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圣 安德鲁斯大学规划 2005 2009 的评述

时间:2022-07-13 09:20:20

关于圣 安德鲁斯大学规划 2005 2009 的评述

摘要:圣安德鲁斯大学创立于公元1413 年,是苏格兰最古老的大学,也是英国的第三所大学,选取圣·安德鲁斯大学规划作为评述的文本对国内一些大学具有极大的参考性。

关键词:规划;特色;高校职能

21 世纪是个充满变革与希望的世纪,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发展规划,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已经成为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制定高校发展规划方面,英美等国的高等院校起步早,在规划理论、规划与院校研究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1],本文以英国的典型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的规划进行述评。

一、圣·安德鲁斯大学规划中的优点

从总体来说,圣·安德鲁斯大学的规划特点鲜明、重点突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站在新世纪的前沿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可持续发展是高校发展规划的重要指标,因此圣·安德鲁斯大学的规划对自身所具有的条件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对学校在未来的发展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减少浪费等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学校着眼于长远发展,以便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围绕总体目标制定全面的行动计划。圣·安德鲁斯大学的发展规划都设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在每一个具体发展规划的目标下,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共同构成对总目标的有力支撑。这样,从发展措施到具体要求,从发展重点到总体目标层层递进,使整个发展规划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3.围绕自身特色突出重点发展方向。圣·安德鲁斯大学的发展规划展示自己的独特性,无论是在历史还是在地理上,以与众不同的环境、文化和传统为特色,学校的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持这种独特性以吸引学生来这里生活、工作和学习。为了能达到这一点,圣安德鲁斯大学承担的义务有以下几点:环境义务、社会义务以及商业、财政和法律义务。在资源配置上,优先考虑最具竞争力的研究项目。

二、圣·安德鲁斯制定发展规划存在的问题

1.重视环境的保护治理,轻视科研教学。圣·安德鲁斯大学要在遵守英国政府政策下开展工作,它需要同时满足四个目标:考虑到每个人的需要,积极保护环境,谨慎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和工作岗位增长之间的平衡。

可见圣·安德鲁大学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环保和环境问题的治理上,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术研究。

2.偏重物质建设,忽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高校校园精神风貌和学校治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它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在育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圣·安德鲁斯大学在发展规划别注重硬件资源的投入和建设,而对于软件建设尤其是人才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在发展规划之中少有提及学校的章程、校风、学风、教风以及大学精神的建设。

3.规划缺乏科学论证和群众基础。在圣·安德鲁斯大学的发展规划中,无法看到发展规划的论证过程,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使规划针对性不强,缺乏群众基础,不利于凝聚人心,激励师生员工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共同奋斗。

三、围绕圣·安德鲁斯大学发展规划的理论探讨

大学发展规划是指导自身行动的纲领。在规划制定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1.发展规划要与高校职能协调统一。发展规划要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相统一。制定发展规划要深入了解高校所在地区的社会发展需要,使学校的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2.发展规划要凸显特色发展的思想。大学的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大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一方面特色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特色又是核心竞争力形成与发展的结果。因此,高校要认清自己的优势,苦练内功,找准自己的定位,才可办出特色,高校才能在建设中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3.健全和完善科学规划体制及机制。

高校发展规划是一个宏观指导性的大系统,要真正贯彻落实,必须要有一系列的子系统予以保证。要建立健全规划工作的组织机构,完善规划的工作程序,有力实施监督职责和办事程序。要强调规划实施的管理、监控和评价,以保证规划确定目标的实现,促进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发展规划作为一种未来导向的目标设定和行动方案,在高校内部管理中发挥着行为导向、资源分配、决策协调、参与动员和效率评价的作用。因此,高校特别是高校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发展规划问题,并辅之以相应的领导权威和组织文化,才能真正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鲍宗豪. 当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1997,23.

[2]万秀兰.国外高校战略规划的研究及借鉴[j].上海高教研究,1998(5):59-62.

[3]刘念才.美英高校规划工作概况及文献材料简介[r].上海,2004:16.

上一篇:试析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对本科教学改革的启发 下一篇:一节没准备的课针对 学生谩骂老师 一行为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