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时间:2022-07-13 10:10:15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摘 要:高职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解理论,还要教会学生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 能力,这就决定了高职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既懂理论又善实践。为此,高职院校必须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入手,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关键词:校企合作;双师型;人才培养质量

一、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1.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还沿用传统的本科教育形式。大多数高职院校依旧沿用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满堂灌”现象严重,缺乏必要的互动式讨论。实践技能课也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很少采用现场教学、模拟上岗教学、案例教学等形式,现代化教学程度较低。

2.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来源单一。大多数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往往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须的专业技能。而从企业一线引进的有实际工作经验及技能的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学带头人又相对匮乏。据调查,我国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仅为27%,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

3.实践教学条件短缺,实践教学质量存在缺陷。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环节,由于高职院校经费和技术有限,在校内开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从设备到技术方面还不完备,因此导致实习、实验、实训不能有效开展,实践课开课率较低,学生动手能力差。

4.教学内容针对性差。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社会生产实际,造成学生学非所用,导致就业岗位与专业不对口,就业质量差或就业困难,严重影响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和发展前景。

二、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1.重视和加强在职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培训,进一步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的教师己经具备“双师”素质中的理论素质,所以,培训的侧重点在于专业技术实践操作能力,让其能够胜任教学实践环节的教学指导工作,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各种专业技术实践、操作等形式,实现教师技术技能的突破。

2.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一线,系统掌握业务技术流程,强化实践技能。学校应制定教师下企业选派计划,每年确保选派4~5名骨干教师到大中型企业进行7~9个月的工程实践锻炼。学校要从时间、经费等方面保证教师下企业制度的有效落实。

3.组织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学校和企业的很多课题可以交由职业院校的专业课题组进行研究,一方面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节省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也能使专业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提高,以期达到双赢的效果。

4.进一步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利用社会人才资源,聘请专业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操作技能突出的高级技术人员,承担专业课教学、实训、实习指导任务,充实师资队伍,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5.加强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设。通过教师参与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工作,一方面可以使专业教学计划中的理论和实践联系更加紧密,课程的设置和构建更加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1.成立政企校合作理事会。为进一步推动四方联动、多元共建的合作平台建设,成立政企校理事会。通过理事会,完善学校主体、政府协调、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多元合作建设机制,共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教学,实施评价。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通过培训学习、实践锻炼、课题研究和教学研讨等多种途径,加强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校企合作,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校企之间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制度化;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形成一支理论功底深厚、实践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服务建设行业发展的专兼结合的国家级教学团队。

3.改革教学模式,开发优质教学资源,转变人才培养方式。由专业教学团队探索“项目贯穿、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改革,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职业技能大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校企合作完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课程网站,通过网络提供教学资源、技术资料和教学辅导,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郑余.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识读与培养模式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金恩平,张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问题与对策[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03).

[3]马宝林.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5,(09).

上一篇:论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谈隐性教育理论下高职院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