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县土地集约利用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7-13 08:05:14

郯城县土地集约利用的调查与思考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农村闲置地的主要状况,充分分析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如何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土地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农村 闲置 土地集约利用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122-01

郯城县是苏鲁边界的一个传统农业大县。该县辖15个乡镇、开发区,674个行政村,人口98万,农村和农业人口86.6万。该县总面积为131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61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6.7%。境内农业用地14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折197万亩)的72.8%;非农用地55万亩,占总面积的27.2%。非农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8.9万亩,占总面积的14.7%;其中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19.5万亩,占总面积的9.89%,农村人均占有非农用地面积为0.23亩。

近年来,随着该县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人多地少,耕地锐减,粮食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在建设中土地使用方式粗放,忽视了土地集约利用,宅基地、闲置地、废弃地等闲置、撂荒现象突出。面对日益严峻的土地问题,必须控制总量,盘活用活有限的土地,走一条集约开发、内部挖掘的好路子,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的必经之路。

1 当前农村土地闲置地的主要状况

1.1 村庄布局散乱,居住环境差

农居点遍布各个角落,农户居住极为散乱。由于村庄分布散乱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房屋座落参差不齐,不仅给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而且也影响了村容村貌。

1.2 宅基地超标严重,一户多宅、房屋空置现象突出

在各个行政村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未批先建,少批多建以及一户多宅、房屋空置现象。主要表现为五种情况:一是由于农村宅基地的无偿使用,致使多占便宜、少占吃亏的思想滋长,形成盲目圈地、超标用地;二是农户分家后另建新房,旧房留作杂用房,村集体没有统一收回调剂使用和拆除,使应拆未拆不断蔓延;三是历史沿革的多户连体旧宅,只要有一户还在使用,即使其余都成空闲房,也无法拆除;四是管理监督未跟上,一些政策和措施难以到位,农户任意扩大房前屋后,占据地盘为已有,造成违法占地现象普遍;五是原籍人口举家外迁,而房子却占着原地不腾空,种种原因,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盘活闲置地的困难。

1.3 盲目追求攀比,外延扩大过度,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空心村”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公路建设加快,富裕起来的一些村及村民建房积极性高涨,他们互相盲目攀比,划新区、弃老宅,建新房。在旧村之外的交通地带聚集新村,只要是公路、村道通到哪里,房子就建到哪里。临路、临街还要搞乱搭乱建,经营性用房也随之而来,形成了“马路长廊”,却忽视了宅基地的改造和利用,使住宅规划过多过快向村庄扩展,老百姓建房全涌入新区。而对楼房的建设全凭农户的随心所欲,房子大小、高矮参差不齐,使得新区建设五花八门,规划形同虚设。于是出现了新房越建越多,旧宅基地越来越大,村外新楼林立,村内废墟狼藉,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外实内空的“空心村”。

2 造成闲置地产生的主要原因

2.1 农村居民旧思想观念作祟

村民虽然纷纷在村外或公路边建新房,但却不愿意弃舍老房破屋,认为宅基地可以祖祖辈辈继承下来,是一种私有财产。这成为众多村民多占宅基地的内驱动力,造成了农村宅基地使用率低下,闲置地难以盘活。有的农户建新不拆旧,多处占地建房,有的农户旧宅基地闲置,自己不建,也不让他人使用。

2.2 宅基地管理不到位

农民的土地忧虑意识不强,不是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废弃地建村庄,而是盲目向村外耕地扩张。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城郊结合部宅基地管理困难更为突出,建设长期处于无序状态,违法用地、乱搭乱建、一户多宅现象相当普遍。虽然法律法规有具体规定,但执行难度较大,加之管理力量不足和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非法占地现象难以消除。

2.3 村庄规划滞后

村镇规划起步较晚.造成了农村居民的建房缺乏统一的规划而杂乱无章,村内房屋朝向不一,座落无序,道路不畅,浪费了大量土地,导致农村土地利用率低下,村镇规划却面临着诸多不利的因素。首先是镇驻地街道一级规划的技术力量薄弱,不仅缺少技术人员,也缺少技术资金的支持;其次是近几年农村中已建成了大量新房,新房的更新需要好几十年的时间,对它们进行拆迁的费用相当高,这对规划的实施又带来了阻力。

2.4 行政不规范,执法力度欠缺

由于管理不严,行政不规范,执法力度欠缺,特别是历年来各镇、街道对一些违法用地问题处理不规范,以罚代拆的现象比较普遍,给阻止违法占地行为带来了负面影响,形成了恶性循环。加之管理人员较少,难于保证“三到现场”,给宅基地管理带来了难度。新土地管理法规定,对超占的面积不得再处罚,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拆除,实际上,按法律规定拆除,更加加重了农民负担,得不到农民的支持。

3 闲置地盘活利用的几点建议与对策

我县节约集约用地有着很大的潜力,农村小集镇兴起,中心村发展,旧村改造都有一定的宅基地可挖掘,利用的潜力很大,对此应运在思想先导、规划引导、政策倡导和监督督导等方面上,创造条件和环境,为新农村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内涵和发展的空间。

3.1 进行闲置地的复垦整理和改造

对农村大量闲置宅基地进行全面整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社会工程,必须与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提高各地推进农村宅基地整理的积极性,拓展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

3.2 实行宅基地有偿使用

在不违背《宪法》、《土管理法》的前提下按照每户只能有一处标准住宅的原则,对法定享用面积实行划拨土地使用权形式解决其用地,对村民确因生产、生活需要要求增加宅基地的实行“有偿使用,按宅收费,以级论价,多占多交”的方式解决,再以补偿金的形式返还给农户。让少占的人得利,多占的人吃亏,利用经济手段进行调节,以遏制农村宅基地不断扩大的趋势。

3.3 推进节约和集约用地

在当前土地日益成为发展“瓶颈”的情况下,要着重在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上下功夫,把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放在首位。一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建议各项重大用地立项必须进行听证,新上项目首先要利用存量土地;二要集中一次存量建设用地资源普查工作,摸清底数,并研究促进盘活存量土地的政策措施,禁止闲置土地,利用税收调节,提高土地保有成本,不能让囤积土地者发横财;三要鼓励企业建造多层厂房,充分利用“地上”和“地下”两大空间,节约用地空问,提高容积率。

如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已越来越多成为人们的共识。盘活利用闲置资源,正是对集约利用资源的一种有益尝试,让荒地、废地、空地不再闲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杜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也才能保证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地向前发展,进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 《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34号).

[2] 关于闲置土地处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2002】101号).

[3] 《关于切实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工作的通知》(苏政发【2004】54号).

上一篇:载气压缩机振值波动原因初探 下一篇:一种面向电力在线监测系统的嵌入式数据处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