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边缘文学翻译主导下的翻译策略

时间:2022-07-13 06:50:37

对边缘文学翻译主导下的翻译策略

1.引言

作为多元系统理论的创始人,佐哈尔也率先提出了学多元系统,意指各种文学子系统的集合。他认为翻译是社会文化多元系统的子系统之一,文学翻译也是特定文学多元系统的子系统,而且是非常活跃的系统(2000:155)。翻译文学在特定文化的文学多元系统处于中心时,新的文学模式和创作手法因而被引入目的语文化,翻译策略也更加体现出异化和革命性(2000:159)。另一方面,当它处于边缘时,翻译文本所遵循的是既定的传统规范,发挥保守的作用 (2000:157)。

2.翻译文学特定地位主导下的《天演论》译作中的翻译策略分析

2.1 清末民初的社会背景及翻译文学的地位

严复(1854—1921)生活的时代恰好处于鸦片战争与这一历史时期。鸦片战争结束后,有维新意识的知识分子担负起了在中国译介西方先进思想的任务,以此来开启民智、强国保民。他们的这种翻译动机与中国文学“文以载道”的传统,也必将影响文学翻译的过程。

关于这一时期翻译文学处于次要地位的论断同样见于《20世纪小说史》(1989:39)。因此,翻译文学在译入语文学多元系统中占据的显然是边缘位置(谢天振,2003(4))。

2.2 翻译文学边缘地位主导下的《天演论》翻译策略之选择

根据文学多元系统理论,翻译文学处于边缘位置时,译者往往会采取归化式(domesticating)的翻译方法(王东风,2000(4))译者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外国的文本找来最佳的现成二级模式,着重于译文的可接受性(2000:160)。下文将从2个方面举例说明这些翻译策略在译文中的运用。

2.2.1 “达雅”先行的“达旨”翻译观

严复首先在《天演论·译例言》中申明自己的“达旨”式的翻译观意在“取便发挥”, 而不斤斤于“字比句次”。同时,为了让国人接受国外的新思想、新观念,严复在翻译中糅合新思想和旧形式,采用编译、节译的形式来保留中国社会需要的部分。赫胥黎的原文题目为《进化论与伦理学》(Evolution and Ethics),而经过严复的翻译,伦理学被舍弃,只剩下了进化论。

再者,严复根据需要,在“达旨”的标语下,采用编译的手法,引进西方文化思想的同时还在他的译作中融入自己的观点。

原文:It is as little to be doubted,that an essentially similar state of nature prevailed,in this region,for many thousand years before the coming of Caesar.

严译:数亩之内,战事炽然,强者后亡,弱者先绝,年年岁岁,偏有留遗,未知始自何年,更不知止于何代。

译文中“战事炽然,强者后亡,弱者先绝”是原文中所没有的,而是严复为了警示国人私自添加上去的。这种翻译策略深深受制于当时翻译文学的边缘地位。此外,《天演论》译文中“有选择、有取舍、有评论、有改造地加入了大量自己见解的按语”(1996:118)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分析,翻译策略受翻译文学地位的影响,这些所谓的“不忠实”甚至删节似乎是严复有意为之,也正是其翻译策略的运用。

2.2.2 不惜牺牲文本的“原始”形式,运用归化手段淡化陌生感

为了接近读者,增强译作的可接受性,严复在翻译过程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transparent,fluent style),采用本国读者熟悉的语言、结构,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strangeness)。

原文:It may be safely assumed that,two thousand years ago,before Caesar set foot in southern Britain,the whole countryside visible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in which I write,was in what is called “the state of Nature”.

译文: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彻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唯有天造草昧。人工未施。(严复译)

首先,对于一些当时读者陌生的名词,严复选取了“古雅”式的翻译方法,例如,将“southern Britain”译成“英伦之南”四字短语,符合汉语的审美,使读者更感亲切。“the state of nature”,如译成“自然状态”,恐怕在当时难以使人明了,也太抽象。严复求诸古典,取《易·屯》中“天造草昧”译之。天造,犹言天地之始,正所谓“the state of nature”。其次,在句型结构方面,为了迎合读者,严复一方面把英语译成当时的语言模式——文言文,另一方面,改变原句的句型和次序。王佐良先生指出“原文里第一人称的“I”成了译文里第三人称的‘赫胥黎’,也是值得注意的变化。

3.结语

通过严译《天演论》的个案研究,可以看出什么会被译出来;怎样去翻译;什么应该保留;什么应该删除取决于译入语文化中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和文学翻译的地位。与传统翻译研究中的“译者主体论”相比,颇有参考价值。

上一篇:公司项目管理工作总结 下一篇:从翻译伦理观浅析政治文献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