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PI:流产之痛

时间:2022-07-13 06:48:13

WAPI标准从到最终流产,历时不足1年,而有关它的言论曾经甚嚣尘上,至今仍余音袅袅。

WAPI高调出台

1.国内国外的反应

2004年4月,中国电磁兼容认证中心公告称:2004年5月15日前不能承诺满足WAPI要求的产品,将取消原获得的3C(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认证资格,已获得CCC S&E(CCC是3C认证的基本标志,“S”代表安全认证,“E”代表电磁兼容认证)认证的产品,须承诺满足无线局域网标准并申请CCCI(符合国家无线局域网标准要求的认证标志)认证,在2004年6月1号前获得证书并加施CCCI认证,方可出厂、进口、销售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记者了解到,在2003年11月26日《关于无线局域网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的公告》以后,一些笔记本厂商已经开始悄悄卸载迅驰(将无线网卡部分剔除),为即将到来的WAPI(无线局域网认证与保密基础架构)标准开路。方正颐和A760是国内首款获得无线局域网产品强制性认证 (CCCI) 证书的笔记本电脑,随后联想、西电和深圳明华澳汉的无线网络设备也相继通过了认证。另外,无线局域网IC设计公司建汉科技、集耀通讯和多媒体厂商力一科技也先后获得了WAPI标准的授权。

中国无线IP工作组的新闻发言人刘朝阳表示:在6月份之前,国内还将有五六家厂商推出符合WAPI标准的笔记本电脑产品。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交流中心主任陈育平则表示:“中国拥有自己的芯片厂商,有能力生产自己的无线芯片。”

然而WAPI标准却遭到了来自英特尔、思科乃至整个WI-FI联盟的强烈抵制。英特尔有关负责人用非常标准的外交辞令表示:“我们正在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事实上,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国外厂商纷纷采取“拖延”战术的时候,国内厂商更多的则是“无所适从”。随着WAPI强制执行的日期日益逼近,大部分国内笔记本电脑厂商甚至连软件升级的方案都没有拿出来。而这种状况无疑为不久后WAPI的最终流产埋下了伏笔。

2.WAPI的战略意义

就在中国出台WAPI标准之前,因为802.11a标准使用5GHz频率与雷达发生冲突危害众多欧盟成员国的安全,欧洲电讯标准研究院曾进行了强烈的抵制,并强制执行规定在欧洲出售的WLAN设备必须符合TPS(功率控制,防止无线设备发射大功率干扰军方雷达)和DFS(主动功率选择,使无线产品主动回避军方使用的频率并选择另外一个频率)标准。为了与欧盟的无线标准接轨,IEEE在2003年9月制定802.11h标准,加入了欧盟所要求的TPS和DFS功能。

可见,WI-FI无线局域网标准在欧洲推广时就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但最终WI-FI联盟还是通过修改自己的技术去适应当地的标准。那么,他们为什么对中国的WAPI标准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呢?WI-FI联盟认为,“中国虽然是以安全问题为由推出WAPI标准,但是其算法的保密性及技术细节的私有性,显示其最终目的是想取得无线领域的主动”,这威胁了WI-FI在无线局域网设备产业链上的主导地位。可见,这场纷争的焦点不仅仅是WAPI标准本身,其背后有更深刻的含义――保护知识产权,使民族利益不受伤害,正如国内某WAPI主要涉案企业高层在一个非公开的行业会议上所感叹的一样,“中国与美国在WAPI问题上的较量,完全是国家利益之间博弈的过程”。

WAPI忍痛流产

1.内国外的反应

2004年4月21日,第15届中美贸易会谈结束。会上,中美两国宣布,中国在WAPI(无线网络设备)标准问题上作出让步,宣布将无限期推迟WAPI标准的实施。同时,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同国际标准组织ISO/IEC对WAPI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

贸易会议结束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表示:“美中经贸合作对两国乃至世界都很重要,加强这一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美国会作出积极努力,推动对华出口和经贸的合作。”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理事会总裁瑞特・道森则表示:“中国方面此次决定在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发展WAPI标准,对中国乃至全球的IT产业及用户都是一个福音。”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认为:“变通和有限度的让步并不存在谁输谁赢的问题,而是一个利益权衡的问题。更广阔的讲,从国家经贸利益格局的角度来考虑,既要考虑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又要将WAPI的加密接口等技术让国际标准所接纳。目前,无线局域网生产设备商都使用的是WI-FI标准,因此WI-FI标准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我国的WAPI标准与WI-FI标准不兼容,而且,只有少数的国内厂商拥有相应的技术和产品,所以在标准之争中一直处于被动。”

而WAPI标准的制定者――中国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则发表声明:“标准推迟执行并不等同于标准不执行,即使政府推迟标准强制执行的时间,据我们理解,也主要是基于为相关企业响应和贯彻国家标准给予一些时间。未来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我们的标准化进程不会改变。”

此后,英特尔中国新闻发言人刘婕表示,英特尔对目前的情况表示满意。刘婕称,WAPI在6月1日不用强制执行且无限期推迟执行时间,并准备修改内容以使自身符合国际标准,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英特尔对此表示高兴。而国内IT厂商包括联想在内则对此保持了沉默。

2.妥协背后的思考

对于WAPI的流产,有人认为是我国利益的巨大失败,也有人认为推迟WAPI标准的实施实际上是以目前不大明朗的技术换取经贸领域谋求更大的利益,着手的是长远性的博弈……而国家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在一份题为《技术标准是什么》的调研报告中对WAPI问题的不良后果作出的全面分析显然更加公允:

首先,一个国家为了有效规范市场,及时推出具有完善认证机制和加密算法的国家标准,这本来属于国家经济的范畴,而且也是对人民负责任的体现。但在正式对外宣布强制执行该标准近一年后,又突然宣布“无限期推迟”,这对于政府的诚信度提出了挑战。

其次,在研究制定WAPI国家标准以及开展相关技术设备研发过程中,许多国内外企业已经根据国家要求,投入了大量资源。但就在最后关头,政府的退让使得这些企业的巨大付出与希望化为泡影,这将严重挫伤中国企业及相关机构参与未来国家标准工作的信心。

第三,在大型跨国公司的游说下,美国政府对WAPI标准不惜大动干戈,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投石问路,试探中国寻求技术自的决心和底线。这一次的大获全胜,将为美国及相关国家今后继续打压中国标准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最好的参考依据。报告直言,这不仅表现在国内相关企业缺乏相互之间的协调与默契,远不如韩国企业那样为了维护自己的WAPI标准而竭尽全力一致对外,而且表现在对技术标准的战略意义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和理解。

报告称,国内有人把中国致力于研究自己的国家标准作了这样的“形象的比喻”:中国的足球水平低,踢不过别人,只好制订出一套中国的足球竞赛规则来,还美其名曰“民族足球”;还有同志认为,国外有很多的标准,我们只需要照搬照用就行,何必还要费力做自己的标准?

该报告指出,正是这些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国技术标准的败退之势。

痛着觉醒

WAPI的流产也许的确是塞翁失马,但正与《技术标准是什么》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在关税壁垒逐渐被拆除后,技术标准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垄断和控制国际市场、保护和发展本国市场的最有效手段”,在国际贸易渠道越来越畅通的时代,我国要想在国际竞争中获得利益,就必须在技术进步中占据优势。所幸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倾注了相当的精力。相信随着科技部立项的“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的启动和实施,WAPI流产之痛将不再重演。

WAPI事件回放

2003年5月,WAPI标准。

2003年5月12日,由中国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负责起草的无线局域网两项国家标准由国家信息产业部报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颁布。

2003年7月9日,无线局域网国家标准宣贯会在北京召开,相关领导对两项国家标准的贯彻作了进一步解释 。

2003年11月26日,《关于无线局域网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的公告》。

2004年4月3日,方正科技对外宣布,方正笔记本已经拿到来自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简称CQC)的首张“CCCI”证书,成首批通过WAPI认证产品,获准在6月1日后上市。

2004年4月8日左右,台湾无线局域网(WLAN)IC设计公司建汉科技、集耀通讯以及数字多媒体产品厂商力一科技也都获得了WAPI标准的认证。

2004年4月8日,中国电磁兼容认证中心宣布,上海联想电子有限公司申请的具有无线局域网功能的昭阳E255型笔记本电脑已经通过了WAPI认证。联想获第2张WAPI认证。

2004年4月初,AMD公司公关总监陈劲松表达了AMD的两点态度:AMD始终对此事保持冷静,并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AMD目前的产品蓝图中没有无线芯片级产品,近期也没有生产此类产品的计划,因此AMD的供货不会受到WAPI事件的影响。

2004年4月14日,富士通在上海多款造型时尚的笔记本电脑,发言人表示:“我们会遵守每个国家的标准,但是关于WAPI,我们是希望我们的无线模块供应商能够与中国政府尽快找到解决方案。”并表示,公司不准备更改新品的时间。

2004年4月16日英特尔(中国)IDF大会,Intel态度依然强硬。

2004年4月21日,中美达成协议,宣布WAPI无限期推迟。

上一篇:不一样的春节,全家共享影视大餐 下一篇:银行信息安全有保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