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特色化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7-13 08:13:17

关于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特色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是我国对普通高中改革发展方向的新定位。本文即是对高中多样化发展、特色化建设的重要性与途径进行思考。

关键词:高中建设;多样化;特色化;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05-2

一、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是时展的需要

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普通高中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基础性合格的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但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普通高中原有的功能定位——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未能很好落实,许多普通高中都强调以升学为主的单一培养模式,于是出现“千校一面”、人才同质化。这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期的人才需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加快转变关键阶段,社会用人方式也在发生转变,对劳动者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纲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是我国社会现实的选择,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普通高中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延续,既是基础教育的终结阶段,又是高等教育的准备阶段;是人才分流初始阶段,是优化高等教育的关键阶段。近年来,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得到了大扩展,实现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高中教育,也成为高中阶段教育亟待破解的难题。

国际上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独立的高中教育发展计划。如美国有“蓝盾学校””“科学高中”“人文学校”“州长学校”等;英国建有数学特色高中等;加拿大政府为科学高中的学生提供为期几个月的研究项目;韩国设有16所科学高中和19所外语高中,开办科学探求班——借鉴和融入国际教育,与世界接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是中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战略之一。

二、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呼唤管理理念的更新

目前,普通高中教育开始从基本普及走向质量提升、从满足共性到追求个性、从规模发展走向内涵式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的时代要求需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支撑。普通高中应采取怎样的发展战略?如何引导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给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每所普通高中应该思考的问题,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呼唤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管理理念的更新。

各级政府要尊重教育规律,在本区域不以牺牲教育拉动经济发展为目的而进行宏观上的合理规划,明确长远的普通高中教育布局,给予相应的扶持,制定相宜的教育政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教育质量的监控等,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学校质量评价体系、考试招生制度等。

目前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重点:一是办学体制改革,一是培养模式改革。这无疑是普通高中多样化需要推进的两个重点方向。各地已经取得了很多经验,也出现了一个精彩纷呈的局面。从办学体制看:公办高中、民办高中、集团办学、中外合资办学等;从培养模式看:借鉴和融合高等教育的走班制、学分制和导师制,立足学生个人发展采取分层教学、小班化教学或设立特色班级;从办学模式看:借鉴和融合职业教育,即在普通高中当中引入职业教育课程或办综合高中,借鉴和融合国际教育,把国际教育的一些经验或者是课程直接引进来。不管从什么角度出发,都是为了适应社会对个性化人才的需求,从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转向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从学校同质发展转向学校多元化发展,努力与国际教育接轨。

三、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学校特色化建设

如果说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谋划,那么普通高色化建设则是各自学校内涵式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是个性化办学、特优化质量的彰显。

“特色”何来?管理学“swot分析法”告诉我们要对自身现状进行“特色诊断”,弄清自己的优势、弱势、机会和风险。使用其法可以对学校的特色资源进行筛选、分析和整理,从中找出特色办学的现实路径。学校建设中所有元素都是特色化的源头,如办学理念、办学形式、管理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模式、校园文化、生源状况——学校可以把原来的劣势作为突破点,转变为自己的特色(如杜郎口中学、安丘中学),把自己的优势渐进为自己的强势(如启东中学、衡水中学)。

1.立足校园文化,确立学校特色建设

每一所学校的文化都是独特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品牌。校园文化蕴含着学校的办学底蕴、学校精神和学校风貌,可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体现了学校的个性魅力和办学水平。

校园显性文化,包括一个学校的整体布局、校园绿化、校园美化、各类活动、环境布置等,是校园文化外化的体现,许多学校都十分重视,能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都能起到育人的功能。

校园隐形文化,包含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遵循的价值观、学校精神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它体现在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班风上,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驱力。

学生在一所学校学习、生活,因其文化不同,所接受的教育和熏陶不同,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质。因此每所学校发展要依据各自校园文化确立特色建设,努力做到“一校一品”。

特色发展是学校凸显特质立校兴校的发展理念,特色学校建设必须建立在对校园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基础上,深挖学校内部的潜力优势,扭转教育中的劣势局面或者激发优势的特质,把经验教训和优秀传统吸收、融合到学校特色体系中去,寻找学校发展的突破口,酝酿和蓄积新的动力和资源,打造深厚“内功”,在特色形成和品牌建构的过程中实现内涵式发展,让学校的办学质量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让学生得到更好发展,提高家长满意度,提升社会的认可度和知名度。

2.立足生源,确立学校特色建设

高中教育普遍存在“重点中学挤着进,综合高中、职业高中能不进就不进”的现象,而教育经费是按照“生均”拨放的,有生源才有办学的“柴米油盐”。这难免就会形成“一般高中保生源,重点高中争优质生源”的状况。学校之间互相比较,生源质量是有差异。

立足于本校的生源,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成为学校管理者必须破解的命题。对于生源发展类别化的学校,可以分类教学;对于生源参差不齐的学校,可以分层教学。

对于一类生源,学校可以注重培养学科竞赛的尖子生、科技创新的发明人,力争办出精英高中,为国家一流大学输送优秀学生,为培养国家需要的“拔尖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对于二类生源,学校可以立足学科建设,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高考本科达线率,向普通高校输送优质合格的人才。对于三类生源,可以注重培养某项或者多项特长,如艺术、体育、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校可以采用分类教学,办特长班,办普职高融通的综合班,为学生另辟升学蹊径,为高校和社会输入“专门人才”。

高中生有强烈自主发展的意愿,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可以独特发展的潜质。脑力不行体能好,智力不显情商高。分析出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弱势、机会和风险,也必然培养出特色的学生,真正做到“有教无类”。

3.立足课程开发,确立学校特色建设

在国家普通高中必修、选修课程设置之外,可以增加有选择余地的、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校本选修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校本课程的研发过程就是学校特色的形成过程。

结合《纲要》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校本选修课程设置可以从多方面考虑:

一是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实践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课程;可以有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力培养课程、实践活动课程等,达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培养要求。二是拓展学科基础,增加学科兴趣的课程;可以有趣味语文、生命的奥秘、化学与生活、常用家用电器、时事经纬等。三是提升学科要求,增加学科深度的课程;可以有数理化等科目的大学基础课程,提供给学有余力、有理科兴趣和特长的学生选修,可以有中外文学等科目的大学基础课程,提供给学有余力、有文科兴趣和特长的学生选修。四是提高学生体育、艺术素养,可以有田径、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专项课程以及社团活动课程。五是提升外语学习要求,接轨国际的课程;可以有托福、雅思等课程,提供给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自修。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学校有什么样的课程,才有什么样的教学,才有什么样的人才培养。

4.立足师资队伍,确立学校特色建设

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特色教师队伍是特色课堂、特色学生和特色学校建设的保障。在学校特色建设中,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特长培养。政府人事部门在招聘教师时,要虑及学校特色化发展对特色教师需求,在编制上要有所倾斜,或给予学校一定的教师招聘自。同时,学校要加强对特色教师团队的打造,可以实行在岗学习或者短时间脱岗培训;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提高特长教师理论水平和实施特色教育能力,鼓励教师成为一专多能型的教师;聘请社会各界有特长的人士,作为学校特聘教师,参与学校的特色建设活动,担任师资的培训工作和学生的教学辅导工作,解决特长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

5.立足科学合理评价机制,确保学校特色建设

高中优质教育不仅限于以分数为标准“量”的增加,更应该强调以人全面发展为核心“质”的提升。十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因此,对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不可以单纯以学生升学率作为单一标准,必须建立完善的多元化、多维度评价的绿色机制,以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转型,激发出学校创新的活力,促进学校自主特色化发展。

教师对学生成长、成才也不能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要注重学业评价与非学业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身心健康、品德修养、意志情感等方面,实现对一个学生的完整评价。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形成以班主任牵头、任课老师、家长、学生为一体的评价多元主体,对学生形成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样会更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提高,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建设学校特色,如同滑冰中滑出花样,游泳中游出竞技,用多样促公平,用特色促发展,尽力服务于每一个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培养出各具特色的高中生,才符合《纲要》中明确的“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这一要求。

上一篇:浅析电脑绘画软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资源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