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眼镜蛇”到“蝰蛇”

时间:2022-07-13 04:35:19

从“眼镜蛇”到“蝰蛇”

“眼镜蛇”武装直升机的第一款改进版――AH-1G

AH-1G搭载的心脏――莱克明T-53涡轴发动机

AH-1G

AH-1G是“眼镜蛇”的第一个生产型号。209型验证机拥有带串联座舱的纤细机身、莱克明T-53发动机、每边装有两个挂架的机翼和机鼻炮塔。生产型AH-1G则换装了T53-L-13发动机,使用固定起落架代替可伸缩的起落架,机身更纤细、轻量化,一副更宽叶片的旋翼为其显著特征。

AH-1G武装直升机是后续家族成员的基础型号。为了实现轻量化和高强度,机身采用铝蜂窝材料,装有易于维护保养的检修孔盖板。机内安装一个247加仑(936升)的自封闭油箱,发动机、燃油系统和液压系统都有轻型装甲防护。机组乘员配有装甲座椅,座椅侧装甲可以拉起以提供更佳的防护。炮手前方还安装机鼻装甲。舱盖由标准的树脂玻璃制成。209型验证机上的防弹玻璃由于重量过大,影响飞行性能而取消。

AH-1G原本安装一座TAT-102A炮塔,其内装备1挺GAU-2B/A转管机枪,备弹8000发。不过,TAT-102A炮塔是一个过渡配置,迅速被TAT-141炮塔所代替。后者配装2挺GAU-2B/A转管机枪(每挺备弹4000发),或者1挺转管机枪和1门M129式40毫米榴弹发射器(备弹量200~300发,也有的资料说是231发)。GAU-2B/A转管机枪能以两种速率开火:2000发/分和4000发/分,榴弹发射器的最高射击速度则为450发/分。炮塔射界为+ 25°~-60°,水平230°。一般情况下炮手操纵炮塔,但飞行员也能在紧急情况下把炮塔固定在前方射击。同样,炮手也配有简单的操纵系统,能在紧急情况下驾驶飞机。

AH-1G的主要外挂武器为7管M158或19管70毫米火箭发射器, 能搭载多种弹,包括高爆弹、反人员飞镖弹、白磷燃料弹和烟雾弹。除此之外,该机还可挂载四联装127毫米“祖尼”火箭巢,但很少在战斗中使用。该火箭巢被戏称为“野猪吊舱”,当“眼镜蛇”挂载4个“野猪吊舱”时,则被称为“大野猪”。

早期带有单门火炮炮塔的“眼镜蛇”,有时候也在机翼下挂载1~2个SUU-11/A转管机枪吊舱,每个吊舱储存有1500发子弹。转管机枪精度较高,速度快,但是其射程和杀伤力有限。而70毫米火箭弹射程和威力更大,不过精度较差,只能齐射覆盖目标。1969年,许多AH-1G安装了XM35机炮系统,其基于六联装通用电气M61A1“火神”20毫米机炮改装而来。它们各自搭载一个挂架,位于直升机的左侧,其带有一个流线型的整流罩。在座舱以下的附加仪表板提供免遭炮口冲击波伤害的保护,而这就是新式武器难以置信的强大威力。开火时,乘员不自觉地抓住舱盖面板,以防止自己被弹出防弹玻璃窗外。

AH-1G“眼镜蛇”基本上只能在白天作战,在紧急情况下依靠照明弹和探照灯支援也能于夜间使用。考虑到直升机夜间飞行和有效作战巨大价值,军方进行了相关尝试。首轮尝试是东南亚多用途传感器武器子系统(SMASH)项目。该项目在AH-1G机鼻上安装AN/AAQ-5被动红外瞄准系统(SSPI)的传感器炮塔,配备一部前视红外仪。右翼下挂载一具爱默生电子公司的AN/APQ-137B移动目标指示器(MTI)雷达吊舱。第二个尝试是“眼镜蛇”夜间火控系统(CONFIGS)项目,即在机鼻处安装微光电视成像仪。在越战时期上述传感器技术还不成熟,无论是多用途传感器武器子系统还是“眼镜蛇”夜间火控系统都没有获得成功。

AH-1G“眼镜蛇”武装直升机于1967年9月首次部署到越南战场,主要任务是为运送部队的“休伊”直升机护航及提供火力支援,让地面指挥官配备了可迅速得到的完整火力支援,能够提供比呼叫空中近距离支援更快捷的打击方式。此外,“眼镜蛇”机身狭窄,宽度仅为96.5厘米,相比庞大的UH-1“休伊”武装直升机,敌军的地面防空火力更难击中它。AH-1能够胜任多种任务,包括武装护航、灭火侦查和实施空中火箭炮支援。贝尔公司总共制造了1126架AH-1G,最后一架于1973年2月交付。在越南战场大约损失了300架,约1/3是在非战斗事故中损毁。

AH-1Q

前面已经提到,“眼镜蛇”是作为AH-56“夏延”武装直升机的临时过渡方案。美军对AH-56寄予厚望,10架原型机于1972年完工。但是,由于技术问题导致研发进度推迟和项目费用猛增,“夏延”武装直升机项目于1972年8月9日终结。该项目被陆军先进攻击直升机(AAH)替代,也就是休斯公司(即后来的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和现在的波音公司)研发的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

“夏延”项目的取消使北约相对以苏联为首的华约有一个较大的性能差距,这可能需要10年或更多的时间才能弥补。为此,美国陆军进行了一系列测试,以确定将AH-1G“眼镜蛇”武装直升机作为反装甲平台的实用性。测试在德国安斯巴赫进行,结果显示直升机机载反坦克武器能够确保摧毁敌军大量的装甲车辆。尽管在高威胁环境下,面对地面防空火力,直升机较为脆弱。但是相关测试表明,武装侦察和攻击直升机编队在夜间或超低空条件下作战仍能生存,即便是在高强度的战争当中。“阿帕奇”还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装备,“眼镜蛇”再次成为过渡方案。

1972年3月,陆军要求贝尔公司启动“眼镜蛇”武器改进项目ICAP,为AH-1G增加搭载“陶”式(TOW)导弹发射能力。TOW分别代表管式发射、光学跟踪、线导。导弹尾部拥有两根能被稳定多传感器瞄准系统(SMS)跟踪的红外曳光管。在发射时,炮手需要做的就是将目标保持留在视野范围内,而火控系统会通过导线发送指令,适当调整导弹的飞行轨迹。

贝尔公司一共改装了8架AH-1G,在机鼻处安装新型贝尔-休斯XM26型望远镜瞄准装置(TSU),翼下挂载两具M56式四联装“陶”式导弹发射架。M56发射架安装在机翼外侧挂架上,这样M200型19管70毫米火箭发射器则可以装在内侧挂架上。

这8架AH-1G被重新命名为YAH-1Q,从1973年初开始进行为期2年的“陶”式导弹试射实验。陆军对YAH-1Q的表现很满意,符合其短期需求,订购101架由AH-1G改装成AH-1Q的武装直升机。AH-1Q特征是搭载M56“陶”式导弹发射器、M65(代替了试验机的M26)望远镜瞄准装置和斯佩里-乌尼瓦克型头盔瞄准具。首架AH-1Q于1975年初交付给陆军。

AH-1S

在第一架AH-1Q投入使用之前,陆军就意识到其动力不足,缺乏携带重型“陶”式导弹的能力。但是,该机仍然有能力在超低空条件下进行苛刻的机动表演,甚至在低于树梢的高度飞行,即所谓著名的“贴地飞行”。1975年,陆军启动改进型“眼镜蛇”敏捷性和机动性项目,以解决上述问题。

贝尔公司在一架AH-1G上安装经过升级的莱克明T53-L-703涡轴发动机和新型动力传动系统,输出功率1800匹马力(1323千瓦),该机编号为YAH-1R。 另外还有一架AH-1Q也进行了同样改装,编号为YAH-1S。新型动力传动系统赋予“眼镜蛇”足够的动力,军方比较满意,下令将92架AH-1Q和198架AH-1G改装为AH-1S。加装“陶”式导弹系统后,意味着“眼镜蛇”目前的基本任务是摧毁敌方坦克,但仍保留原有的直接火力支援、武装护航和侦查能力。

正式改装的AH-1S与原型机相比有细微变化,不过后来都统一编号为AH-1S。经过改进的AH-1S可以通过其扁平机鼻处安装的望远镜瞄准装置而辨别出来,采用半圆形乘员舱盖代替了平板舱盖,这成为了生产型AH-1S武装直升机的标准特征。某些AH-1S“眼镜蛇”安装了夜间攻击升级组件(C-NITE),允许炮手在夜晚或恶劣天气的作战条件下指定和获取目标。

AH-1P

AH-1S验证机象征着能发射“陶”式导弹的“眼镜蛇”家族的系列改进的开始。第一阶段的变型机是生产型AH-1S或AH-1S(PROD),是针对AH-1S的阶段性改进,于1988年被重新命名为AH-1P。贝尔公司制造了100架AH-1P,并于1977―1978年交付部队使用。它们以更加强劲的发动机系统为特征,还拥有与众不同的全新平板舱盖,为新型陆军版“响尾蛇”的特点。平板舱盖大大减少了反光,改善了机组乘员的视野,但是仍然没有安装装甲玻璃。

AH-1P的新颖之处还包括改进的T形截面仪表和控制面板布局,使得驾驶员进行贴地飞行时更加得心应手,其带有一个雷达测高器、升级的无线电台、一台雷达告警接收机。从第67架开始安装了“卡曼”K-747复合材料旋翼桨叶(带有锥形尖端),K-747旋翼桨叶也用于翻新旧式的“眼镜蛇”。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少量的K-747复合材料桨叶由于粘合问题导致翼尖脱落,部分“眼镜蛇”被临时换装了金属桨叶,不过这个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AH-1P首次亮相是装备驻扎于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的第82空降师,时间在1977年8月。

AH-1E

第二阶段的变型机拥有多种不同的名称,被称为机炮升级型AH-1S或AH-1S“眼镜蛇”增强型武器系统,于1988年被重新命名为AH-1E。当时,陆军AH-1的各个变型机仍装备老式的TAT-141炮塔,无法安装大威力机炮。而AH-1E换装了海军陆战队的AH-1J通用炮塔,配备了更强大的火炮系统,即三联装20毫米M197机炮。AH-1E保留了M56“陶”式/“眼镜蛇”型导弹发射架,缺乏火箭管理系统,不能发射70毫米折叠翼航空火箭弹。贝尔公司共制造了98架AH-1E,于1978―1979年交付使用。

AH-1F

第三阶段的变型机原本被命名为现代化AH-1S或AH-1S现代化“眼镜蛇”,于1988年被重新命名为AH-1F。

贝尔公司总共生产了530架AH-1F,387架由老式的AH-1G机身改装过来(包括41架双用途TAH-1教练机),其余143架为全新制造。50架于1986年配备给美国国民警卫队(ANG),这是最后一批为美国军队制造的全新的单发“眼镜蛇”。当时,美国陆军拥有的AH-1武装直升机总数为1100架。

AH-1F拥有AH-1P和AH-1E的特点,又做了不少改进:带有激光测距仪的新火控系统、新式计算机、安全语音交流装置、为飞行员配备的M76抬头显示器(HUD)、安装在发动机上的AN/ALQ-144红外干扰装置(IRCM)、分别位于座舱上面和下面的电缆剪(能够保护贴地飞行时的“眼镜蛇”)和一根可以减少直升机红外特征的长形排气管。此外,AH-1F在旋翼传动系统(带激光跟踪仪)整流罩前部增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鼓包,用于安装激光光斑跟踪器,但是最后并没有安装这个跟踪器。从外表上看,AH-1F和其它AH-1S变型机的差别之处,仅仅在舱盖右侧上部安装有一个大气数据传感器。

AH-1F还加装了M147火箭管理子系统(RMS),这意味着该机重新获得了发射70毫米火箭弹的能力,此外还装备M56式“陶”式导弹发射架和M197式20毫米机炮。后期,AH-1F还安装有夜间热成像设备(C-NITE)升级组件。此外,大多数AH-1F还装有干扰弹投射器,能够发射M130照明弹。

AH-1F在服役后仍在不断改进,包括能够发射“毒刺”空空导弹。然而,即使这样单发“眼镜蛇”正在日益过时,到80年代中期逐渐被AH-64“阿帕奇”取代。1999年,美国陆军全部淘汰“眼镜蛇”。第25步兵师(轻装)在夏威夷举行了仪式,退役该型号的直升机,用OH-58D“基奥瓦武士”代替“眼镜蛇”。该师的旧式直升机被转交给了美国国民警卫队,以继续使用该型号的旋翼飞机,但是装备数量迅速下降。2001年,“眼镜蛇”从国民警卫队退役。

AH-1J“海眼镜蛇”

美国海军陆战也在越南战场使用过“休伊”直升机,并迅速看到了武装直升机的价值。但是,海军陆战队需要武装直升机要能够执行飞越水面的任务,考虑到单发AH-1G缺乏足够的安全余量,倾向于双发构型。最初,美国国防部反对这项计划,坚持陆军AH-1G的通用性,最终海军陆战队的观点占了上风。1968年5月,国防部向贝尔公司授予合同,订购AH-1J“海眼镜蛇”。作为过渡,美国陆军向海军陆战队移交了38架AH-1G。

AH-1J“海眼镜蛇”采用普拉特&惠特尼双模块T400发动机驱动,由两台PT6涡轴发动机组成,单台662千瓦,总输出功率为1125千瓦,相比AH-1G搭载T53-L-13发动机,动力性能有小幅提升。这部双模块发动机事实上能提供1323千瓦的最大功率,但是传动系统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功率,因此双发动机只能在限制功率模式下运行。当一台发动机停机时,另一台可以全功率运行。

AH-1J还装备了新型炮塔,安装三联装XM197式20毫米加农炮。这是六联装M61“火神”机炮的三联装版本,并且最终成为了海军陆战队和陆军“眼镜蛇”的标准炮塔武器。M197拥有750发/分的射速,但其只能进行16发连射。AH-1J备弹750发。

第一架AH-1J在1969年11月进行了首次试飞。海军陆战队又购买了第二批次的AH-1J,总共采购数量为69架,最后一架于1975年2月交付。AH-1J和后来的双发“眼镜蛇”变型机有时候都被统称为双发“眼镜蛇”。

在两栖作战行动中,海军陆战队依靠武装直升机来提供精确的近距离火力支援。武装直升机在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时是非常重要的,经常在传统火力的射程之外打击敌人。AH-1J能执行各种任务,包括实施着陆场灭火,为运送部队或货物的直升机进行武装护航,为车队保驾护航和火力压制,实施可视武装侦查,进行前线空中管制,以及反装甲任务。在过去的十年中,它还可以为其它直升机提供抵抗敌军武装直升机的空对空防御能力,比如加装“毒刺”空空导弹。

309型“眼镜王蛇”

“眼镜蛇”项目从开始就是作为AH-64D服役前的一个临时解决方案。它在东南亚充当“热带雨林战士”的角色时是成功的,但是陆军更关注的是保护西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被前盟军力量分割成了两个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和东方共产主义世界之间的竞赛迅速造就了军事层面的剧烈对抗。一道“铁幕”在欧洲大陆中央落下,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形成了所谓的冷战。由美国主导的北约组织,致力于防止苏联领导下的华约集团席卷西欧的民主国家。在军事装备方面,东方的社会主义国家拥有一贯的数量优势,西方世界则集中精力于运用高新技术优势来弥补差距。对西方而言,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华约组织在德国边境地区部署的上万辆坦克。

美国军方需要一款更加坚固和重型化的武装直升机。此前陆军已经启动了AAFSS项目,但是“夏延”项目研制一波三折,西科斯基公司和贝尔公司主动向陆军提交了替代机型。西科斯基提出S-67“黑鹰”;贝尔公司利用“眼镜蛇”的经验,提交了一种基于209型的改进版直升机,即309型“眼镜王蛇”。

贝尔制造了两架原型机。其中一架由加拿大制造的普拉特&惠特尼T400-CP-400双模块发动机驱动,与AH-1J相似。第二架采用单台莱克明T55-L-7C涡轴发动机,能够提供1470千瓦的最大功率。

双发“眼镜王蛇”于1971年9月10日首飞。该机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秃鹰喙”机鼻和腹鳍,强化了机身,延长尾梁,长度比AH-1G增加了1.1米。该机还安装了新型旋翼,直径增加,有后掠翼尖,提高了升力,同时还降低了噪音。“眼镜王蛇”还搭载了一个大型的20毫米机炮弹药舱(来源于通用动力F-111“土豚”战斗轰炸机的弹鼓),增加了机腹深度。

“眼镜王蛇”在机鼻下安装了经过升级的传感器系统,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稳像式多传感器瞄准装置利用了AH-56“夏延”项目技术,包含一套前视红外(FLIR)系统、一台低亮度电视机(LLTV)、一台激光测距仪和一套导弹制导系统。系统图像可显示在炮手显示器和飞行员的抬头显示器上。飞行员拥有独立的微光夜视仪,安装在旋翼传动系统整流罩的前部,以确保在炮手寻找目标时不会影响飞行员驾驶直升机。此外,该机还搭载有新型航电设备,包含储存16个不同的预设导航路径点的“利顿”惯性导航系统(INS)和一个雷达测高仪(安装防撞地面预警系统)。

“眼镜王蛇”的主要武器是新型BGM-71“陶”式反坦克导弹,其于1972年在越南由UH-1“休伊”武装直升机进行了战斗试射,被证明相当高效。该弹以四联装的形式安装在挂架上,每个机翼有一个挂架。炮手和飞行员都装备有斯佩里・乌尼瓦克头盔瞄准器,可为导弹和火炮获取目标。

单发“眼镜王蛇”于1972年1月首飞。除了发动机,它与双发“眼镜王蛇”基本相同。然而,其在同年4月的一次事故中化为残骸。为了完成美国陆军的测试,贝尔不得不把双发“眼镜王蛇”改成单发型继续试飞。

1972年春,陆军开始对“眼镜王蛇”、“夏延”和“黑鹰”武装直升机进行评估。不幸的是,8月陆军宣布三种直升机方案均不符合要求,全部否决。

409型先进攻击直升机

对于这一出人意料的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陆军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需要对武装直升机进行重新评估。而AAFSS项目也完全陷入了政治困境,陆军在不久后取消了该项目,转而启动了先进攻击直升机(AAH)项目。陆军规定AAH要采用两台通用电气的T700涡轴发动机,单台输出功率1103千瓦。AAH要求装备1门30毫米机炮,可携带16枚“陶”式反坦克导弹,不过后来由于开始AGM-114“海尔法”重型反坦克导弹的研发,又将标准提至16枚激光制导的AGM-114,射程和威力进一步增强。

波音、贝尔、休斯、洛克希德和西科斯基公司都为AAH项目提交了方案。1973年6月,贝尔与休斯入围决赛,获得了制造两架原型机的合同。贝尔的409型直升机,编号YAH-63,其显然受到了“眼镜蛇”经验的影响,但是它远不只是一架经过改进的209型直升机。其特征是拥有三轮式起落架、扁平的座舱盖玻璃板、T型尾翼、大型腹鳍和1门三联装的通用电气XM188式30毫米机炮。由于有超低空飞行的需要,因此贝尔将AH-1的机组乘员座位颠倒了过来,飞行员在前,视野更好。

YAH-63原型机的首次试飞于1975年10月1日进行,不幸地在9个月后失事坠毁,于是另一架实施静态测试的原型机被升级为试飞机,对抗休斯公司77型直升机。1976年底,休斯的设计胜出,成为著名的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一个说法是,陆军认为相比“阿帕奇”的四桨叶系统,YAH-63的二片式旋翼更加脆弱。

AH-1T

失去了先进攻击直升机的合同,并不说明贝尔公司就不再涉及武装直升机领域了。而海军陆战队在购买了69架AH-1J之后还想获得具备更大载弹量能力的直升机。为此,贝尔抽调了2架AH-1J,使用一些为309型“眼镜王蛇”研发的系统来升级改造,新的“海眼镜蛇”被命名为AH-1T。

AH-1T的升级之处包括延长尾梁和机身,改进传动系统和配装为309型研制的发动机,即T400-WV-402双发系统,输出功率达1470千瓦。贝尔公司一共制造了59架AH-1T,不过前33架不具备“陶”式导弹发射能力,后24架配备了机鼻瞄准装置和头盔瞄准装置,具备了该能力。机鼻瞄准装置水平旋转110°,上下旋转-60°~+30°。

AH-1T在每根机翼上安装有两个外部挂载点。当瞄准敌人的装甲目标时,一个典型的混合武器搭载方案包括8枚“陶”式导弹、两个70毫米火箭弹吊舱和750发20毫米炮弹。装甲座舱能阻挡敌方轻型火力的射击,复合桨叶和尾梁有足够的强度以抵御23毫米加农炮的袭击。

AH-1T还有一个改进版本,即所谓的AH-1T+,是20世纪70年代针对伊朗订单改进的。它采用通用电气T700-GE-700发动机和贝尔214ST型直升机的传动装置,单台发动机功率940千瓦。该机还装备更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但是,巴列维王朝的覆灭意味着这笔交易泡汤了。然而,贝尔公司继续研发, AH-1T+原型机于1980年4月首飞。

AH-1W“超级眼镜蛇”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由于大量消耗,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直升机库存量下降,陆战队想寻找一款完全海军化的直升机。当然,海军陆战队想要获得的是AH-64“阿帕奇”,作为其下一代攻击直升机,而不是经过升级的“眼镜蛇”。但是1981年,国会拒绝为陆战队获得“阿帕奇”投入资金,陆战队只能继续改进“眼镜蛇”。为此,贝尔又进一步改进AH-1T+原型机,搭载T700-GE-401动力组(使用西科斯基SH-60“海鹰”的发动机),总功率2520千瓦。另外还安装排气消音器,从尾梁到机脸整流罩处重新安置一些“陶”式导弹电子设备,并且升级了火控系统,以能够发射“海尔法”或“响尾蛇”导弹。

国会同意向海军陆战队提供资金以获得新型直升机,并将其编号为AH-1W,取名“超级眼镜蛇”(见专题题图)。最初,陆战队订购了44架,后来又追加了40架单发TAH-1W教练机,于20世纪90年代初交付,还计划把剩余的AH-1T改装成AH-1W。

AH-1W是一款在昼夜都能作战的攻击直升机,主要任务是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低空高速飞行以搜寻和获取目标、火力侦查、多种武器火力支援、支援运送部队的直升机,和针对构成威胁的装甲车辆实施点目标攻击。在两栖突击和执行后续的上岸作战任务时,AH-1W还可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和火力协同支援。在其刚刚服役时,它被认为是当时仅有的拥有发射空空和反辐射导弹能力的直升机。

AH-1W为双座双发式直升机,飞行员居后,炮手居前。T700-GE-401发动机赋予AH-1W更佳的动力性能,并且提升了飞行员在高海拔炎热环境下操纵直升机的能力。该机装备一座20毫米炮塔,能携带“陶”式或“海尔法”反坦克导弹、“响尾蛇”空空导弹、AGM-122“手枪”反辐射导弹,还装有127毫米和70毫米火箭吊舱。AH-1W装备了夜间瞄准系统(NTS),包括一台前视红外成像仪、一台电视摄像机电视传感器、一个具有自动目标跟踪能力的激光目标指示器,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

从1993年5月到9月,军方对夜间瞄准系统进行了技术评估。具体工作由VX-5测试中队实施,在中国湖的美国海军空战中心的武器部门、亚利桑那州“尤马”试验场、新墨西哥州“怀特”沙漠导弹靶场、加利福尼亚州的布里奇波特和两栖船只上进行。

为了匹配夜间瞄准系统,AH-1W还改进了舱盖/座舱,这涉及到替换现有舱盖、机鼻整流罩和副驾驶/炮手仪表面板,以及在前部座舱增加战术导航系统(TNS)。此外,新座舱还安装了一套通讯/导航升级组件,即ECP-1686,包括一部ARC-210(V)型电子保护(EP)电台、一套ARN-153 V4型战术空中导航(TACAN)系统,以及一部AN/ASN-163嵌入式全球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系统(EGI)。改进之后,前座舱工作的效率得到增加,有助于划分前座和后座的工作。

AH-1W还安装了ECP-1674综合自卫套件,包括一部AN/AAR-47导弹告警系统,当直升机遭受地空或空空导弹攻击时,相关设备会预警。当导弹接近时,可自动启动安装在翼尖上方的AN/ALE-39箔条/红外干扰弹投放器(CDS)。一部AN/AVR-2激光预警接收机,探测到从敌方激光测距仪发出的激光,并且为机组乘员提供语音报警,根据敌军武器装备的型号和位置,为直升机显示其威胁程度的分类。一个AN/APR-39A(V)2雷达预警接收机,被动的全方位探测系统,可为飞行员接收和显示有关直升机周围雷达环境的信息。

AH-1Z“蝰蛇”

1989年,1架改进成AH-1T+验证机和1架AH-1W的原型机,安装了更先进的复合材料四桨叶旋翼系统,性能更好、噪音更低、抗损能力更强。不过,这种4桨叶的“眼镜蛇”并没有立即获得生产合同,原型机改回到AH-1W后继续在海军陆战队服役。但是,贝尔公司仍然自筹基金,对概念继续研发,并造就出AH-1Z“蝰蛇”。

1996年,海军陆战队与贝尔公司签订了一笔将180架AH-1W“超级眼镜蛇”升级为AH-1Z标准的合同。1998年7月,贝尔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竞标AH-1Z目标瞄准系统(TSS)的研发。目标瞄准系统提供先进的第三代热成像处理、护眼式激光测距仪、目标指示器和火控一体化装置。1998年8月,贝尔公司接收了4架AH-1W武装直升机,将其改装成AH-1Z的旋翼测试机型。针对AH-1W的几项其他改进,包括夜间目标瞄准和通讯/导航系统,在继续进行中。

“祖鲁眼镜蛇”(AH-1Z的绰号)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安装了一副新型的、更加安静的、复合材料四桨叶旋翼。上世纪80年代,无轴承的、由复合材料制成的主旋翼系统在贝尔公司测试成功,后来成为了贝尔430直升机的标准装备。基于这款旋翼系统非凡表现,美国海军陆战队决定将其集成到AH-1Z上。该旋翼系统能为直升机带来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大幅增加的速度、更平稳的驾驶、一个更加稳定的武器平台和上佳的可靠性,同时还减少了机组乘员的疲劳程度,有助于提高执行作战任务时的效率。新型旋翼系统装备自动折叠系统,以方便直升机存放在攻击舰上,其寿命长达10000小时,可承受23毫米炮弹的打击。尾桨也同样为四桨叶设计。

此外,AH-1Z还搭载有新式变速箱、传动装置和辅助动力装置(APU),后者和西科斯基S-70“黑鹰”上的一样。AH-1Z的燃油搭载量提升至200加仑(758升),并且当油箱空着时,内部会充满惰性气体,从而降低火灾隐患。AH-1Z的挂载能力也得到提高,翼下有6个挂架,其中2个为翼尖挂架,可挂载“响尾蛇”空空导弹或“手枪”反辐射导弹,另外4个则挂载火箭吊舱,或“陶”式导弹,或“海尔法”四联装导弹发射器。

座舱和航空电子设备也得到了升级。新型座舱的特点是为每名乘员配备了两块尺寸为15×20厘米的彩色多功能液晶显示屏、安全无线电通讯系统、一套战术电子数据系统,一套合并了一台GPS接收机的惯性导航系统和一台数字地图显示器。前后座舱的布置大同小异,两名乘员都可以驾驶直升机或操作武器。在交流供电系统失效时,每名乘员可以使用电池供电的备份飞行控制面板驾驶直升机紧急返航。上述装置对于今天的电子化控制飞机来说都是必备的。

AH-1Z在机鼻处安装AN/AAQ-30型“鹰眼”目标瞄准系统,包含一部前视红外成像仪、一部低亮度彩色放大电视、一台激光测距仪和护眼式激光目标指示器。新式前视红外仪是目标瞄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的前视红外仪只能识别在几千米内的目标,第三代前视红外仪拥有大口径的光学仪器和极度高效的稳定系统,可使乘员在“海尔法”重型反坦克导弹的射程之外就能识别目标。

机组乘员装备先进飞行头盔,是该机飞行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被称为“猫头鹰之顶”,其特点是具有高分辨率投影电视,可以显示飞行或目标瞄准数据,并将成像投放到护目镜上。它可以安装嵌入式低亮度照相机,能够提供高度整合的夜视能力。头盔的重量仅为2.2千克。

其他新型航电系统包括一套新型自卫组件、空降目标投送系统、一台登机系统监视器、两台任务计算机和一台任务数据载入器。自卫组件包括4个ALE-47箔条-闪光弹投射器,可以设置成手动、半自动和全自动工作模式,以及一台APR-39A雷达告警接收机、一台AVR-2激光预警装置和一台AAR-47导弹预警装置。

AH-1Z原型机于2000年年底首次试飞,2003年10月开始对AH-1W进行升级,并在2013年完成最后交付。海军陆战队计划使用AH-1Z至少直到2020年。该机每架的升级费用为1150万美元,耗时13个月。

在2003年的测试项目中,相对AH-1W,AH-1Z拥有双倍载弹量,在航程、持久力上有20%的性能提升。数字式座舱增强了飞行员态势感知能力,并在某些区域降低了机组乘员的工作负荷。然而,目标瞄准系统表现不是很好,降低了执行任务时的效率,同时还增加了飞行员的工作负担。在视野变化时,目标瞄准系统的稳定性、聚焦、目标丢失和反应异常方面的问题还需要解决(在直升机被认为有效地投入实战之前)。

上一篇:脑卒中的预防与家庭护理 下一篇:无“酷”不乐拍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