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型泪道再通管微创技术在眼科的应用

时间:2022-07-13 11:52:13

RS型泪道再通管微创技术在眼科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RS型泪道再通管微创技术在眼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眼科收治的200例慢性泪囊炎、泪小管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RS型泪道再通管微创技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S型泪道再通管微创技术治疗眼科相关疾病效果显著,且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可推广运用。

关键词:RS型泪道再通管微创技术;眼科;慢性泪囊炎;泪小管断裂

慢性泪囊炎、泪小管断裂均是临床常见眼科疾病,发病率较高。慢性泪囊炎属于泪道阻塞疾病,泪小管断裂多因眼睑外伤导致。临床治疗慢性泪囊炎和泪小管断裂多采取手术治疗,但患者手术后易出现瘢痕粘连,导致再次堵塞的状况发生。此次研究中RS型泪道再通管微创技术的运用效果,以期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2014年5月我院眼科收治的200例慢性泪囊炎及泪小管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经常规眼科检查,出现结膜充血;挤压泪囊区存在脓性分泌物等;排除其他眼科疾病;其他重要器官排除严重疾病;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精神性疾病,能自主表达意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为57∶43;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6.7±5.2)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5±1.2)年;慢性泪囊炎60例,泪小管断裂20例,泪道堵塞20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为56∶44;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6.5±5.1)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4±1.0)年;慢性泪囊炎60例,泪小管断裂19例,泪道堵塞21例。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进行比对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给予常规泪囊鼻腔吻合术及常规泪小管吻合术治疗。常规暴露患者泪囊及泪小管,对患者泪道进行冲洗,并对患者泪腺上下唇、鼻黏膜上下唇、泪小管进行常规缝合,术后对患者给予地塞米松及抗生素加压包扎,术后使用上述药物进行泪道冲洗,直至拆线。

1.2.2观察组 患者中给予RS型泪道再通管微创技术治疗。对于慢性泪囊炎患者,术前3 d给予患者抗生素及氯化钠溶液冲洗泪道,保证泪囊仅存在少量分泌物或无分泌物;术前给予患者抗生素滴眼液;将患者患眼侧鼻道填塞含品的棉片5 min,进行常规麻醉,对患者眼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对患者泪小管及鼻泪管进行扩张,将棉签浸润麻黄素及地卡因,填塞于患者鼻腔下及下鼻道口,5 min后取出。使用泪道探针对患者下泪点进行扩张,经患者上下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至患者鼻腔。于注射器中置入贝复新(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40001),经探针注入患者泪囊及泪小管。于患者下泪点处置入RS型泪道再通管。将软管置于患者泪囊及泪小管,保持蓝色标志线暴露。术后给予患者相关抗生素滴眼液,并口服抗生素治疗3 d,冲洗泪道,1次/d,冲洗1 w后改为1次/w,连续冲洗1个月。

对于泪小管断裂患者,常规麻醉,使用显微镜辅助,将RS型泪道再通管于泪小管置入,断裂段需断端泪小点口置入,将软管置于患者泪囊及泪小管。向软管注水,当患者感觉鼻咽部有水时,将泪小点断端缝合。以此关闭相关部位皮肤。术后给予患者相关抗生素滴眼液,并口服抗生素治疗3 d,冲洗泪道,1次/d,冲洗1 w后改为1次/w,连续冲洗1个月。

两组患者均在3个月后取出再通管[1]。

1.3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疼痛状况。显效:患者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者疗后泪道通畅,存在轻度流泪及分泌液;无效:患者疗后临床症状无变化,泪道不通畅[2]。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疼痛状况使用VAS评分,总分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资料的表述形式如下:正态计量资料平均数±标准差(x±s);正态计数资料例数(率);检验方法如下:正态计量资料t检验;正态计数资料χ2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为(2.2±1.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1±1.5)分,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泪囊炎是临床常见眼科疾病,多因外伤、沙眼、鼻炎等多种疾病导致鼻泪道堵塞而致病。患者常出现溢泪、泪囊挤压存在脓性分泌物等相关症状。临床治疗慢性泪囊炎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泪道置管术、鼻腔泪囊吻合术、泪道探通术、泪道激光术等均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泪小管断裂多因外伤导致,患者常出现溢泪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说明RS型泪道再通管微创技术治疗效果显著。在朴天华[3]的相关研究中,30例患者治疗后均泪道畅通,进一步肯定了RS型泪道再通管微创技术的治疗效果。采取传统手术治疗时,治疗效果显著,但患者手术操作较为复杂,易出现器械损伤状况,术后易发生粘连,导致再阻塞状况[4]。使用RS型泪道再通管微创技术治疗时,对患者损伤较小,对泪小管闭塞、狭窄、断裂,泪总管阻塞及狭窄、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及狭窄等多种病症均适用,治疗范围较广。且RS型泪道再通管采取纯进口硅胶制成,管道柔软、较细,采取空心和实心硅胶结合,更加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其操作较为简单,对于儿童仍适用;其操作过程中无需适用导丝、导针、导线等相关材料接触泪道内壁,减少了泪道损伤;且其独特的管体结构更适合患者术后冲洗,取管更加便捷[5-6]。且采取RS型泪道再通管微创技术治疗时,采取微创手术,因此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状况明显小于对照组,有效缓解了患者治疗痛苦[7]。

综上所述,RS型泪道再通管微创技术治疗眼科相关疾病效果显著,且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可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曾远付,朱加贵.RS型泪道再通管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28(10):253-253.

[2]李宇航,刘奎香,刘新敏,等.15例下泪小点息肉手术的临床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15,47(4):257-258.

[3]朴天华,杨岚,姚鹏,等.新型RS泪道再通管在治疗泪道阻塞及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26(8):1159-1160.

[4]熊海波,代喻兵,易泰松,等.一次性泪道再通管植入术治疗泪道阻塞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5,33(6):670-672.

[5]冉卫华.泪道再通管治疗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2,34(1):63-65.

[6]刘顺慧,王军.泪道再通管逆行置入治疗鼻泪管阻塞[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2,34(8):628-629.

[7]李巧,郭建新.泪道引流管、再通管置入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5,35(8):558-560.

上一篇:江右商帮:负贩四海 下一篇:地方债受困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