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产业培植加快县域经济大发展

时间:2022-07-13 07:53:49

依托产业培植加快县域经济大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抓紧推进结构调整,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既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要求,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作为XX省唯一的苗族自治县、国务院确定的XX省7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的XX苗族自治县,境内最高海拔2590米,最低海拔154米,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立体气候明显,为各种动、植物的繁衍生息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林业、水力、矿藏、旅游、热区资源。但由于自然、历史、战争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致使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产业培植缓慢。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遵循“打基础、兴科教、调结构、建支柱、增效益”的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切实加快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步伐。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三次产业在宏观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关系由1996年的56.9:18.5:24.6调整为2003年的41.5:22.3:36.2。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产业内部打破了以粮食为主的格局,由单一的生产结构向多层次方向发展;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产业内部轻重工业同步发展,重工业增长速度高于轻工业;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产业内部金融保险业比重有所下降,运输、邮电、餐饮、商业、旅游等发展迅速。在产业培植方面,确立了着力培植生物药业、电冶、旅游、畜牧、八角、草果、竹子、肉桂产业的总体思路,并通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已为支柱产业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市场化培植奠定了基础。

XX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在产业培植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产业结构低级化和不合理、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技术进步缓慢、与其他地区产业趋同化等状况仍然存在,经济增长的结构仍未突破,还存在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从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情况来看,仍被动于买方市场逼着调、宏观政策引导调、财政增收需要调的严峻形势。结合XX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实际需要,XX在产业结构调整上重点应作好“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两篇文章,依托产业培植,加快县域经济大发展。

一、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农业生产方面,一是在改良品种、发展规模上作文章,重点发展云灰290、红优1号、农香16号、滇屯502等优质稻,提高粮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二是有计划地压缩品质差、市场滞销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积极发展以青刀豆、甘蔗、油菜、蔬菜等为主的经济作物,努力提高质量、产量和效益;三是大力推进无公害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重视发展“龙头”企业,走“公司+农户”的路子,延长产业链,使农业与加工业、保鲜、储藏、运输业等紧密连成一体,形成贸工农、销加产的“龙”型经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五是发展劳务输出,通过劳务输出,挣票子、找路子、换脑子,一举多得,促使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

畜牧业生产方面,坚持引进与开发、创新与普及相结合,加大畜禽生产力度,实施好仔猪杂交化工程,突出优质瘦肉型猪、优质山羊和优质家禽。按照集约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要求,依托“畜牧扶贫示范工程”,大力扶持专业户和重点户,加快肉猪基地、仔猪基地和商品羊基地建设,促进畜牧产业优化升级。重视畜禽产品加工生产,大力发展具有地方风味特色的畜禽加工品。积极发展绿色饲料、生态饲料,以适应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需求。

林业生产方面,依托退耕还林,加快单一用材林向多种经济林、低价值林种向高价值林种“两个转变”,大力发展以八角、竹子、肉桂为主的经济林和珍贵用材林。加快农村沼气池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生产,推进粮食转化增值,带动加工业发展,最终实现林业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促进绿色经济强县战略的稳步实施。

二、找准特色与市场对接的着力点,做大做强新兴产业

围绕产业优势,做大做强电冶产业。XX水力资源丰富,目前通过集资入股和招商引资,已兴建地方小水电站18座,全县电力装机容量达8万千瓦,年发电量4.5亿千瓦时,居全州市县小水电发电量之首。下一步,继续引资开发建设地方小水电,把电力产业做大做强,向个开蒙大电网输送更多的电力,并在配套建设黄磷、硅铁、精锑电冶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带动与电力配套的相关产业的发展。

围绕比较优势,抓好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一是在人工种植大黄藤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以上海和泰药业公司为依托,在海拔200—1200米的地区,选择林下较平缓、排水良好的地块或岩石附近开穴种植大黄藤10万亩;二是提升生物制药业的技术水平,把现有熊胆系列产品培植成为全国名牌产品;三是在引进香港广畅集团投资建设美国曼地亚红豆杉基地的基础上,不断推广种植经验,发展红豆杉10万亩;四是与上海中药研究所和上海医科大学联合开发铁皮石槲、金线莲名贵药材,并实行科技人员的收入与所开发产品的经济效益挂钩机制;五是按照州委、州政府统一在蒙自、XX、石屏等县发展大麻50万亩的规划,确保种植大麻10万亩;六是努力形成产品研制开发与珍稀名贵药材品种繁育的产业链,进行精深加工,打造成品牌,占领国内外市场。

围绕资源优势,抓好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崇尚自然的强烈愿望,XX旅游业的强劲势头日益突显。2003年全县接待游客9.5万余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100余万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16%和8%。XX县旅游业的发展将立足大围山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苗族风情三位一体的资源优势,围绕个开蒙城市群“后花园”建设,依托河口跨境旅游,加大大围山旅游的开发和建设力度。一是实施“三山(大围山、团坡火山、莲宝山)、四园(熊乐园、烈士陵园、民族风情园、热果园)、五景(民族文化生态村、人字桥、XX温泉、新现大睡佛、滴水火山岩瀑布)”工程;二是突出景区主干道、供电、供水、通讯、排污建设,强化县城住宿、娱乐、休闲、医疗、安全等配套建设,满足游人在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基本需求;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包括建立并推销自己的旅游专线,与知名景点联网等,积极开发大理石工艺、民族服饰等旅游产品,提升民族文化内涵;四是把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开发与旅游文化包装结合起来,使XX分散的旅游景点形成旅游产业优势,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实施规模化开发,促进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以白鹤山综合开发为目标,建成一座水库、开挖一条公路、修建一条大沟,异地移民搬迁6000户2.4万人,逐步缓解贫困压力,促进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在现有保存面积8万亩的基础上,按规划做大做强八角产业,建成15万亩八角基地,并建立八角香料加工厂,使之真正成为农民的致富之源;二是继续把竹产业培植纳入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按计划到2007年建成10万亩以勃氏甜龙竹、麻竹为主的笋材两用竹基地,同时恢复竹编胶合板厂生产,提高竹产品加工工艺水平,提高竹产品附加值;三是遵循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原则,在海拔1500米以上地区种植旱冬瓜及林下草果10万亩;四是围绕绿色大通道建设,继续在海拔600米以下地区退出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的菠萝地种植肉桂,加大力度发展肉桂5万亩。

上一篇:加快新城区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下一篇:行政诉讼答辩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