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工作:重点抓好十个方面

时间:2022-07-13 11:57:35

商务工作:重点抓好十个方面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前有未有的严峻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商务部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商务工作紧紧围绕“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工作方针,把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在保增长中加快对内对外开放,在应对危机中保增长促转型,商务工作扎实推进,商务事业继续保持健康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去年全省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出口降幅自下半年以来逐月收窄,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质量有所提高,境外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预计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845亿美元,下降12.6%左右,其中出口1310亿美元,下降15%左右,进口535亿美元,下降8%左右;合同外资150亿美元,实际外资85亿美元,均下降15%左右;境外投资中方投资额11.5亿美元,增长33%左右,境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22亿美元,增长27%左右;服务外包离岸合同执行额实现8亿美元,增长一倍以上。去年国内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1~11月,全省城市和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5183.1亿元和1890.4亿元,同比增长15.7%和14.2%。对外贸易拓市场成效明显,结构调整加快。1~11月全省进出口1684.0亿美元,同比下降13.9%。其中出口1194.1亿美元,同比下降16.1%;进口489.9亿美元,同比下降8.1%。利用外资规模下降,质量有所提高。全省合同外资、实际外资呈现“双下降”格局,且降幅较大,但进入四季度以来,降幅逐月明显收窄,外资重大项目明显增加,服务业利用外资情况相对较好。境外投资保持较快发展,“走出去”成效明显。去年以来,境外投资总额和中方投资额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平均规模分别为277万美元和258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以上。服务贸易发展势头良好,服务外包已成热点。

2010年我省商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按照“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工作方针,坚持“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工作主线,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商务领域发展方式转变,继续大力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在拓市场中促转型和调结构,加快国际国内营销网络建设,努力扩大消费和出口,着力稳定和有效利用外资,加快产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搭建投资贸易促进平台,认真谋划“十二五”规划,提高商务质量和水平,努力实现商务工作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2010年重点推动以下十项工作:

着力引导城乡消费,做牢做实省内市场。认真贯彻国务院最新出台的促进消费的八项举措,完善汽车、家电下乡及“以旧换新”政策,在汽车、摩托车、农业机械及家电下乡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品种,简化手续。促进新车市场、二手车市场、维修服务市场、拆解报废车市场和汽车租赁市场的配套发展。深入实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便利店”工程,加大村级连锁便利店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行政村的覆盖面。加快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切实推动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开展“优质工业品走进千乡万村、优质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活动。支持生产资料企业延伸农村服务网点。提升“双百市场工程”的商品集散和价格功能,扩大“农超对接”范围,认真组织好工商对接、产销对接活动,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扩大我省农产品、工业品消费规模。

着力做强商贸流通企业,全面进入国内市场。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贯彻落实《浙江省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若干意见》的相关扶持政策。重点培育50家省级商贸流通企业,精心培育“千万工程”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企业,提升我省商贸流通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商贸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国内营销网络建设,在大型百货商场、超市以及市场开设销售专柜,选择服装、鞋帽、箱包、电器等10个行业的100家企业进行试点,通过财政扶持等手段,鼓励其开设连锁专卖店。开展浙江名品进名店活动,重点培育10个“浙江名品中心”。根据我省块状经济特色,继续与有关地方政府联合,举办区域性专业产销对接会,搭建工商、农商之间的产销平台。深入实施“百场会展促消费”、“电子商务促消费”等活动。做大做强浙江会展品牌,认真做好“老字号”保护与促进工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包括中华老字号澳门精品博览会、中国食品博览会等在内的100场国内展会。

着力建设境外营销网络,巩固扩大国际市场。鼓励我省有品牌优势和市场基础的企业到境外投资设立地区销售总部、专卖店或贸易代表处,掌握市场营销渠道控制权。在2009年建设了400家境外营销机构的基础上,2010年再增加10%,其中,争取引导20家行业龙头企业在海外建立区域营销中心。鼓励我省重点商品市场到境外开设分市场和产品配送中心,延伸国际市场营销网络,拓展国际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我省企业赴境外参展规模,力争全年境外参展的展位规模比上年增长10%以上。加强对境外展会的分类指导,重点对境外专业性展会、广交会、华交会以及国内重点展会有针对性地组织不同企业参展,努力提高参展的效果,变潜在的市场为现实订单。

创新流通与贸易方式,优化内外贸结构。不断丰富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根据农民的需要,增加电信、邮政、图书阅览、电子商务、农产品收购等服务内容,实现“一网多用”。推进家庭、家政服务一体化,鼓励社区发展服务网络和综合服务平台,拓展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支持有实力的连锁企业拓展服务项目。加快实施放心早餐工程,推动“大众化餐饮”工程。创新信用消费模式,支持和规范商贸信用服务业发展,落实中小商贸企业融资担保和信用保险财政补贴政策,引导信用机构为中小商贸企业提供服务。发挥政策效应,引导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技术改造升级与新产品研发,支持机电、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提升我省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加快部级、省级各类出口基地建设,推动产业与贸易发展的有机结合,形成若干优势突出、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出口产业集群。深化出口品牌战略,拓展浙江出口品牌的内涵与外延,提升品牌企业的经营水平与层次,提高浙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转变。加大力度扩大进口,深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思路,积极有效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探索专业化产业招商新思路,积极推进产业招商、中介招商、驻点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积极鼓励境外上市、风险投资等新型利用外资方式。充分利用上海世博会的机会促进招商引资。加强招商机构建设,选聘一批海外招商代表,加强招商机构的力量,努力提高招商队伍的能力和水平。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外商投资质量。重点引进一批技术密集、产业链长的龙头型和基地型外资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优化外资来源结构,充分利用CEPA政策安排,加强与港澳地区服务业的对接合作;以“两岸三通”为有利契机,积极引进台湾优势产业,抢抓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大力引进欧、美、日的先进技术及高端产业。鼓励民间投资,深化“以民引外”和“以外引外”。促进外资区域互动协调发展,继续发挥吸收外资能力较强区域的集聚和带动效应,努力提高浙中西地区吸收外资比重。

创新境外投资方式,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大境外并购力度,着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资本输出。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得技术、品牌,实现国外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的引进。加快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充分发挥浙江产业集聚、配套协同强的优势,积极推动轻工、纺织、机械等传统行业、块状经济发达地区有序到境外经贸合作区(工业园)进行集群式投资,实现块状经济输出。组织境外经贸合作区与省内优势企业的对接,与转型企业的对接,与省内“两反一保”涉案企业的对接,打造浙江优势产业境外集聚发展的平台。大力开展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

创新服务业开放方式,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推进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发展,鼓励与货物贸易相配套的国际运输和物流业发展,将宁波、舟山、义乌打造成重要的运输和物流基地。发挥杭州文化创意、宁波物流、舟山外籍船舶修理等产业优势,加快建设一批省服务贸易特色基地。大力推进服务外包专项行动。做好我省服务外包发展战略等基础性工作。突出服务外包示范园区、重点外包产业目录、重点外包企业、人才培训机构、政策环境建设、统计制度等工作,积极培育我省服务外包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在项目支持、政策信息、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加大服务外包企业和项目的对接力度,进一步提升我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能力。

完善商务发展协调体系,健全合力发展的工作机制。积极推动义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完善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推动义乌在政府调控、资源配置、商贸流通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贸、检、关、税、汇、银、保等部门的紧密合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减少外资审批事项,继续下放外资审批权限,探索并推行外资事项网上审批,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推进商务行政综合执法体制建设和完善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功能。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切实维护我省产业安全,逐步建立反垄断工作机制,保障有序竞争。扎实推进我省出口反补贴应对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和出口反补贴应对工作。继续加强对外贸易预警工作,2010年计划增加15个“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做好重点案件的应对协调和指导工作。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产业损害预警监测,做好贸易救济措施实施过程及实施结果的监控。

完善商务发展监管体系,维护市场健康稳定。加强重点流通行业监管。进一步深化成品油市场管理机制,加强成品油市场运行监管,逐步建立起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科学合理、竞争有序、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成品油流通体系。进一步宣传贯彻《浙江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条例》,推进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三位一体”全面发展。加强典当、拍卖、报废汽车回收等特殊行业监管。强化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加大生猪定点屠宰行业管理的力度,促进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对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的监测,加强省、市、县三级生活必需品应急管理。进一步完善外贸运行监测网络的建设,定期监测出口价格、企业运行状况和企业家对出口趋势判断等方面情况,探索外贸出口综合景气指数的。完善在谈外资项目跟踪管理系统,建立重点外商投资企业运行监测系统,实现对全省外资项目引进及外资企业运行状况的监测预警。

完善商务发展服务体系,推进科学发展与依法行政。认真做好浙江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工作。集中力量,结合我省商务发展实际,在加强专题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完成“十二五”商务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列入省服务业重点规划项目的商贸流通业、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深化商务领域的改革,完善内外贸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商务立法工作,健全商务法律体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海外商务服务网络建设。继续探索我省在海外建立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发挥我省在境内外已有的政府派驻机构、国有及民营大型企业在境内外商务机构、浙江在外商会的作用和优势。深化“双服务”活动成果,扎实开展“商务下乡”,建立服务基层和企业的长效机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举措,努力营造良好的商务发展环境。加强商务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结合我省商务发展的特点,加强商贸和涉外人才培养,努力建设一支与当前形势相适应的商务人才队伍。

上一篇: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 ... 下一篇:浙江转型发展的预测分析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