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孩子是奖励出来的

时间:2022-07-13 06:10:52

适当的奖励会成为孩子进步的动力,但是错误的奖励也会成为孩子要挟家长的某种筹码。

奖励是教育的一种好方法,但它同样是一门

需要花心思掌握的艺术。

每个家长都应该看看这则寓言故事。渔夫看到一条蛇口中止衔着一只青蛙,动了恻隐之心,把青蛙从蛇的口中救了出来。为了表示酬谢,渔夫往蛇的口中滴了几滴酒,蛇喝了酒后高兴地游走了。可是,仅仅过了几分钟,渔夫就发现那条蛇又同来了,而且嘴里咬着两只青蛙――它在等待渔夫给予酒的奖赏!

渔夫的本意是希望蛇不再去抽捉青蛙,由于鼓励而给了它几滴酒――可结果却事与愿违,他鼓励了蛇做错误的事情。所以说,不管出于什么用意,你奖励了什么行为,就会得到更多这样的行为。

在幼儿同的集体生活中,往往是爱哭闹的孩子会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呵护;在家里,当我们因为疲惫或是心烦失去耐心时,就塞给不吃饭的孩子几块糖果或者满足孩子的无理耍求,以换来片刻的安静。久而久之,孩子明白了,想耍得到什么东西,哭闹的方法最管用,于是就学会任性,养成通过制造父母情绪上的痛苦和烦躁,来让他们让步的不良习惯。

任性的孩子,在父母连续不断地强化了他的不良行为后,会变得相当有能量,很熟练、很有效地控制父母,为了随心所欲地达到目的,可能会无休止地喊叫、哭闹、发脾气甚至打人。只有当他得到想耍的东西时,才会停止这些给别人带来紧张和烦恼的做法。

面对这佯的孩子,父母首先耍具备足够的心理能量来应对,不耍一见到孩子发脾气就给予满足,同时也耍避免另一种极端做法,就是打孩子。

精神奖励比物质奖励更何效

心理学家发现,微笑、拥抱、表扬等社会性奖励,比物质奖励更加有效。因为奖品固然能够强化孩子的某种良,但是又存在这样的可能:孩子只对奖品本身感兴趣,而缺乏对被奖行为的兴趣。心理学家雷珀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挑选出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把他们分成两个组进行实验:他对笫一组的孩子许诺说:“如果画得好,就给奖品。”对笫二组说:“我想看看你们的画。”两个组的孩子都高兴地画了起来。结果,第一组得到了奖品,第二组得到了点评。三个星期后,雷珀发班,第一组的孩子绘画兴趣明显降低;而第二组的孩子则和以前一佯喜欢绘画。后来,心理学家又把这个实验在不同国度、不同兴趣组做过多次论证,结果是相同的。

表扬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

有一个很重耍的表扬原则是,应该表扬某种具体的行为而非孩子本身,这样的表扬才会有效。比如,当孩子帮助妈妈择菜沈菜之后,妈妈说:“你帮我节省了做饭的时间,这样我们饭后就有更多时间玩了,我真开心。”这样的表扬就比“你真是个好孩子!”要有效得多。父母需耍养成表扬孩子的具体行为、描述行为结果的习惯,而不是空洞的表扬。

表扬要及时兑现

还有一点需耍注意,在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后,耍立即给予表扬或奖励,而不是在几个小日时甚至几天后再做。比如孩子自己系上鞋带,当时就耍给予肯定,而不是过了好长时间才想起来说,那样就起不到强化的作用了。但是,也耍注意不耍在孩子做出良好行为之前就给予表扬和奖励,这会让孩子有不劳而获或者为了利益去行动的感觉,失去原本对良好行为的追求。

奖励不要太频繁

适当时候、适当次数的奖励,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千万不能太滥。奖励频率太高、速度太快,其刺激作用就会逐步下降。耍想发挥奖励的作用,就必须别出心裁。并且耍逐步减少奖励的次数,奖励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奖励。

上一篇:妈妈的饮食好习惯帮孩子健康成长 下一篇:让音乐会陶冶孩子