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导致手指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2-07-13 10:36:25

攀岩导致手指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摘 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方法,观察受试者手指外观、指关节活动度,并结合抗阻试验、指关节侧扳等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长期进行攀岩运动的学生,手指明显较正常人粗大,指关节周围肿胀压痛情况更严重,指关节侧副韧带出现疼痛的情况更多。

关键词 攀岩 手指 损伤

中图分类号:G804.53 文献标识码:A

攀岩是登山运动中的一项竞技体育项目,它是利用人类原始的攀爬本能,在各种装备全面保护下,依靠自身的力量控制身体平衡,攀登一些主要由岩石构成的峭壁、裂缝、岩面以及人工岩壁等的一项体育运动。随着攀岩课的开设而越来越多,运动损伤也随之出现,这些损伤不仅损害了参与攀岩运动者的身体健康,更有可能终止一位优秀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本文通过调查天津体育学院参与攀岩运动部分人员的运动损伤情况,研究导致手指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为今后参与攀岩运动的人员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天津体育学院攀岩队队员及旅游管理专业陆上方向的学生共20人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向天津体育学院攀岩队队员及旅游管理专业陆上方向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1.2.2 数据整理

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到论文所需要的相关数据并对数据的整理统计,能够更好的应用于论文中。

1.2.3 文献资料

从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查阅关于攀岩运动损伤的文献,阅读相关的资料、期刊等,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作为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1.2.4 体格检查

对填写问卷的学生的手指进行体格检查。(1)观察手指及关节形态,手指各关节主动、被动屈伸角度,触诊指骨及指骨间关节和掌指关节。(2)指关节抗阻力运动时是否疼痛及疼痛程度检查。(3)指关节侧扳试验。(4)被动扳指试验。检查受试者手指被动扳指是否有弹响。若有弹性,则说明有手指屈肌腱腱鞘炎。

2 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对象中,只有5人很少感到手指疼痛,11人偶尔感到手指疼痛,4人经常感到手指疼痛。另一个调查显示,在受调查的20人中,只有1人在训练攀岩前指关节曾经受过伤,其余19人均无受伤史,排除了因旧伤导致手指疼痛的可能。为进一步确定被调查对象指关节损伤情况,对20名受试者进行了手指体格检查。使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手指是否损伤与从事攀岩年限的相关系数为0.7218,显著性p=0.0003

分析结果说明手指损伤与从事攀岩运动年限、每周攀岩次数与攀岩的技术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即从事攀岩运动年限越长、每周攀岩的频率更多、攀岩技术水平更高,其手指损伤的情况越明显。

3 讨论与分析

在攀岩运动中,攀爬者针对不同形状的岩点所采用的手部动作也不尽相同。基本的手法有握、捏、抠、拉、攥、撑、推等。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攀岩引发的运动损伤有以下两种:手指肌腱损伤和手指侧副韧带损伤,且主要损伤手指为双手中指。

经检查,7名手指损伤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手指肌腱损伤。检查中发现,受伤学生中中指肌腱损伤的情况最多,笔者认为:在各指中,中指为最长的手指,攀岩时在向上攀登的过程中,中指最先接触到高处的岩点,然后发力,此时中指将承受巨大的负荷,从而加大了受伤的可能。

经检查,手指侧副韧带损伤的学生共有4名,在受伤手指中,中指损伤情况较为严重。有研究表明,在速度攀岩中,造成手指侧副韧带扭伤或断裂的情况最为常见,且中指、食指或无名指的近端指骨间关节损伤相对较多。在速度攀岩的过程中,攀爬者基本采用动态动作去抓岩点,采用这种方式攀爬,每次抓握岩点时,三个手指的近端指间关节瞬间将承受极大的张力和大幅度的弯曲,从而导致手指侧副韧带损伤。

针对手指肌腱损伤和侧副韧带损伤,采取的处理原则为,改善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合理安排局部负担。处理的方法以热疗、按摩、药物疗法为主。

针对手指运动损伤的预防,加强手指肌肉力量的训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强的肌肉力量能够使手指承受更大的负荷,从而减少损伤的情况。

对于手指力量训练的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1)手指抓握训练;(2)指卧撑训练;(3)岩壁横移训练;(4)指力板训练

4 结论

(1)长期从事攀岩运动,且每周进行高频率攀岩训练的运动员,发生指关节损伤的情况更为明显;而在攀岩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也更多。

(2)攀岩导致的手指运动损伤主要有手指肌腱损伤和手指侧副韧带损伤,且中指发生以上损伤的情况要高于其他手指。

参考文献

[1] 韩春远.攀岩技巧与训练[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阳光体育”背景下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取向性... 下一篇:生命哲学视角下的师生关系及其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