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稻谷产业发展策略

时间:2022-07-13 04:33:36

小议稻谷产业发展策略

作者:李经勇 唐永群 李贤勇 钟世良 单位: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水稻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006年百年不遇特大干旱,使重庆市数十万亩水稻绝收,大面积严重减产这一事实再一次突显目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粮食生产仍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状况。一方面是现有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或废弃;另则新修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农业灌溉水库蓄水不足,季节性缺水矛盾日益突出;再则整治好的农田因作它用,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粮食生产的减灾抗灾能力。耕地资源贫乏,种植效益低重庆市农村人口仍有近2000万、农产品生产数量及农业总产值等均达到了中等农业省的规模;然而重庆市耕地资源仅占全国的1.7%,人口却占全国的2.4%,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至2004年底全市人均占有耕地仅有0.069hm2,比全国平均水平少0.029hm2,低28%;人均旱涝保收面积仅0.013hm2,比全国平均水平0.033hm2低60%,仅为四川、云南的2/3,极大地显现出了重庆市农用耕地面积的相对贫乏,制约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2008年,我们对大足、梁平等地稻田面积相对较大的乡镇调查结果表明,其人均稻田仅为0.045hm2,而每个从业劳动力平均种植稻田面积只有0.071hm2;由于种植规模小、种植技术粗放,加之丘陵地区水稻机械化种植程度低,劳动力成本偏高,导致种粮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从而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水稻生产的发展。从业劳动人员素质低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建设的推进,且种粮效益低,粮食生产低效益影响了农民种植积极性。大批受教育时间相对较长、接受知识能力强的中青年劳动者已逐渐离开农村进城务工找钱谋生致富,致使农村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增收致富的有效技能,给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巩固和提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008年,我们对大足、梁平等地调查结果表明,农村从业劳动力中小学文化占71.05%、初中文化水平的占21.05%、高中文化水平的仅占7.89%。水稻生产种植方式落后由于重庆市地处丘陵地区,稻田面积小、不规范,田间道路大多未经过整治,加之适宜于丘陵山区的小型农机具不配套,水稻机械化种植的推进速度较慢。目前重庆市水稻生产种植方式仍主要以手工插秧、单打、独耕为主[8],人们“面朝黄土背托天”,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效率低;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种稻积极性,严重制约了水稻产业的发展。良种良法技术不配套近年来,一批优良品种的育成,一些轻简高效配套技术的应用,为提高水稻单产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水稻创高产活动、提高关键技术的到位率,一些品种在较大面积集中示范创造了产量达12t/hm2的高产典型,许多区县的670hm2水稻高产示范创建产量亦达9.45t/hm2左右。而大面积生产由于分户作业,加之种植农户的整体素质不高,种粮环比效益低,农户对新技术的需求不高、接受难度大等原因,生产上良种良法脱节、技术难以配套、关键技术到位率低,致使水稻产量潜力不能充分发挥,产量水平较低。1997—2008年全市水稻平均产量只有6.71t/hm2,仅2007年、2008年产量高于7.5t/hm2。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水稻生产成本,降低了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

几点建议

种植水稻的稻田田坎约25~30cm,每667m2稻田发生洪水时,可储存160~200m3的洪水,如果有0.667万hm2稻田的地区发生洪涝,将储存1600万~2000万m3的洪水,如果3.33万hm2稻田的地区发生洪水,将储存8000万~10000万m3的洪水。这些洪水一旦直接全部排入江河或溏、库、堰,将给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种植水稻对于重庆这样一个以丘陵为主的地区来说,是防止洪灾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措施之一。种植水稻是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据有关研究,在淹水的条件下,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比旱地慢,但又有利于提高磷、锌等富有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因此种植水稻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减少磷、锌的施用。更为重要地是,研究表明,每公顷旱地水田年固氮能力仅有15kg,水田可以达到50kg,是旱地的三倍有余[9]。稻田还是水的净化器。研究表明,稻田不仅可使pH值向中靠拢,而且对地下水硝态氮有自然净化的能力[10]。更为重要的是稻田是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消解有机有毒物质、钝化或无效化无机有毒物质。此外种植水稻还可以平稳大气及土壤温、湿度,防止表土流失,不会扬起沙尘,而且可固定落尘,叶面积大,可以净化空气,不污染地表水,减少城市热岛效应,补给地下水,防止或减轻地面沉降等生态功能。第二,水稻是多用途作物。水稻是适宜作主食,之所以号称“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是因为米饭食味和口感好,由其他粮食作物改食稻米容易,相反则难,且稻米的生物价高,据IRRI专家分析,其生物价在谷类作物中最高;氨基酸比例较合理;消化率较高:一般可达66.8%~83.1%。水稻还是多用途作物,在加工方面,据江南大学统计,用稻米作原料的产品已达3500多种[11],常见的有食品类方便饭、雪花饼等,酒类中的白酒、黄酒、米酒等,还广泛应用于医药、味精等食品工业。在饲料方面,稻谷、稻糠是传统家禽家畜饲料,稻草是传统冬季反刍家畜饲料,目前正在研究的有水稻草、稻草能源、谷秆两用稻等。第三,水稻是高产稳产作物,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1985年以来,全国水稻产量与C3作物小麦比较,水稻/小麦为1.7~1.8,与C4作物玉米比较,水稻/玉米为1.3~1.5;就四川省而言,2002年水稻产量与C3作物小麦比较,水稻/小麦为2.07,与C4作物玉米比较,水稻/玉米为1.51,由此可见,水稻在中国的三大粮食作物中,是最高产的作物。水稻种植在水田,对干旱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强,水稻耐淹能力在各种作物中最强,水稻对各种病虫及逆境均可通过育种途径获得解决,因此水稻的稳产性在粮食作物中也最好。第四,水稻是比较优势作物,具有较好的比较效益。全国水稻播种面积大,总产最多,2002年全国水稻播种面积2820.2万hm2,占27.15%;但全国水稻总产17453.9万t,占38.19%[12]。从价格上看,2001年中国稻米出口价格176.89$/t,而稻米进口价格366.12$/t,表明通过品质改良,中国稻米价格空间还很大。从成本优势上看,种稻更明显,在主要粮食作物中,中国只有水稻的成本低于美国[13]。稻谷——中国:0.94元/kg;美国:1.65元/kg小麦——中国:1.22元/kg;美国:1.01元/kg玉米——中国:0.88元/kg;美国:0.67元/kg大豆——中国:1.83元/kg;美国:1.21元/kg综上所述,发展水稻生产,不但可以保障国家以“口粮”为主的粮食安全,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较大的社会效益。强化政府在粮食安全上的主导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是治国安邦的不可替代战略物资,其丰欠余缺关系到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各国政府均采取各种措施对粮食的生产和供给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总理2009年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重庆市多数区县符合国家产粮大县政策扶持范围,市委市府应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扩大入围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区县范围。增加项目与资金投入,提高全市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同时,各级领导要正确认识粮食生产的严峻形势,把粮食生产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明确各地粮食指标、并将其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因素;彻底改变以往实际工作中重视工业而轻农业,重视GTP而忽视粮食产量,农业生产为工业建设让步,粮食靠外调的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农业是各行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为农业生产创建优良的社会人文环境。加大投入,强化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一是组织市农科院等优势科研单位,积极开展水稻特异资源材料的发掘与优良新品种的选育,为重庆特殊生态条件下的水稻生产提高科技含量高、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同时开展轻简高效配套技术研究,有效提高水稻生产的潜力。二是组织农业科研与农技推广部门,继续开展科技入户、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强化新品种、新技术的展示与示范辐射功能,让广大种植农户了解新的科研成果、掌握水稻生产丰产高产实用技术,并使之转化为生产力。三是组织开展水稻农艺与农业机械配套技术研究,优化筛选出适宜重庆丘陵地区水稻机械化种植的优良品种与小型农机械具,以及高效配套技术规程,有效地降低水稻生产的劳动强度、减少生产成本,提高水稻生产的产量与种植效益,有效地调动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四是加强种子生产基地规划与规范化设施建设,有效提高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提高优良种子的保供能力。五是积极搞好水稻生产灾害性气候与重大病虫危害发生情况预测预报研究,及时提供预警信息与抗灾避灾措施,有效地减少不利因素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提高水稻生产的抗灾避灾能力。强化口粮田的保护与建设区县政府要在认真贯彻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落实严格保护耕地制度的通知》的要求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确定本地区的基本农田与口粮田,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地块、设立保护标志,严禁它用,明确保护责任。各地应积极投入资金加大口粮田的水系、沟渠、道路的规划与建设改造和地力培肥工作,使之能排能灌、适宜于机械化种植,确保其旱涝丰收、效益高,充分发挥基本口粮田在口粮自给上的社会保障功能。多形式推进商品粮基地建设,确保全市口粮自给基本平衡粮食主产县(区)在规划、建好口粮基地的基础上,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积极规划建设商品基地,根据互惠互利原则,吸引国有、民营粮食企业和民间资金进入商品粮基地建设、生产与粮食流通环节,组织集“基地建设——水稻生产——粮食流通”一体的,“种植农户(种粮大户)——国有(民营)企业”相结合的利益共同体,确保口粮的调剂与供给,提高稻谷的商品化率,增加种植农户(种粮大户)与粮食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市政府积极指导、引导口粮消费区与主产区地方政府之间,加强区域性粮食生产合作,在主产区规划建设、培育发展稳定的商品口粮生产基地,确保口粮供应。

上一篇:县域粮食生产的历史演变与现况 下一篇:外国体育与武术教育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