。这种现象有利地说明民族区域旅游的开发只要真正让百姓受益,让他们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自愿成为环境保护者,就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五、民族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民族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对当地经济的负面影响。 民族区域旅游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积极影响是主要的,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例如随消费能力较强的旅游者的不断涌入,会引起当地物价上涨,如果当地居民不能从旅游发展中获益或获利较多,这种物价上涨会引发当地居民的不满。

2.资源开发导致利益不均衡,影响群众关系。在对桃坪羌寨的调查中发现,当地村民由于对发展民族区域旅游业以来所得利益的分配感到不公,村民之间先是互相不满,嫉妒,继而发展到争抢游客的地步,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以淳朴民风为吸引力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根据调查显示,在发展旅游业之前,羌民民风淳朴,人们羞于谈钱,且有夜不闭户的习俗。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部分人年收入上百万,有的家庭却只有几千元,巨大的收入差距使得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淳朴的民风丧失了。这也是在对民族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在五龙寨及羌寨在对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其三大效益都得到了体现,其中经济效益最为突出。但是从长远来看,对民族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应该注重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发展。民族区域旅游对游客而言,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就是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原始自然的环境,因此只有加强了对当地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对该地的民族区域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中注重了文化和生态环境效益,才能持久地获得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罗永常,《民族区域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贵州民族研究 2003

上一篇:适应 拓展 提升 下一篇:中西饮食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