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备战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的策略

时间:2022-07-13 05:44:48

解析备战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的策略

摘 要:本文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取得“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好成绩的方法和策略,一是指导教师综合素质高;二是教师制定合理的辅导计划,指导过程精细化;三是选手的综合能力强;四是选手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希望这些体会能给即将参赛的选手和指导教师提供参考,也能为推动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教师高素质 学生高要求 准备过程精细化

我国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这种比赛规模越来越大,参赛选手越来越多。这说明这种比赛被全国各大高职高专院校认可,并得到了广大院校领导和学生的高度关注。同时这也表明这种比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指明了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朝着“实用,实际”的方向前进。同时,这种大型比赛也给指导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给学生创造了一次又一次锻炼自我,提升自我能力的机会和舞台。笔者作为指导教师参加了2012年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内蒙古赛区)的比赛。就如何指导学生备战笔者谈一些观点和看法。

2012年内蒙古赛区的比赛在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自治区教育厅、外研社和协办院校的领导都前来参加这次大赛并做了重要讲话。这次比赛空前壮观,参赛的学校多,参赛的选手阵容强大。笔者认真分析了此次参赛的得失,认为取得大赛好成绩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指导教师综合素质高;二是教师制定合理的辅导计划,指导过程精细化;三是选手的综合能力强;四是选手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指导教师要有很高的综合素质

比赛一方面是学生与学生在台上的角逐,另一方面是台下指导教师的暗中较量。作为一名优秀的指导教师要有前瞻性,要有很强的分析能力,要甘于奉献、具有忘我的工作热情。

(一)指导教师要有前瞻性

指导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制定一个具体、周密的辅导计划和详细的时间表。指导教师对辅导时间、辅导内容和辅导效果都要做出一个预测。其次,指导教师用慧眼选拔参赛选手。许多教师沿用一贯的选拔选手的方法——第一步,教师让学生大声朗读某篇文章,考查学生的发音标准与否;第二步,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口头作文,考查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如果某个学生发音标准,口语表达也好,这位选手就会被选中。但笔者认为,传统的选拔方式没有选出真正的高水平的选手,没有选拔出具有潜力的选手。英语口语比赛不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考察学生其它能力——持久的耐力、快速的反应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超大的胆量、丰富的赛场经验。

(二)指导教师善于分析、总结

首先,指导教师要善于分析大赛文件,把握大赛主旨,领会大赛精神,弄清大赛程序,了解比赛的内容。其次,指导教师认真分析题型特点,把握题型的特点,掌握重点、难点。再次,指导教师反复研究历年的考题及视频资料,找出出题规律和考察重点,制定备战策略。最后,指导教师分析学生的特点,因人施教。通过校内选拔,指导教师选出一二名选手进行赛前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学生的性格不尽相同,有的安静内向,有的开朗活泼。教师应使用不同的方式与之交流沟通。开朗活泼的学生经常会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教师与选手经常会在很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讨论心得与体会。教师也较容易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困惑,并可以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安静内向的选手不会主动与教师谈自己的心得感想,教师也很难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往,走进学生的生活,使他们觉得老师是他们可以信赖的好朋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到学生在准备过程中的真实想法、真实感受,及时调整辅导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三)指导教师要有甘于奉献、忘我的牺牲精神

作为一名指导教师必须具备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从准备大赛的第一天起,指导教师从心理上、行为上以大赛辅导为中心,将其他一切事情都抛之脑后,克服种种困难。指导教师应时时刻刻想着大赛,想着学生。可以说,这段时间是教师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过程。

二、指导教师指导过程精准化

教师对辅导过程进行周密的计划,主要包括:1.教师对辅导内容分类,整理;2.时间安排精细化;3.比赛流程细节化;4.辅导效果达标化。

(一)教师对辅导内容分类、整理,向学生逐一讲授每个比赛阶段的准备方法

大赛共分为三个比赛阶段:一是“情景描述阶段”,二是“情景对话阶段”,三是“选手PK阶段”。由于“选手PK”阶段是在前两名选手中进行,考查的重点是学生的应变能力,短期辅导收效甚微,所以教师指导学生重点应放在前两阶段。对于第一阶段“情景描述”,题型有图表、图片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人口等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师按题型进行分类指导,同时将题目相关内容贯穿于题型之中。首先,指导教师就图表题进行指导。图表有柱形图表、曲线图表、圆形图表。不管哪种形式的图表,描述的方法都是相同的。只要学生掌握了一种图表的描述方法,举一反三学生就能掌握所有图表的描述方法。这样可以化整为零,减轻学生的准备负担。教师指导的关键是描述的方法、顺序要恰当,描述图表所用的时间要符合要求。其次,指导教师就图片题进行指导。图片题分为描述风景的、人物的、空间的等等。教师指导的关键是分清图片类型,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描述。教师指导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清头绪,在考题的海洋中做到“游刃有余”,真正操控题型,在赛场上沉着应战。第二阶段“情景对话”,题材非常全面。在这一阶段,参赛选手就自己抽到的题目与外籍评委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重点考查学生知识面是否广、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是否强、听力和口语能力是否高、场上应变是否快。参赛选手备考时间是有限的。选手拿到材料后应以最快的速度浏览整篇材料,找出什么人,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什么原因,情况如何(即who,when, where, what, why,how)。指导教师辅导的关键是训练选手的阅读速度,掌握评委出题套路,力求做到看到题目,就能猜出评委可能会与选手交谈哪些话题,使选手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时间安排精细化

指导教师制定一个长期时间表和一个短期时间表,并根据当日的辅导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努力做到局部调整,大局不变,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每一部分的辅导任务。指导教师将所有的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辅导占用时间的80%,其余辅导占用时间的20%。

主要包括:1.比赛内容辅导;2.比赛流程辅导;备考注意事项——赛场注意事项;3.现场模拟辅导。

(三)比赛过程细节化训练

指导教师除了对选手在知识和细节方面辅导,还要对整个比赛流程中所有细节进行辅导。俗话说:“成败在于细节。”选手场上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最后成绩,因此,指导教师在最后一段时间要着重对选手进行赛场训练。教师和选手一起研究肢体语言如何运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怎样才能与评委和场下的观众进行有效的互动、服装的搭配及麦克风的使用等等细节问题。

(四)辅导效果达标化

指导教师应制定每一部分的达标要求,并做相关记录。

1.图表训练达标要求:分清所给图表属于哪种类型的图表,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按照一定的顺序条理清楚地介绍图表内容并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进行相关信息的比较,分析形成的原因。

2.图片训练达标要求:仔细观察图片,分清属于哪类图片,根据图片的种类运用不同的方法详细介绍每张图片,不留“死角”,使选手与评委和观众产生共鸣,得到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3.情景对话达标要求:指导教师给出相关的模拟赛题,选手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出相关信息,流利回答指导教师的提问。

4.比赛细节训练达标要求:熟悉比赛流程,在场上神情自然,站姿标准,语速适中,态势语运用恰当,与场下有效互动,声音洪亮,穿着得体。

三、选拔选手高标准

作为一名优秀的选手,不但要有良好的语音面貌,还应具备以下条件:充满自信心,灵活的应变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持久的耐力和一定的大赛经验。

有了自信心就有了成就事业的动力。有自信心的人会主动去奋斗,为到达成功的彼岸奋勇前进。选手站在赛场上就如同一个演员站在舞台上,良好的台风会给观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选手应特别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正如大家所知,准备比赛的过程漫长而艰辛,选手只有凭借着自己持久的耐力才能坚持到最后,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景色。敏锐的洞察力在赛场上特别关键,选手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赛题中每一处细节。赛场上有许多情况难以预料,要求选手用自己的应变能力去应对现场出现的情况,避免“冷场”。在“情景交流”部分,有的选手会出现不流畅现象并有“嗯”“啊”等口头语。其原因之一是选手没有对考官的问题作出及时的反应。这种现象会对比赛成绩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选拔参赛选手时一定要全面考察选手的综合素质,选出高水平的选手也是比赛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学生积极主动配合指导教师进行充分准备

指导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必须通过选手完成。选手积极配合,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饱满的热情,十足的干劲,勤奋的学习态度完成指导教师的每一项任务,才能有收获,才能出成绩。

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早已结束,但笔者作为指导教师回顾这场比赛,得到了许多启发和思考。笔者希望这些思考能对想参加下一次大赛的教师和选手有所借鉴,也希望这些思考能为推动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杨喜存.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对英语专业建设的启示和导向作用.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3]汪东萍.外语任务教学法中“任务”的结构与分类.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4]杨润芬,徐凡.自信心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2009

[5]吕良环.论外语自主学习能力之培养.华东师范大学,2005

上一篇:提高化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思考 下一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