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光棍”的狂欢

时间:2022-07-13 06:55:56

11·11,“光棍”的狂欢

近年来,“光棍节文化”渐成气候。不仅11月11日成为公认的“光棍节”,就连11月1日和1月11日也被广大网友戏称为“小光棍节”。在光棍节当天,许多单身青年以聊天聚餐、消费购物等方式释放生活和情感的压力,“光棍族”规模的增大趋势也折射出当今社会观念和结构的变化。

单身年轻人的狂欢夜

“光棍节”当天,阿里巴巴集团表示,截至上午8点16分,开始8个小时的天猫“双十一”购物节,支付宝交易额已经达到50亿元,接近去年“双十一”全天淘宝和天猫的总交易额,相当于今年十一黄金周上海395家主要零售企业6天的销售总额。

而去年,天猫与淘宝的“双十一”交易总额为53亿元,其中天猫33.6亿,淘宝19.4亿。天猫今年的业绩同比增速为292%,而淘宝为204%。“双十一”全天,支付宝交易笔数超1亿笔,最高峰时处理交易数达20.5万笔每分钟。

沈阳单身青年小杜在“光棍节”很忙。他参加了由几所高校合办的“告别单身”主题游戏活动,“单身汉在这一天更觉得难熬。参加这样的活动,能有机会遇到心仪的女孩,50元的活动费一点都不贵。”

近年来,“光棍节”在城市单身年轻人中日渐走红,不少落单的年轻人会在5号左右就策划好相关的活动,与其他同样单身的同胞一起享受光棍节时光。

豆瓣网上以“光棍节”为主题的沈阳同城活动有近10个,有桌游联谊、美食品鉴、夜店派对等多种形式。网友“倦眼书生”发起了“抢占111路公交车”的活动,呼吁各位单身同仁在11月11日上午11:00左右乘坐沈阳第111路公交车,表明自己的单身立场。豆瓣活动“大Party——通缉令寻找落单的你”,也受到诸多年轻人的关注,100多人将相聚酒吧高呼“不要单身,要骄傲地恋爱”。

“我们之前已经办过10期类似的活动,‘’成功的概率还是蛮高的。参加这样的活动应该享受过程,就会有很多意外的惊喜。”沈阳“来十七巷吧”活动的组织者表示说。

全国各大高校中以“光棍节”为名头的各式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南开大学推出了针对单身学子的“单身对对碰”,“光棍节舞会”在中国人民大学粉墨登场,东北大学也在节日当天举办“假面Party”。南开大学“光棍节”活动负责人介绍,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启动宣传仅两天,报名人数就已达到了预期的三分之二。

小杜感到,过“光棍节”已成为一种青年人的时尚。

边缘感和失落感的宣泄阀

“光棍节”的来历说法不一,被人广为接受的是起源于1993年几名南京大学学生想出了以即将到来的11月11日作为“光棍节”来组织活动。从此,“光棍节”逐渐发展成为南京高校以至各地大学里的一种校园趣味文化。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蒋恩铭是该校93届的毕业生。他表示,自“光棍节”诞生起,学生们的热忱是逐年高涨,“虽然折射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望和愿景,但也暗指了对于当前现实生活状态的某种遗憾”。

《中国图书评论》执行主编,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志强表示,“光棍节”是一种社会现象。与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不同,“光棍节”是由消费者创造的一个“伪节日”。一些年轻人选择过“光棍节”,主要想给自己的人生标记一个节点,在描绘自己此段时间生活状态的同时,也表述了自己之于社会的某种边缘感和失落感。

26岁的侯艳彬现在天津一家国企工作,一直单身的他非常向往情侣生活。他认为两个人比要一个人更容易获得快乐,有了女朋友自己会更有生活和奋斗的目标,幸福感也会增加很多。

周志强教授认为,“光棍节”是消费时代由消费者创造的节日,由于各方面社会因素的叠加作用,单身青年觉得更需要一个情绪和情感宣泄的阀门。

凸显社会现状的晴雨表

“光棍节”的逐渐流行,反映了青年人婚恋心理的变化。据民政部门的统计,上海、江苏等地区的平均结婚年龄已达到30岁。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朱力教授认为,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当代年轻人婚姻成本越来越高,结不起婚的现象越发普遍,进而单身人数比例也随之持续增加。另外,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得很多人在恋爱、婚姻中的责任意识淡漠,频繁更换伴侣、婚前等现象也开始普遍流行。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单身年轻人并不认为结婚是一件着急的事情,对于恋爱中的分分合合也能以平常心看待。他们会抱着娱乐的心态来看待单身的事实,并以各种戏谑、自嘲的行为高调地欢度“光棍节”。

吉林大学人口经济学博士刘帆戏称自己为“资深光棍”。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他发现很多年轻人单身并非自身条件不足。转型时期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迁移,但相应的保障制度却没有及时建立,使大量青年无法稳定下来,进而失去了相应的婚嫁条件。“光棍节”给单身青年提供了大量信息交互的好机会,所以日渐受到追捧。

此外,“光棍节”的日渐火热也离不开互联网的强力推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认为,社交网站、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光棍节”提供了组织与传播的平台。单身青年有机会在网络中联合起来,彼此之间进行讨论、相互吐槽,将互联网和“光棍节”二者的娱乐化成分充分结合,使得“光棍节”概念迅速深入人心,并得以广泛传播。

上一篇:两岸关系新前景 下一篇:爱上中国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